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选在田间地头 | 根植家乡土心向半夏情_半夏_父亲
***加载中...
追求心之所向
从都邑归半夏乡
对孔维超而言,半夏不但是传统中药材,它更承载着他的童年影象。自1988年起,他的父亲便以收购野生半夏作为家庭收入来源。
小小的半夏就这样与孔维超一同发展,他回顾道:“我小时候呼吸的空气中彷佛都弥漫着半夏的气息。”
大学毕业后,孔维超在武汉从事了一份跟自己专业干系的事情,收入可不雅观,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直到一次***电话,他终于明白了心中所向。
一天晚上,在与家里人微信***中孔维超看到了父母满脸的汗水和怠倦的眼神。后来,他才得知原来父亲在运输半夏的途中因高血压产生发火,差点失事。
孔维超和父母正在谈论
出于对父母康健的担忧,以及对半夏的分外情绪,孔维超在2012年下半年辞去了武汉的事情,回到家乡钟祥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路困难
父志勉励前行
创业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半夏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虽可以“一种多收”,但它也很“娇贵”,对栽种环境哀求极为苛刻。
雨水多,温度高,都易引发半夏根腐、茎腐等灭绝性灾害。而钟祥旧口镇在当时仅仅是种源基地,尚未开展人工栽种。难度大、产量低,如何种出高产量的半夏成为了孔维超的心头难。
2014年对孔维超来说,是充满寻衅与磨练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迈出了栽种半夏的第一步,考试测验性地栽种了50亩。然而,由于缺少栽种履历和技能问题,三年下来,他遭受了近百万元的经济丢失。面对这样的困境,孔维超陷入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是坚持还是放弃?
孔维超与父亲磋商半夏栽种
在这关键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一个在半夏行业坚持了30余年的人。父亲在职业生涯中碰着的困难和挫折远不止这些,他的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了孔维超提高的动力。
奔赴外地学习
改变传统栽种模式
为战胜栽种难题,2017年年初,孔维超自费到甘肃西和县广鸿半夏栽种互助社实地学习,那时候吃住都在地里,缺水喝、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孔维超笑着调侃那时候的自己活脱脱像个“土人”。苍天不负有心人,经由一年半的学习,他初步节制了半夏栽种和病虫害防治的技能。
2018年孔维超还乡后,结合本地实际,经多次试验,并聘请专家现场辅导,改变原有的栽种模式和管理办法,半夏栽种取得初步成功。同时,互助社积极发展大棚特色栽种,规避景象问题,实现稳产增收。
打水不忘挖井人。近年来,互助社通过“一合两+三带四打破”的发展模式,助推全市3州里2600户群众增收创利。
同时,互助社成功吸引30余名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及大学生还乡发展,为本地半夏家当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谈及未来,孔维超笑着说,他将连续大力发展半夏“一种多收”特色家当,建成万亩基地,打响“荆半夏品牌”,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余贡献力量。
笔墨:李覃杨
***/图片:李玟轩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