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比来有媒体宣布,这款神器并不是很有市场,火锅店、冒菜店竟都不买账。
某火锅店事情职员明确表示不会采取,另一家火锅店表示“冬天的话很快就冷下来了”。

当火锅碰上人工智能:是懒人神器照样“没有灵魂”的作品?_暖锅店_万元 智能写作

有顾客表示:这种吃法,冒菜也不是、火锅也不是、干锅也不是,可以说是“四不像”。
很多网友也在微博上留言:不能涮的火锅没有灵魂。

据理解,该神器是家住四川眉山市丹棱镇50岁农人彭朝继发明的,花费近200万元,早在2016年就得到专利授权。
故意思的是,彭朝继得到专利授权后,有公司乐意出资600万元资金入股,占公司51%的股份,但哀求必须按照该公司的意愿和方案进行发展,于是彭朝继放弃了资金入股,打算自己拓展市场。

之前,还有媒体宣布自动做饭机、自动炒菜机。
不难创造,“吃”和智能结合越来越紧密。
近日在上海徐汇区,涌现了一个无人移动面馆。
一到饭点就排起了长长的队,45秒钟就可以煮好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目前有两种口味可供选择,酸汤肥牛和豚骨。
食客吃完面条后评价:味道还可以,能打80分。

这个无人面馆可以说是创意十足了,不用除后续加入更多口味。
但作为一个吃货,笔者认为,人工智能虽然是热门领域,但并不是适用所有领域。
这些吃的千篇一律,印象深刻是不可能的,那些“妈妈味道”更是无从谈起。
吃的人工智能不能超越一条红线:可以提升效率,但不能改变味道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