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慢棋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人工智能慢棋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职业棋手一盘比赛大概要下多少时间

职业棋手一盘比赛大概要下多少时间,人工智能速度 绘影字幕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问过很多小朋友,他们可能是因为经常考试的缘故,所以一般都会回答2个小时,觉得下盘棋总不会比我们的考试时间长吧?当我跟他们说职业棋手一盘慢棋比赛下的时间少则5个小时,多则8-9个小时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感到很惊讶。

就拿以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规则来说吧,慢棋的用时规则是每方2小时45分,保留5次1分钟读秒。如果只是看2小时45分这个概念,大家肯定会想,这不就最多5个半小时就下完了吗?怎么还会下到8个小时去?

这就要注意“保留5次1分钟读秒”这句话了。当一方把2小时45分钟自由保留时间用完后,并不算超时,而是进入了读秒阶段。什么是读秒阶段呢?

读秒阶段就是:“你每一手棋,都必须在一分钟之内下,裁判和语音计时器会给你读秒。你可以有4次机会过这1分钟(1分钟过后还是1分钟读秒),当只剩下最后一次1分钟读秒的时候,裁判或者语音计时器读秒的方式是:30秒、40秒、50秒、1、2、3、4、5......倒计时,当读到10你还没落子的话,那你就被判定超时负了。

读秒阶段是非常紧张的阶段,若是两位棋手都进入读秒阶段,而棋局的进程则刚进入中盘阶段的时候,由于棋局过于复杂,棋手们都会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棋局变化,所以读秒阶段双方厮杀个2个多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双方自由保留时间全用完加起来是5个半小时,再加上读秒阶段杀个2个半小时,一盘棋下8个小时就很有可能了。

一盘棋下9个小时比较罕见,但是在围棋的应氏规则比赛中出现率很高,应氏规则的比赛有国内的“倡棋杯”以及世界大赛“应氏杯”。这两个比赛由于用时规则的独特性,使得棋局的时长相比一般比赛的时长增加了很多。

所以职业棋手下一盘比赛不容易。

赛制不同,每盘棋的花费时间也不同。

现在的围棋比赛赛制五花八门,用时最长的是两日制,每方8小时,比赛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封盘时下最后一手棋的一方将手数写在记录棋谱上,第二天比赛重启时打开封手,比赛继续。这种两日制目前只有日本大三冠(棋圣、名人、本因坊)七番棋决战时采用。两位对局者也不吝用时,将保留时间全部耗尽,然后进入读秒。

这样下一盘的话,两位对局者花费的时间加起来超过16个小时,再算上第一天比赛日晚上和两天中餐、晚餐时间,这盘棋耗用的时间就太长了,起码是两天时间。

采用应氏棋规的应氏杯和倡棋杯用时也不短,每方3个半小时,然后进入延时罚点阶段,35分钟罚2点,一共有上次罚点机会,再超过的话即判负。如果双方将保留时间和三次延时罚点都使用的话,一共要花费10个半小时。这种情况以前还经常看到,遇到“磨王”邱峻九段和慢郎中胡耀宇八段参加应氏杯、倡棋杯赛的话,肯定会将所有时间都花光。

从1988年富士通杯开始,为了在晚饭前结束比赛,世界围棋大赛大多将比赛时间设为每方3小时,之后1分钟读秒,这样一盘棋7个小时左右能结束。从上午开始比赛,到晚饭前就能出结果,方便于媒体报道。

后来为了适应电视直播,还设立了每方1小时、而后1次1分钟读秒的农心杯赛制和每方10分钟保留、之后30秒一步的CCTV电视快棋赛制,这两种赛制都是为了电视直播。后来即便是没有电视直播,这种赛制也大受欢迎,因为能在较短时间决出结果,方便棋迷们在网上观看。

人工智能崛起后,为了杜绝午休时间棋手使用人工智能作弊,现在国内比赛都取消了午休,比赛从上午11点开始,直至结束。保留用时相应缩短,这样每盘棋大概花费时间6小时之内,下午5点左右比赛能结束。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慢棋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慢棋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