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请欣赏我们的‘歌舞’。
”伴随着旁边摇摆的双腿和手臂,9个呆萌的小机器人“穿着”校服,排着整洁的行列步队在桌子上载歌载舞。
近日,在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中,不幼年学生、中学生化身科普小达人,向不雅观众讲解他们的“科技成果”。
火星车、智能轮椅、软体章鱼机器手……很难想象,这些成果出自十几岁的中学生之手。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若何走稳走远_人工智能_教师 AI简讯

2022年,教诲部印发的《责任教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课程内容。
实在,早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就将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干系哀求写入个中。
如今,6年过去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进展如何?哪些问题须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如何更好地为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注入新动力?在采访中寻求答案。

人工智能教诲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2017年,人工智能围棋系统阿尔法狗(Alpha Go)降服人类天下实时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这一事宜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的热潮。
从教24年的江苏省南京市电化教诲馆运用推广部副主任马睿回顾道:“在这波热潮下,南京开始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培植的起步。

从早期“南京市AR/VR学生读本”课程,到中期以机器人、STEM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的智能课程群,再到现在逐步形成“智能学习伙伴:支持儿童学习变革的人工智能课程基地培植”的主题研究课程,“经由几年的探索,南京初步构建了适宜本地区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课程体系。
”马睿说。

“我们地处西部,但也很重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教诲,积极调动高校、科技馆、科技企业支持区域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培植。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诲信息化管理中央副主任李永涛先容,宁夏大学和科技公司互助推进的“科技小学堂”项目,让宁夏偏远的村落庄中小学也有了人工智能课。

“在我们村落庄小学教室上,学生可以扮作机器人,实行工程师的指令,打仗算法、理解编程;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通过编程,仿照快递蜂巢系统……”李永涛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师生打仗到智能技能,人工智能课程遍及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6年来,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从开始的零散到‘全国着花’,很多地方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打破,总体推进力度和课程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教诲部责任教诲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教授说。

同时,随着2022年新课标将信息科技设为责任教诲阶段的一门独立科目,遍地所教诲部门积极接管社会力量,研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在熊璋看来,近几年,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逐步走上科学、康健发展的道路。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也表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逐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过去十多年间,中小学科技教诲的关注和投入与科技热点的兴起呈现出显著正干系关系,如机器人、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都曾在科技教诲领域掀起不小的波澜。
”孙富春说,但是,近几年在根本教诲领域,北京、浙江、深圳等地区的学校、西席已经在向着学生能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能办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标努力,欠发达地区也在逐步实现人工智能课程遍及,“整体来说,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正在稳步推进。

调度课程研发模式补“短板”

“刚开始时,真的是无从下手。
”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的科技西席葛老师说道,2020年,他和身边的科技西席刚打仗人工智能干系内容,开课时毫无章法,就把编程、机器人、开源硬件等内容打包到了人工智能课程中,“这虽然吸引了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但也导致课程内容变得无序。

除此之外,系统性教材的缺失落,也影响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的开展。
“各学科都有明确的教材和传授教化用书。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信息科技西席张雨涵坦言,新出版的一批人工智能教材,数量是不少,但很多是倾向编程工具利用的图书,或者是将大学人工智能教材大略删减移植到中小学利用的图书。
在五一小学,张雨涵和她的同事们一贯在摸索中自主设计校本人工智能课程。

课程内容浅近、教材资源不敷,匆匆使教诲管理者不得不调度策略,通过规范课程、优质资源供给等重构课程研发模式,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在困境中寻求转变。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责任教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下发,梳理了适宜在责任教诲阶段开展的人工智能知识模块,提炼了各学段的内容哀求和学业哀求,总结了重难点内容的传授教化提示。
深圳市教诲信息中央主任张惠敏先容,《纲要》的初衷便是为西席详细履行人工智能传授教化供应指南。

“前段韶光,我们还在深圳教诲云资源平台上线了‘人工智能教诲’专栏,接入三家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汇聚全市名师培植优质线上资源。
”张惠敏见告,深圳由市级供应根本资源包与托底学习平台,并联动社会各界开拓人工智能教诲资源包、模型库与工具集,“课程指南、优质资源都很受一线西席欢迎。

“深圳的做法值得很多地区借鉴。
”承担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能教材《人工智能初步》分册撰写事情的都城师范大学教授方海光表示,好的人工智能教诲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学习人工智能的事理和运用,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的开拓、课程内容的制订等,该当与人工智能行业、学校、科研院校及机构进行紧密互助,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结合。
这样可以及时反馈实际运用需求和最新的科研成果,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同时在传授教化场景设计上只管即便紧贴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剖析问题、办理问题中感想熏染人工智能的魅力,科学构建人工智能知识体系。
”方海光说。

捉住西席培养这个“牛鼻子”

上年夜大好人工智能课程的关键,还是在于西席。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方面毕业的研究生不多,能进入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诲的研究生就更少了。
而对付人工智能教诲,须要5—10年的深度研究才能有所体会,才会对学生学习起到真正效果。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智能掌握与机器人系副主任、北京上地实验小学科学副校长赵建伟看来,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西席总量不敷、专业化程度不高,是当前非常显著的问题。

“由于信息科技课的增设,大多数学校信息技能西席数量有限,常常会让理科西席兼任,乃至文科西席兼职的情形也很普遍。
”中部某地区一名小学校长见告。

对此,赵建伟认为,现阶段要提倡培养专兼结合的人工智能教诲西席军队。
“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是必要的,然而针对目前情形,很可能一段韶光内还是以兼职和社会力量为主。
”在他看来,学校可以用增设社会事情岗位的机会引入社会师资,还可以合理充分利用校外素养培训机构,赞助学校社团培植、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人工智能体验与深度参与。

与数量缺口比较,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西席本色和传授教化能力的不敷。

“既要做好西席军队数量加法,也要做好西席素养提升加法。
”熊璋认为,一方面,应着力加强西席专业化培训,建立一线西席对信息科技新课标的认识、对人工智能教诲康健推进的认识,特殊是将精确的代价不雅观很好地融入自身课程传授教化中;另一方面,通过传授教化研究和互换,梳理多年来积累的精良传授教化案例,形成一系列的优质课程,通过推广优质课程,让更多的西席参考和利用,引领更多的一线西席走到一条精确的道路上来。

孙富春则建议,还该当科学系统地构建信息科技西席专业发展体系:“研制信息科技西席专业标准和教室传授教化评价标准,以标准引领现有信息科技西席持续精进。
针对不同地区、学校以及不同学段的人工智能教诲课程,构建评价体系,从而帮助教研部门和学校对人工智能传授教化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突出西席实践成果,力争使每一位中小学人工智能西席的数字素养和传授教化素养都有显著提升。

《中国教诲报》2023年10月14日第3版

作者:本报 黄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