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都“AI”上中大年夜这门课?_人工智能_中山年夜学
编者按
课程是育人育才的主要依托,是教诲传授教化活动的基本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关系教诲质量。中山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管理,把造就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融入课程培植全过程,坚持以学天生长为中央,坚持通识教诲与专业教诲相结合,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为学生供应多样化的选择机会,知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们特推出“中大有好课”专栏,为大家先容更多深受师生欢迎和点赞的新课好课金课,带大家走近中大的教室,感想熏染课程的魅力,探寻心中的热爱。
Sora、ChatGPT、AIGC
这些频繁刷屏的“热词”
你一定不陌生吧?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期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如何精确利用人工智能技能
你准备好了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中山大学倾力打造全新通识课程
《遇见人工智能》
这是中山大学“一课多校区”同步教室
在通识课的首次考试测验
专业不失落意见意义
多元学科碰撞
诗意的课名
浪漫的学程
你心动了吗?
同步教室,跨校园一起“遇见人工智能”
随着环球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其干系技能、运用等都成为当前最引人瞩目的谈论热点。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工智能+X”也成为了理论和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
“我们开玩笑说,往后说不定所有学科都能叫人工智能学科。”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事情)印鉴教授风趣又形象地提要挈领 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光鲜的强学科交叉属性 。
海洋、航天、生物医学工程、艺术、人文、法律、金融等等,“人工智能+X”有值得探索的无限可能。中山大学致力于培养具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创新性人才,近年来加快学部制改革,推动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有这样好的机遇,我们人工智能学院必须做点什么。” 印鉴和同事们的想法与学校不谋而合。
印鉴给学生讲解知识点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聚焦于学科交叉、产学互助、产教领悟、科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思路, 着力打造一个交叉领悟的新型学院 。印鉴说 :“我们有强烈的意愿和足够的信心开好这门课。”
于是,在教务部的支持与推动下,人工智能学院全力以赴推动开课的想法落地。从寒假开始,课程团队保持着 每两周至少一次的碰头频率 ,研讨授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和模块化分工,理顺授课思路,努力兼顾老师的不同风格与授课内容的同等性。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印鉴还带领课程团队对环球高校开展线上调研,想要获取最好的履历。
我们调研了将近100所学校的情形,理解它们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把人工智能作为通识课来教授的, 中大这门课可以算是比较早的考试测验,走在前列。
课程团队
印鉴,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事情)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雪鹤,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赵宝全,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毛旭东,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有了好内容、好教材、好团队,还远远不足,这门课的开设还面临其他困难和寻衅。想要面对全校学生开课, 该如何打造一个尽可能覆盖三校区五校园的教室?
我们这是第一次在校内进行直播同步教室授课模式 。为了能够与远端教室的学生实时互动,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觉得,在网络与信息中央的技能支持下,我们前期进行了多次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学校提出开课需求,到预备课程、顺利开课,只过去了短短几个月。《遇见人工智能》采取 “一课多校区”的同步教室模式 ,南校园、珠海校区线下授课,深圳校区线上同步教室,是 名副实在的“大公选” ,让更多同学有机会 “足不出校”打仗前沿科技 。
给文科生上理工课,怎么上?
作为一门通识课,《遇见人工智能》面向所有专业同学开放选课。大家能力不同,干系知识储备也深浅不一。
这门课不须要以专业课的标准哀求大家, 它重在培养跨学科的思维和兴趣,达到通识教诲的目的 。
珠海校区教室现场
为此,课程团队悉心选取了恰当的内容、深度、形式, 看重遍及AI基本知识和事理 ,结合动画、***等办法,生动先容算法逻辑与实际案例,干货满满且贴近生活,让同学们既学有所获又不以为太过艰涩。
商学院本科生陈鑫,没有打算机干系的专业背景,学这门课程时竟不以为很吃力。“我想是由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我们比较随意马虎接管。而且,老师讲授知识时十分系统、顺畅,看得出来真的很专业。”
深圳校区同步教室现场
令学生赞不绝口的教室效果和教室体验并非一挥而就。卖力珠海校区授课的王雪鹤副教授见告我们, 团队会通过发放匿名反馈问卷,及时理解并听取学生见地 ,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努力平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学们之间的善意也让王雪鹤印象深刻,她在问卷中创造,“有干系根本的同学也会考虑课程的通识性子,指出有些地方可能内容太深,不便于其他专业同学理解。”
为了增强互动、鼓励学生,王雪鹤还知心肠为大家准备了小礼物,用以褒奖在互动答题中表现精良的学生,深受同学们欢迎。师生间的温情不会因空间间隔消弭。深圳校区是线上同步授课,师生都未曾线下见面,王雪鹤便把奖品寄到深圳校区,由助教发放。每节课前, 助教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场调试直播设备 ,确保大家的教室体验。正是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这门公选课能不断战胜困难,顺利“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启示学生去思考未来科技的代价和意义, 也希望培养学生敢于、能于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学科交叉的思维去办理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
深圳校区学生在同步教室上回答问题
学科交叉同样促进着这门课的进步发展。在这个多元学科背景的教室,印鉴创造不同专业同学视角不同,也能对他的传授教化和研究有所启示。
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没有判断正误的严格标准, 我们鼓励大家对课程内容形本钱身的理解,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
人工智能仍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方向。课程团队紧跟前沿技能发展,结合当下热点,积极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和感悟,勾引学生去理解、去思考,真正领会教室所学,真正走进人工智能的天下,希望学生“ 能够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开放互助的心态,积极乐不雅观,开拓科技向善的潜能 。”
遇见人工智能,重逢无限可能
为什么这门课叫“遇见人工智能”?
孙燕姿有首经典歌曲叫《遇见》,有家美食小店叫‘遇见小面’……我们希望课程既能表示艺术性,又能接地气、贴近实际,好‘听’好‘吃’,雅俗共赏。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大家遇见人工智能、走进人工智能,开启一段多学科交融碰撞的对白,把握不远的未来。
“我以为金融科技的发达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能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这是我选择上这门课的缘故原由之一。”商学院的本科生陈鑫说, 很光彩自己“选对了” ,这门课程让他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收成丰硕。
软件工程学院本科生欧阳漳浚深有同感。他抱着 “给自己增加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的态度选了这门课,“这门课搭建了和不同专业知识的连接点,也让他遇见了更多可能、更多机会。
学生互换互动中
人工智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知识、新技能、新业态层出不穷。要捉住机遇的不止是学生。印鉴在这门课的传授教化过程中,也不断思考和总结。
大湾区,大未来。 中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上风显著 ,广东省更是在人工智能的运用数据、场景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有广阔的市场和运用前景。在这个根本上, 中大还具备学科交叉互动的良好条件 ,不仅学 科门类完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科交叉的举措,为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和有关研究供应了充足的养分。
中大发展人工智能有政策上风、地理上风、人才上风。我们深感重任在肩。希望这门通识课能作为一个良好的考试测验和开端,带给大家更多惊喜和收成,为学校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自主培养贡献更多力量。
我想、我等、我期待
遇见人工智能
会有若何的对白?
这门公选你选了吗?
快来开启你和AI的相遇吧!
广州校区南校园教室现场
@SYSUers,你都上过哪些课?
有哪些好课想推举给大家?
又有哪些体会和感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下一期宣布
可能便是你推举的课程哦
推举阅读
点击图片理解更多中大好课
高中就学过的近当代史,为什么大学还要讲?
这门课把讲台变成了舞台,怎么回事?
+39!
中大又一批“金课”来了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学生团 党委宣扬部
鸣谢: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教务部
统筹:胡之源
采写:杨思敏 胡之源 计硕
编辑:邱清萌
拍照:杨一芸 张晓 杨浠苒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山大学教务部
排版:谢思欣 杨思敏
一读:刘俊鹏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