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之宝”进驻戈壁 护南疆生态经济“两全其美”_沙棘_乌什县
乌什县地处天山南麓,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近6成,“六山、三滩、一分地”是其地皮资源紧张的写照。受制于此,农牧民脱贫路径匮乏,直到去年该县才得以“摘帽”。
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色,乌什县通过试验试种,决定遍及推广沙棘规模化栽种,将沙棘打造本钱地农人增收致富的得力助手。
乌什县副县长赵英先容,今年县里栽种15万亩沙棘,明后两年分别再种10万亩和15万亩沙棘,加上以前已有的沙棘,到2022年,全县人工栽种沙棘面积将靠近50万亩。
事实上,在乌什县托什干河谷还分布着约10万亩野生沙棘林,不同于其湿润的成长环境,人工栽种沙棘的“摇篮”则多在石砾各处的干涸戈壁上。眼下,在戈壁上栽种沙棘已实现规模化、机器化,当地还运用滴灌技能,既节约水资源,又确保沙棘能喝饱水。
在当地干部和群众眼里,沙棘“浑身是宝”:树叶可制茶,也可作为畜生饲料,枝干可做柴薪,营养丰富的沙棘果可以加工制作成多种终端产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当地已引进多家沙棘深加工企业,并成立沙棘研究中央,从苗木端动手造就研发新品种,打造沙棘“供产销”家当链的闭环。
“沙棘还是改良土壤的‘先锋树’,荒滩戈壁连续栽种几年后,将变成沃野良田,农牧民不用望着家里的‘袖珍地’发愁了。”赵英说。
依据方案,当地农牧民可自发加入互助社经营沙棘林,还可参与管护、采摘及进入沙棘加工企业用工行列。今后,越来越多沙棘将进驻戈壁滩,受益于此,农牧民也将与穷苦“渐行渐远”。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