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位西部高校师长教师上人工智能“大年夜课”“AI+唐卡”成授课内容_人工智能_青海
6月2日,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打算机学会及百度公司在青海西宁举办以“大模型、人工智能与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师资培训(简称“师资培训”)。青海师范大学打算机学院副教授李琳生动地展示了“AI+唐卡”项目,来自青藏区域高校的55名老师上了一堂文化气息浓厚的人工智能课。
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海兴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与百度联合开展培训,将提升西北地区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提升在大模型、非遗文化智能处理方向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水平,并期待未来与百度加深互助互换。青海师范大学打算机学院院长周明全表示,百度在西宁举办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有助提升西部的师资力量,也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本次培训上,青海师范大学打算机学院副教授李琳分享了“AI+唐卡”的学术成果——唐卡图片超分辨率重修。
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但是部分唐卡由于年代久远,长期受自然光的照射和粉尘的侵害,涌现了褪色、龟裂等征象。因此,有效修复、保护唐卡成为一项主要事情,而采取数字化保护成为个中一项手段。
该项目由青海师范大学打算机学院与百度互助,基于百度飞桨的PaddleGAN模型,通过对抗天生网络的天生模型和判别模型的相互博弈,学习获取到了唐卡图像的超分辨率重修结果。
李琳表示,对唐卡进行数字化超分辨率重修,乃至对缺损颜色进行补全修复,对付促进唐卡艺术的传播互换有主要代价,并可运用与艺术领域,提升制作水平。在活动现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更登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能的发展,将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创造产生深远影响。
图左为原始低分辨率图像经由插值实现放大的效果,图右是经由PaddleGAN模型放大后的效果,PSNR达到28.2,图像更加清晰
事实上,“AI+唐卡”,除了文化保护层面的代价,更有教诲层面的意义。
进入人工智能时期,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而西部的人工智能教诲资源则相对紧缺。李琳提到,“有的学生到大学还没有电脑和智好手机,更别说打仗人工智能了。学生须要一些和相实际运用结合的项目,也须要能够让他们快速上手的工具。”
在“AI+唐卡”项目中,百度扮演着助力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的角色。李琳团队通过采取百度飞桨的PaddleGAN模型,令项目取得了快速打破。李琳表示,“百度飞桨的易用性很高,供应的模型功能也很丰富和强大。学生上手很快,2个月内实现人工智能实践能力零的打破,利用百度丰富的传授教化资源和实践案例快速提高自身能力。”
李琳老师辅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
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能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哀求越来越高。李琳认为,“百度将源于家当一线的案例、资源,投入到西部高校教诲里,既补齐高校人工智能师资的短板,也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节制人工智能技能,为西部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
2020年,百度宣告五年内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作为“500万AI人才”培养操持的主要部分,全国深度学习师资培训自2018年起,迄今已举办32期,累计有1000多所高校的4400余名老师参训,并影响大批学生。截至目前,百度已为社会培养超过300万AI人才。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