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泉:人工智能可能承担12种教诲功能而教师核心价值在于“育人”_教师_人工智能
——数老师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杂志《纽约客》2017年10月的封面用“一个满脸髯毛的年轻托钵人坐在大街上乞讨,身旁的机器人向他手里的杯子里投掷螺丝和螺帽”的画面,暗示未来机器人将抢走人类的事情。
另一篇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的剖析365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概率”的文章也在近期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该文章的结论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司帐、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等职业被淘汰的概率均超过90%。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法官、状师等职业被淘汰率则相对较低,尤其西席职业的被淘汰率只有0.4%。据此研究,如果所从事的职业无须天赋,或无须动脑,做的是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等,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当然,教诲领域也有人工智能寻衅西席的案例。比如,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艾休克·戈尔教授就考试测验过用谈天机器人为助教,回答MOOC课程中学生的提问。由于这一基于IBM沃森技能的谈天机器人回答问题的能力惊人,学生在5个月的课程期间,乃至都没有把稳到助教是个机器人。由此可见,虽然BBC预测西席被取代的概率是0.4%,但实际上,西席的很多事情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西席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渐成趋势谈及人工智能对教诲的影响,我们既不要高估——短期它不会对教诲产生本色性影响,又不要低看——人工智能叠加其他技能,如大数据、互联网和增强现实,并在经由永劫光的进化后,会本色性地改变教诲体系。正如雷·克利福德所言,“科技不能取代西席,但是利用科技的西席却能取代不该用科技的西席”。面对人工智能时也是如此。
未来的教诲将进入西席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期,西席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上风,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诲、原谅的教诲、公正的教诲与终生的教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诲中运用,可以让教诲知识、生理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以精确的办法呈现。那些看不见的隐性学习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加以显现。在基于人工智能精确理解学生数据的条件下,未来教诲将由西席和人工智能共同为学生供应威信的学习支撑、精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实现多元的教诲做事供给。在此根本上,学生将得到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发展,个性化教诲将从空想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连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环境,教诲将更开放,泛在学习会逐渐成为基本形态。学习不仅发生在教室上,也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知识不仅来源于学校西席,也来源于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人们通过无处不在的终端连接智能化的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实现大家、时时、处处可学的终生学习。
在人工智能支持下,未来西席的角色将发生极大变革,西席知识性的传授教化角色,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西席的育人角色将越来越主要,西席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趋势日渐明朗。
人机协作传授教化中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人工智能可以将西席从啰嗦、机器、重复的脑力事情中解脱出来,成为西席有代价的工具和伙伴: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西席完成批改作业等日常事情,把西席从重复性、机器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为未来西席赋能,成为西席事情的组成部分,由人机协作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聪慧性事情。
工业时期的教诲善于流水线式的规模化加工,就像大面积造就人工林,培养出来的是整洁划一的人才。未来的教诲则更像是构建生态圈,个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动植物间各得其所、相互支撑。而要构建生态圈,则哀求西席关注每个个体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赖的关系,关注生态圈里每个个体的需求,创造、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要达到这些目标,如果没有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外部智力支撑,单靠西席是很难实现的。
尤其在我国,一个西席常日须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若无人工智能的支持,想要精确理解学生的特色是非常困难的,想要履行个性化传授教化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全面采集、剖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根本上,西席与人工智能协作传授教化,才能够既对全体班级学生有规模化支持,又实现适应每个个体发展的个性化传授教化。
因此,未来西席的任务是由西席与人工智能共同协作承担的。二者各司其职、上风互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诲高精尖创新中央在人工智能教诲运用领域做了系列前瞻性研究,启动了“AI Teacher”的国际互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西席。在该项目中,我们建立了教诲大数据平台,采集学生全学习过程数据,对学生的知识、情绪、认知、社会网络等进行全面仿真,并通过数据精确理解学天生长的一样平常规律及个体特色,以实现“人工智能西席”做事。通过研究剖析,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教诲中人工智能可承担12种角色。
角色一:成为可自动命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帮助西席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动天生不同的试题,并对作业、试卷等实现自动批改。
角色二:成为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及时反馈剖析师,帮助西席、家长创造学生学习中隐含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与办理。
角色三:成为问题办理能力测评的本色提升教练,帮忙西席评估学生问题办理能力的发展情形,并通过综合性项目学习提升学生本色。
角色四:成为学生生理本色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帮忙西席及早创造学生的生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
角色五:成为体质康健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年夜夫,帮助西席基于数据,精确理解学生体质发展及康健状况,并给出提高学生体质的演习方案。
角色六:成为反馈综合本色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为学生和家长供应全面、客不雅观、有科学数据支撑的综合本色评价报告。
角色七:成为个性化智能传授教化的辅导顾问,实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智能传授教化。
角色八:成为学生个性化问题办理的智能导师,以自然交互的办法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进行解答与辅导。
角色九:担当学生生涯发展顾问或方案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创造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忙完成学天生长发展的智能推举。
角色十:作为精准教研中的互动差错,帮忙西席创造差错间的传授教化问题并互助改进。
角色十一:成为个性化学习内容的自动天生与汇聚代理,能根据学生个性化特色自动探求、关联、天生与汇聚适宜的学习资源,实现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转变。
角色十二:扮演数据驱动的教诲决策助手,为各种决策供应各种数据及剖析模型支持,为当代教诲管理供应决策赞助。
人工智能时期,西席的核心代价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教诲中扮演如此浩瀚的角色,那么作为西席,其核心代价表示在哪里?须要如何去适应人机协作的新时期哀求呢?
(一)西席的核心代价在于“育人”
人类与人工智能有几大差异:第一,人创造问题,人工智能办理问题。第二,人工智能不具备主动的社会交往能力。第三,人工智能不具备生理属性。它既不会愉快,也不会忧郁。以是同人工智能比较,“西席更应看重人自身的独特代价,提高学生的社会代价、生理代价和利用环球化资源的能力,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未来,而不是进入未来的社会任务”。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赵勇教授认为,我们目前正在运行的教诲办法,从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首先去创造学生拥有什么特质,然后帮助他发掘出来”的教诲办法会解放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
以前,我们说西席的事情是“教书育人”。人工智能时期的教诲,西席的任务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帮助学天生长,成为学天生长的人生导师或者生理咨询师,帮助学生创造优点,实现人生代价。西席的事情会更以“育人”为重。相应地,西席要从面向知识体系的传授,转向面向人文秘闻、任务担当、国家认同、跨文化交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协作能力、知识的情境化利用能力是西席所应关注的核心和重点。
这须要西席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和设计学习评价。学生在西席的陪伴下,通过办理问题进行学习、得到知识,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协同、知识迁移和利用,从而发展综合本色与综合能力。
西席的陪伴、组织、督匆匆、检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主要。今后的学习形态一定是学生线长进修,实践领域开展问题办理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西席线下督匆匆、管理、陪伴三位一体的形态,而不因此教室讲授为主的单一形态。
(二)西席的职能将向两个方向分解
未来个性化教诲体系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西席提出了更高的哀求。未来西席军队会向两个方向分解:
一是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全能型西席。西席既要为每个学生供应个性化支持,又要为全体群体供应支持,这就哀求他们既节制学科知识,又节制传授教化法知识、技能知识,节制认知、脑科学发展、儿童身心康健等干系知识,还要理解各种社会属性,具有领导力和社会协作能力,这是一样平常西席难以胜任的。但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康健和全面发展卖力的全能性西席是可能存在的。
二是专业型西席。未来西席会涌现风雅的、个性化分工。让每位西席成为全能大师不太可能,但部分西席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未来将会有专门做传授教化设计的西席、做练习辅导的西席、项目设计的西席、授课西席、讲明学生生理问题的西席等。西席角色分工越来越细,就像拍电影一样,有编剧、演员、导演、摄像、后期制作。以是,西席须要长于基于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开展教诲做事。
西席的角色和职能发生转变后,未来的课程组织办法也将随之改变。对付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期望西席独立完成是不相符实际的,必须辅以西席间协同、西席与人工智能协同环境的支持。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组织机构,学科、班级和学校的边界将逐渐被冲破,课程会基于跨学校边界的社会化协同分工完成。今后,一门课可能由多位西席卖力,既有学科专家和传授教化设计师,也有知识通报者、活动设计者、人工智能助教或其他角色。
总结与展望当前,数据、信息和知识正加速膨胀,但人类的智力是有限的,我们须要借助外部工具或者智能设备发展自己的聪慧,认知外包将成为常态。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是我们未来思维办法的主要转变方向。人与电脑的结合可以打破人类个体认知的极限,使得我们能够驾驭超越个体认知极限的繁芜情境,处理超越个人认知能力的海量信息,能够应对超越个体认知能力极限的快速变革。大数据时期下繁芜社会的生存,呼唤着人机结合的教诲智能,人类借助智能设备而生存的时期已经到来。
人工智能变革教诲是一个过程。只管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迭代,但教诲制度以及西席的知识构造、传授教化习气、教诲不雅观念的转变是较为漫长的过程。若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诲中的浸染,就要将人工智能做事嵌入业务流程中,创造新的范式、新的流程、新的构造、新的业务形态,来做事于我们的教诲,构建新的教诲体系。
注:本文系教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互联网 +’教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JZD043)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余胜泉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诲学部副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诲高精尖创新中央实行主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小学数字化传授教化”,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传授教化》2018年第3期,原标题为《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时期西席角色与思维的转变》。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