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院士,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泰县。
1967年,李德毅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师从我国著名电子信息科学家何振亚;1983年得到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博士学位。
他是我国不愿定性人工智能领域的紧张开拓者、无人驾驶的积极引领者和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最早提出掌握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措辞实现的方法。

全国仅3位!奖金100万!这位院士荣获“最高表彰”创下多个世界首次!_人工智能_院士 AI简讯

李德毅院士以满腔热心守望中国人工智能梦想,植根于中华,奋斗于一线,求真务实,持续创新,勇攀高峰,并在认知模型、智能掌握、不愿定性推理、数据挖掘、无人驾驶等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从符号主义人工智能中得到启示,李德毅院士率先证明了关系代数和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把数据库的搜索问题变换成为逻辑推理问题;用智能掌握的方法在环球第一个竖起三级倒立摆,并表现出各种稳定的动平衡姿态,得到天下自动掌握联合会精彩论文奖。

他提出了云模型、云推理、云变换、云水印、数据场等一整套认知物理学方法,用云模型形式化人类认知中的观点,创造了模糊性对随机性的依赖性,把模糊数学回归到概率和统计的认知,补充了数据和语义之间的鸿沟;用数据场描述原始数据工具间的相互浸染,补充了数据模型和认知模型之间的鸿沟;用云模型和数据场方法研究繁芜系统的非线性特色,成功仿照并阐明了呈现征象。

撰写的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被译为中、日文出版,专著《不愿定性人工智能》入选国家自然科学类一百本原创图书,被译为英、日文出版,清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国立德岛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将其列为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成为环球人工智能领域经典著作之一,揭橥论文180多篇,单篇最高引用1800多次,累计被引用过一万次,辅导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一百人。

李德毅院士将不愿定性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用于仿照驾驶员认知,强调交互、学习和影象,发明了“驾驶脑”装置,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动力学车型、传感器配置、运用处景,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历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智能车未来寻衅赛”、天津天下智能大会、重庆天下智能展览会、以及军队“超过险阻”等比赛中,带领的团队得到总冠军 10次,单项冠军11次。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率先完成天下首台无人驾驶客车城际交通试验,他主导的郑州至开封路段的开放道路测试,成为全天下首个商用客车在实际道路上,成功实现全程无人驾驶的测试;2017年,李德毅率领主线科技团队将无人驾驶的家当化方向选定在无人驾驶卡车,并率先在天津港开启迪范运营。

通过基于港口真实场景的海量研发测试,2020年,李德毅率领团队实现了天下首次25台无人驾驶卡车在港口集群作业,累计运载集装箱超30万箱。
同时,率先打破了完备无人驾驶的“卡脖子难题”——去安全员,为无人驾驶卡车在聪慧物流枢纽的规模化推广乃至在高速物流干线的真正落地打下根本。

辅导团队研发智能农机昼夜无人化精准作业,在北大荒耕整地超过4万亩。
他提出研发无人驾驶拖沓机是聪慧农业的起跑线,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改变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态……

几十年来,李德毅院士对付人工智能的思考与追问没有停歇过。
人们已经习气于他的率真和直言,一次次分享他的深邃报告和真知灼见,欣赏他对学术同行的诚挚、坦白、平等和质疑。

在漫长弯曲、风雨变幻的人工智能科研之路上,纵然在人工智能的寒冬,李德毅院士依然数十年武断地朝着不愿定性人工智能的深水区进发,始终保持着一颗研讨智能的好奇心,勤学不辍,游学四方,高下求索。

而李德毅院士的家庭可谓是真正的“书喷鼻香门第”。
李德毅的哥哥李德仁是拍照丈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堂弟李德群是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他们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都毅然返国,怀着“德才报国”的家国情怀,为子弟树立了为人处世的典范。

李德毅院士与李德仁院士(左)合影。

无人驾驶下的滚滚车轮正是智能社会飞速提高的象征。
李德毅院士用义务与担当,见证历史,也书写历史,在他以及广大人工智能事情者的不懈努力下,人工智能赋能千行万业,迎来了发达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AI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造诣奖,目前只有3人得到。
自2011年设立以来,最高造诣奖曾空缺七年,直到2018年才首次颁出。

2018年,最高造诣奖首度付与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汝钤,去年则是第二次付与清华华大学打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
李德毅院士是获此名誉的第三位科学家。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东大信息、荔枝新闻、科学中国人、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