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进 张洋 科技日报 张强

为骨科年夜夫装“天眼”新型手术机械人提高救治效率_手术_骨盆 文字写作

近日,又一例骨盆骨折手术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完成。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例手术利用的是该院创伤骨科许硕贵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智微天眼”骨科机器人。
与传统开放前路手术比较,机器人手术时长缩短70%,出血不到20毫升,切口仅需1.5厘米,并缩短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韶光。

理解到,骨盆骨折手术的优化改进一贯是创伤骨科的热点和难点,既往手术治疗须要“大切口”,要不才腹部开一个10-20厘米长的刀口,对骨折部位进行广泛的显露,才能做到精确的复位,风险极高。

这次手术中,手术机器人担当主角。
只见C臂机在患者的骨盆部位进行360度全景扫描,利用“自标定二维三维图像转换” 技能将采集的术中数据与术前CT数据进行精确匹配,得到了手术区域神经、血管等详细关系图,再利用“智脑”打算机确定了骨折线的位置、并在狭窄的盆骨上钩划出最佳的置钉固定路线,末了将干系数据传输至机器臂中,在机器臂的勾引下避开神经、血管、尿道,成功在骨折区域置入一枚用于固定骨盆骨折的螺钉,缝合伤口,手术圆满成功。

智能打算机完成三维方案

在手术机器人勾引下完成骨盆骨折精准置钉

置钉完成后与术前方案校验确保精准安全

理解到,许硕贵教授团队自2013年开始自主研发新型激光定位导航(手术)系统。
该系统能使外科年夜夫精准的找到患者体内金属异物,避免切开很大的刀口探求。
至今金属片取出成功率100%,包括多例解剖位置繁芜、暴露定位困难、外院多次手术失落败的病例。

然而,这只是办理了精准定位问题,要想实现智能、微创、高效的对创伤患者进行救治,许硕贵教授团队又开始了科研探索。

经由不懈努力,2020年,许硕贵团队在原有的激光定位导航技能根本上,研发了“一脑(智脑)两臂(C臂机和机器臂)智微天眼”骨科手术机器人,并投入临床运用。
这套系统以年夜夫的思维模式和生理机制为原本,通过一系列协作与折衷算法,将机器的掌握奥妙融入年夜夫原有事情流,形成极优的人机协同掌握结果。
这个中核心的激光发射装置(机器臂)的精密制造与掌握、自标定二维三维图像转换(人工智能算法)等两项我国原创核心技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这两项核心技能使手术机器人系统,摆脱了对CT等大型昂贵仪器的依赖,利用险些所有手术室都会配备的C臂机即可完成,能够覆盖海内各层级医院手术需求,尤实在用于野外、大略单纯手术室等分外环境下的金属异物取出、微创置钉、深部组织穿刺等快速处置,在提高救治效率的同时降落手术难度,便于基层年夜夫学习节制。
”许硕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