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发布即爆火到Sora的横空出世,AI技能正快速发展并运用于各行各业,个中包括高档教诲领域。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纷纭发力人工智能
如清华大学将培植100门人工智能赋能传授教化试点课程,并为每位2024级新生配备“AI发展助手”;南京大学宣告推出全国高校首家针对3700余名新生的“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总体方案等。

人工智能若何有效赋能大年夜学教室?_课程_人工智能 绘影字幕

事实上,汕头大学商学院也早早预见到未来的培养方向,从2018年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在AI和大数据方面的运用能力。
随着AI技能发展,商学院课程传授教化中也逐渐引入AI传授教化工具。
汕大商学院是如何实现跨学科领悟的?又是如何让AI赋能商科课程传授教化的?近期,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特邀汕大商学院副院长龙月娥分享了学院履历和独到见地。

麦: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能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
您认为高校该如何应对这些技能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寻衅?

龙月娥:AI的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也一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我认为高校正此应从两方面着力。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
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要有自上而下的统一认知,意识到AI的发展不可抗拒,直面并剖析其带来的寻衅,将寻衅视难堪得的机遇,高下同心达成共识,前瞻性地培养符合时期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点至关主要,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各层级干系职员的合营。

二是详细落实方面。
达成共识后,关键在于采纳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认为应进行深入且充分地调研,将AI与大数据赋能专业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再配备相应师资。
很多与AI干系专业课程都是新开课,适配教材还很匮乏,因此,组织履历丰富且有教诲情怀的西席编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教材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一环。

此外,随着AI工具的广泛运用,西席的角色也需转变。
西席不再是大略传授知识的“贯注灌注者”,而应更多地扮演勾引、引发和赞助学生学习的角色,勾引学天生长终生学习的能力。

麦:目前汕大商学院正在履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叨教学院是如何实现跨学科领悟的?

龙月娥:汕大商学院从2018年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在跨学科领悟方面,学院原来想与打算机专业老师互助开课,但各学科师资较紧张,在承担各自的传授教化科研之下参与跨学科互助,会增加相应的事情压力和事情量。
同时,打算机和商科专业的老师在学科知识、思维办法和传授教化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充分沟通来肃清彼此的隔阂,这会花费大量的韶光和精力,且未必达到空想效果。

鉴于此,我们充分挖掘商科专业老师的潜力,派他们参加AI干系培训,并在引进师资时侧重具有打算机教诲背景的老师。
我于2018年带队组织多位老师出去培训,学习Python编程措辞,回来后开设选修课《Python数据剖析根本》,该课现已成为全院学生必修课。
目前,汕大商学院已形成校、院、专业三位一体,前后衔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配备上也基本知足该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

在该人才培养体系的履行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个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系列教材培植取得较大打破。
目前我们已出版与课程相配套的《Python财务数据剖析及运用》《大数据导论:基于管理视角》《财务管理与Python实现》三本教材。
《Python财务数据剖析及运用》教材被海内百余所高校选用,得到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和推举。
同时,学生跨学科能力也得到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跨学科课程,强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业和升学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此外,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特殊是数据剖析、数学建模干系比赛中表现出色,屡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麦:您认为AI和传统学科、课程是否能够有效领悟?

龙月娥:我认为可以有效领悟,这与教诲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能与教诲的深度领悟,全面提升师生本色素养,促进教诲变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符合。

AI作为一种前沿的技能和方法,能为传统学科供应新的视角,促进学科间的交叉领悟和知识创新。
将AI技能融入传统学科和课程,能丰富传授教化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实际问题的办理能力。
但我认为学科专业是第一位的,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底层逻辑和核心知识,这无法替代,AI的浸染是赋能学科和课程传授教化。

汕大商学院一贯在积极考试测验和推动AI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首先,我们构建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运用能力。
通过引入Python编程措辞等技能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剖析、商业决策、市场预测等领域中的实际利用。
这种综合课程体系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积极推动该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培植。
教材培植是传授教化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主要保障,这一举措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传授教化,确保学生能得到系统化和前沿的知识内容,提升他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实际利用能力。
末了,产学研互助,协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的人才培养事情。
如与企业互助培植课程、举办师资培训等。
2023年我报告了中国高档教诲学会高档教诲科学研究方案课题“校企互助数据科学实验室培植研究与实践(财务大数据实验室)”项目,得到了重大课题立项。

麦:在您的课程传授教化中,或者商学院的课程传授教化中是否有采取AI工具的举措?

龙月娥:目前我们正在考试测验AI赋能商科课程传授教化。
既然AI的发展潮流不可阻挡,不如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其赋能专业课程传授教化。

以我的课程为例。
课程开始时我会把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司帐,如何与本门课程结合讲清楚。
我的安排是不在课程一开始引入AI工具,而是在全体数据剖析流程的内容讲完后,在后续的综合性案例中勾引学生利用ChatGPT帮助自己办理问题。
这样安排的初衷是,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利用ChatGPT,可能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课程整体架构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学科思维尚未具备,贸然利用AI工具可能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也无法有效判断AI给出的回答是否精确;二是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ChatGPT,从而损失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驳性和创新性思维。
传授教化过程中,我会始终向学生强调,专业永久是第一位,AI工具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只有深度理解自己的专业,节制其核心知识和底层逻辑,才有可能知道如何利用AI工具来帮助自己办理问题。

麦:将AI引入课程传授教化和人才培养,学院下一步有什么操持?

龙月娥:下一步,学院紧张有以下操持:

(1)以点带面,推动文心一言、ChatGPT等大措辞模型在课程传授教化中的运用。
在知识的丰富度上,西席比不过ChatGPT。
但据我所知,ChatGPT在商科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上还存在不敷。
如我问它大略的审计或司帐问题,它回答的准确性有所欠缺,这种情形下老师可以有所作为,如带领学生开拓自己课程专属的ChatGPT工具等。
其余,西席利用ChatGPT赞助传授教化,需勾引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如何甄别ChatGPT回答内容的可靠性等,并通过与ChatGPT的多轮交互,逐步实现自己的目的。
利用ChatGPT不是为了让学生偷

(2)综合利用多种AI工具,制作课程传授教化***,增加课程的意见意义性和故事性。
上学期商学院举办了首届AIGC***创意大赛,哀求学生综合利用两种以上AI工具制作与商科课程内容干系的短***,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将持续举办,并打算由师生共同制作课程短***,增加师生领悟度,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切和探索欲。
此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节制AI工具,从2024级开始,我们在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增加了《AI工具与商科运用》课程。

(3)对学生利用AI工具的行为进行规范。
国内外一些高校禁止学生利用ChatGPT,紧张是担心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AI工具从而损失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乃至用其天生课程论文或完成老师支配的作业而不加甄别。
但这实在无法禁止,只能勾引学生合理利用,奉告学生什么环境下利用是许可的,什么情形是不许可的。
以是我们认为,制订行为规范比禁止利用更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