“本市聚焦重点,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近年来,在保持制造业稳增长的同时,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持续发力抓创新、引项目、扩投资、调构造、育主体,多措并举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上海将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人才探索给予住房、户籍支持_家当_制作业 文字写作

数据显示,环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家当,本市正加快落实“上海方案”。
集成电路已集聚企业超过600家,2019年家当规模1706亿元,约占全国22%,吸引了全国40%的人才,承担了50%的国家重大专项,成为海内家当最集中、家当链最完全、综合技能水平最高的地区,初步形成了张江为主体,临港和嘉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空间布局。
今年1-9月集成电路制造产值增长5.3%。

人工智能,已集聚重点企业1116家,占全国20%旁边,家当人才占全国33.7%,2019年家当规模约1477亿元;获批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先导区,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天下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三批共41个人工智能“揭榜挂帅”试点运用处景。
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产出793亿元,增长21.3%。

生物医药,2019年家当规模3833亿元,占全国7.4%,个中制造业产值1320亿元;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
从“创仿结合”迈向“首发引领”,呈现出GV971、全景PET/CT、首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等重大创新成果,个中GV971补充了阿尔海默兹环球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缺。
今年1-8月生物医药制造产值增长0.5%,联影医疗等抗疫干系企业发卖大幅增长。

本市推动重大项目培植,华力二期、和辉二期、积塔半导体、昊海生物、达闼机器人、燃气轮机、大型豪华邮轮和LNG船等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培植进展顺利,2020年本市在建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87个。
促进制造业投资增长,已连续11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9月,制造业投资增18.7%,大项目对投资的拉动浸染明显,个中,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增长超过100%,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投资增长超过20%。

吴金城表示,今年以来,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业在应急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主要浸染,支撑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4-9月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万亿元,降幅收窄到低落1.1%;规上工业增加值收窄到低落1.9%。
计策性新兴家当加速发展,1-8月完成总产值8361亿元,同比增长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9年32.4%提高到39.7%, 个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3倍,新能源增长20.2%,新一代信息技能增长10.8%。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瓶颈,对标国际,制造业重点领域跟跑多,并跑、领跑少。
"吴金城说,上海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上风,但对标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关键计策环节受到制约,对家当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风险。

其余,制造业创新投入不敷,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未充分引发,高发展性企业还不多。
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霸占家当链、代价链、创新链高真个本土龙头企业,特殊是创新型民营企业总部。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供给尚不充分,仍需进一步强化保障。
人才方面,短缺复合型、高精尖人才,根本技能型人才也不敷,工业从业职员减幅较大,人才安居、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比较外省市有较大差距。
地皮方面,制造业用地缺少制度性障,本钱倒挂、计策留白等导致用地难、用地贵,低效用地收储及园区“腾笼换鸟”有待深入开展。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支配,强化高端家当引领功能,加强家当发展、招商引资、做事企业“三个统筹”,着力在制造业关键计策领域,凑集精锐力量取得打破,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力点和打破口,加快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计策上风。
”吴金城说,接下来,将高端家当引领功能作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突出构建“3+6”的新型家当体系。
聚焦发展三大先导家当,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从规模、质量上实现新的打破。
增强集成电路家当自主创新能力,环绕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重大项目培植;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智能+”深度领悟运用;提升生物医药家当链协同水平,推动医企联动,对接本市优质临床资源,推进“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模式,高标准培植“1+5”生物医药特色家当园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他表示,本市将加大政策创新打破力度,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充分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加强工业用地的用场牵制;用好“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0,通用类研发用地容积率不低于3.0”的创新政策,提高家当经济密度;探索适应新兴家当发展的地皮政策,提高单一用场家当用地的稠浊用地比例,支持低效用地的及时收储、及时供地,做到“地等项目”“房等项目”;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建筑容许、竣工验收等流程,缩短审评周期。
大力引进造就高端家当人才,环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强紧缺家当人才的引进和造就,探索在住房、资金、户籍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栏目主编:张骏 笔墨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