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提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计策目标(图1):

孙明春:中国人工智能家当全景与猜测_人工智能_家当 智能助手

第一步,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总体技能和运用与天下前辈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干系家当规模超过1万亿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根本理论实现重大打破,部分技能与运用达到天下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干系家当规模超过5万亿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能与运用总体达到天下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干系家当规模超过10万亿元。

目前来看,实现第一步的计策目标已胜利在望。
根据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近期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2020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已达到770亿元,在打算机视觉、自然措辞理解等技能的运用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前辈水平。
考虑到下半年海内复产复工形势进一步好转、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催化了人工智能技能的推广运用,中国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在2020年整年打破1,500亿元该当没有太多悬念。

我们对中国在2025年和2030年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计策目标也充满信心,紧张基于以下几方面缘故原由:

一、政府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

中国人工智能家当在过去5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今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方案建议,提出要强化国家计策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履行一批具有前瞻性、计策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同时要发展计策性新兴家当,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家当深度领悟。
在11月召开的浦东开拓开放3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特殊提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天下级家当集群。
这一系列的政策旗子暗记展现了中国政府发展人工智能百口当链的重视与决心,也预示着中国的人工智能家当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历史表明,中国政府有强大的实行力,擅于把握机遇,推动干系政策方法的落地履行。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技能在防疫抗疫中发挥浸染,展现了“AI+医疗”(如红外线测温、机器人外呼筛查、影像赞助诊断、康健码及打仗者追踪、智能机器人与无人配送车等)等技能模式的巨大商业代价和社会代价。
由于“社交隔离”成为割断传染路子的主要手段,无打仗新经济模式(如远程协同办公、聪慧教诲、聪慧支付和无人驾驶等)也在疫情的催化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事例验证了人工智能技能发展的主要性和必要性,也预示着人工智能家当正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势不可挡。

二、技能的积累与家当的协同

人工智能属于交叉性学科,须要多个学科领域的根本研究和技能积累,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同时,它也是一个研发投入高、技能周期长和知识密集型的家当,专业门槛很高,要实现商业化盈利须要漫长的造就期,还须要跨家当的协同,因此每每存在“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境。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指标已跻出生界前列,整体实力在环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央和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央报告,200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迅速上升,2019年申请数量超14.6万件。
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越美国,成为环球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图2)。
虽然中国在根本层和技能层与天下领先水平还有差距,但在根本层、技能层和运用层这三个层面都有了相称深厚的技能积累与家当根本举动步伐的积淀,该当已经超过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发展临界点。

随着中国在今后几年将主攻方向侧重于补齐根本层短板,尤其是致力于打破智能芯片、高端元器件技能等关键核心技能的“卡脖子”问题,中国有望较快实现人工智能的百口当链布局,届时中国人工智能技能的运用和家当的发展都将进一步加速,有可能涌现指数型发展。

三、弘大的内需市场与广泛的运用处景

作为天下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有望在2030年前后跃升为天下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在人工智能家当的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幅员广阔,人口浩瀚,家当门类完好,根本举动步伐完备,人工智能技能拥有丰富的运用处景和广阔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能在中国的运用不但是在新经济领域、不但是运用于新商业模式和新生活办法,而且在帮助传统家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将扮演主要的角色。

由于运用处景广泛,市场有足够深度,中国在人工智能技能运用的数据积累上也有得天独厚的上风。
这不但有助于人工智能技能的商业化和家当化,还有助于研发职员利用大量且优质的数据来提高算法与模型的准确度,并不断迭代更新,增强人工智能技能的商业代价。
一旦人工智能企业实现商业盈利,对人工智能技能的研发投入将更加可持续,家当的发展也将更加势不可挡。

四、强大的融资能力、愈益便捷的融资渠道与退出机制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融资活动持续快速增长,为人工智能技能的快速推广和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浸染。
中海内地是环球储蓄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仅家庭部门的银行储蓄存款就高达90万亿元公民币,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融资活动也愈益生动,给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目前,中港两地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稳居天下前列(图3),在新股发行(IPO)市场也名列前茅,乃至超过美国(图4)。
尤其是2019年A股开设了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以来,不但IPO的速率大大加快,数量大大增加,而且估值也较主板明显提升(图5),这不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投资者(VC、PE、pre-IPO等阶段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供应了更加多元、便捷的退出渠道,也给未来的潜在投资者和创业者供应了更充足的勉励。

其余,中港两地监管部门也在研讨尽快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交易中,令外洋投资者可以更便利地投资此类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股票,对生动科创板股票交易、坚持市场活力和融资功能都很有裨益。
2020年7月,上海人工智能家当投资基金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培植成立“科创板AI家当事情站”,旨在造就精良人工智能企业,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上市公司并购整合。
近期,人工智能企业在机器视觉、AI芯片、语音语义识别、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涌现了IPO融资高峰,一些独角兽企业纷纭开启上市辅导。
相信未来几年,科创板将会成为更多人工智能企业上市募资的首选。

五、务实、原谅、灵巧的监管系统编制

鉴于人工智能技能可能给经济、社会、伦理等领域带来的风险与寻衅,监管者的态度对付行业发展至关主要。
如果牵制太严,很多技能运用、商业模式都可能无法落地,许多发展机遇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行业参与者缺少竞争力,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但如果牵制太松,却有可能导致行业野蛮成长,参与者良莠不齐,危害消费者或更广泛的民众利益,乃至影响社会稳定。
显然,监管者须要在行业发展与风险管控之间的取得平衡,才能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康健发展。

针对人工智能技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务院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中,明确其计策目标是:(1)到2020年初步建立“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2)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3)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这样一个“分三步走”的计策目标表明,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监管体系的培植中采纳了一种务实、原谅而又灵巧的监管态度。

目前,中国政府已陆续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管理原则——发展负任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剖析报告》等文件或报告,以应对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比来,中国政府又相继颁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搜聚见地稿)》、《信息安全技能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规,以规范个人信息数据利用。
在最新出台的“十四五”方案建议中,在提出扩大根本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培植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的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强调要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积极参与数字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订。

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技能发展采纳了渐进、平衡、更具弹性的监管安排,既能适应人工智能技能和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又能补充监管空缺,避免监管套利,有利于中国人工智能干系家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