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人工智能2.0时代你会被淘汰吗?_人工智能_数据 云服务

神州

2019.11.29

人工智能,从1.0到2.0,天下发生了哪些改变?

AI浪潮涨涨落落,这次是否仍会陷入低谷?

喂养人工智能的“奶粉”质量不佳,如何终年夜?

《问答神州》专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策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上集

戳这里不雅观看本期节目预报⬇️

知识VS数据,个体VS联合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学者们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观点。
如今,人工智能已从1.0进入2.0阶段。

采访中,潘云鹤院士提到:人工智能从1.0走向2.0最实质的改变之一是:当古人类已由二元空间转化为三元空间。
也便是:在原来的人类社会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根本上,增加了信息空间,而这个信息空间并不附着在人类,而是绕过人类,直接改造物理空间。

那么,当天下大首都在发力人工智能时,中国该如何勇闯无人区?人工智能热浪来袭,中国该如何利用时期机会,布局着力?

潘云鹤:我们在这一代以前的人工智能基本上是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
而这一代人工智能不一样的是,它实际上不再基于知识而是基于数据。
它能够自动地把数据变成知识。
从非构造化的数据直接变成有构造化的知识,不仅仅是变成有构造化的数据,它们表现的内容便是怎么从数据里面自动提取知识,提取成知识图谱。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一样,以是我们把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大数据智能”。
这是中国在方案中,第一次在世界上面提出一个新的词汇。

那么第二个很不一样的,便是“跨媒体智能”。
过去老一代的人工智能,实际上都基于字符型的、笔墨型的。
但是人,可以在大脑中间进行形象处理。

吴小莉:视觉化的。

潘云鹤:可以进行声音方面的处理,可以进行图形、图象方面的处理,是一起利用的。
以是新一代人工智能该当在这方面有所打破。
把这种笔墨、图形、声音之间能打通并且进行利用。
以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名字叫“跨媒体智能”。

潘云鹤:其余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向便是老一代人工智能,它的目标是想把机器人做好,造出越来越有用的机器人。
那么新一代,我们认为机器人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能,便是机器视觉技能、机器智能技能,该当把所有的中国人的机器计策都加在人工智能上面。
把它变成一个智能自主系统。

把机器人这个观点扩大了。
不一定造出来一个像人那样的机器人,但是要让机器能够有人那样的思考能力。
其余,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目标不但是要把打算机变得更聪明,而且该当把打算机和人连在一起,把它合成一个更加聪明的智能系统。
不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打算机,或者一个人加一台打算机,而是相互连接,变成一个智能的整体。
以是我们又提出了人机领悟的“稠浊增强智能”和“群体智能”。

AI进化的条件:高质量数据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1956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的观点。
到本日,60多年的韶光里,人工智能曾经历三次低谷。
而对付这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会否在此再次涌现大低谷,潘云鹤表现得很乐不雅观。
采访中,他颇为笃定地见告我们:这一轮的人工智能不可能失落败,由于过去人工智能领域更多基于学术牵引,如今则更多基于市场的需求。

吴小莉: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总说要“勇闯无人区”。
我们以前在互联网或新技能或信息技能发展的时候,常常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开始走。
但是在人工智能信息上,这个“勇闯无人区”是一定的。
由于确实有很多项目是没有古人做过的。
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但是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潘云鹤:这个便是中国科学技能要面临的一个新的局势。
以前有个口号,叫“赶超天下前辈水平”。
我们赶超了几十年了,一样平常就看看我们哪些地方不如美国、欧洲,或者日本,我们在这方面补短板,补充空缺。
但这个人工智能,是全天下同时起跑。
该当要冲破过去的迷信,一只眼睛要看着国外前辈水平,一只眼睛要看着无人区,双轮驱动。
勇闯无人区呢,履历还不是太多。
但是我们看到有的开头已经很好了,比如华为的5G,全天下没做出来的时候,它已经做出来了。
以是这便是勇闯无人区成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吴小莉:我们也知道大数据智能的条件是有足够的、质量好的大数据。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成是一个婴儿,那么大数据就像是奶粉,它的量和质都很主要。
我们要怎么样去让这个婴儿能够吃到足够的奶粉的量,而且担保它的这个质还没有作假,还能够让它更好地发展。

潘云鹤:现在大数据智能的状态,比婴儿吃奶粉还要差一点。
我们现在碰着的大数据很多都是很差的。
有的数据太偏,只是一个方面的,没有其余方面的数据。
质量不足好,数据不足大,数据比较偏。
这些问题都会反响到这个末了形成的知识的水平上面来。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把数据变成知识,用知识来处理问题。
但是这个知识现在还不足完全,这便是人工智能现在产生的问题。
等到我们把这个知识做到完全一点往后,人工智能的水平就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吴小莉:您以为过程要多久?

潘云鹤:我估计大概要一二十年吧。

AI重组劳动力金字塔

有不雅观点认为:如果人工智能将替代劳动力金字塔底层的人群,即蓝领人群,那么全体金字塔就会坍塌。
因此人工智能须要恰当嵌入这个金字塔中,同时人们也要人机协作。
这时大概会涌现一个倒立的金字塔,一小部分精英人群,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做事着大部分普通人群。

吴小莉:大家以前的印象中,以为自动化可能会取代的是劳动密集的行业。
但现在看来彷佛智能型的人才也有可能被取代。
包括今年两会不是也有了智能主播吗?那么往后脑力密集型的人才是不是也有可能会被淘汰?

潘云鹤:是,有可能会被取代一部分。
以是我认为,那些长于把自己的聪明和人工智能连在一起的人,不会被淘汰。
人的自身的迭代也很主要,最主要的便是找到人和机器,或者人和人工智能之间能够互相互补互助的一个办法。

潘云鹤:譬如说,我们过去花了很多的韶光去学英语,我们现在的打算机翻译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当然现在还没办法代替人的翻译,但是大家也已经不会疑惑,五年或者十年往后,它一定可以代替人的翻译了。
这就解释,我们的学习可能涌现很巨大的改变。
我们的课程可能会变。

吴小莉:那现在孩子们要怎么样人机共融,他们该当学什么?

潘云鹤:我认为非常主要的,便是要学打算机程序的思维。
便是严密的逻辑思维。
今后一定是一个人既须要形象思维,又须要逻辑思维。

更多精彩,敬请收看:

2019年11月29日首播的: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

专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策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上集

编导:苏珍妮

编辑:李嘉琪、田孟涵、撕纸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