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从金庸的珍珑棋局说起看围棋江湖里的浩瀚宇宙_围棋_棋圣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终于落幕。少年们都撒欢去了,余下一个背负累累“稿债”的小缸。
此刻,俺和所有学渣一样,闲坐在桌前,盯着本手、妙手、俗手愣愣发呆,自叹作为一个围棋知识“苦手”,写稿实在太南了……
有人说,围棋的天下交错纵横,对弈极简至深,加上天元、星位这些瑰丽的词汇意象,仿佛棋盘361个交叉点里潜藏着浩瀚宇宙的奥秘。围棋发展的历史悠久绵长,除了远古传说,更有无数让人津津乐道故事。
一窥千百年来围棋的那些事儿,不经意间沉醉个中——
围棋扫盲指南
穷究围棋的起源,就和神农尝百草、伏羲造渔网一样,萦绕着神秘的上古气息。根据先秦文籍《世本》中“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述,围棋的涌现可能和一个没有家庭作业的孩子有关——
话说,尧帝的孩子丹朱终日无所事事,操碎了心的老爸很焦急,于是拿出他的聪明才智,设计了一款黑白棋对弈的桌面游戏,不仅教导孩子阔别低级意见意义,产品还登上脱销榜长达数千年。
考虑到围棋和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斗兽棋平分歧,每一颗棋子之间没有等级和功能区分,认为它起源于一个没有阶级划分、没有特权贵族的期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及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弈者举棋下定;不胜其耦”,开始利用“迟疑不决”比喻柔嫩寡断,解释围棋在春秋战国期间已然盛行。而当代围棋的九段制度,也是因南朝梁武帝期间“棋品制”传到日本的演化结果。
再来看看围棋本身吧。围棋的棋盘,横线竖线各19条,横竖线相交的点叫“交叉点”,共有361个。个中9个分外交叉点被称为“星位”,最中心的位置便是“天元”。
黑白棋子分别有181枚和180枚,对应棋盘361个交叉点。下棋时,黑棋先下,白棋后下,一人一步,交替落子在交叉点上。
听说,围棋的规则并不难,知道“气”“眼”“打劫”等大略规则后,大家就可以摆开棋盘愉快玩耍了。但是围棋的繁芜也正在于此,貌似规则大略,但打算量极大。很多人知道围棋讲究一个“围”字,却并不是指围掉对方棋子,而是讲究“围空”。以双方轮流落子的办法,末了看谁能够得到最多的“空”。
讲到这里,懂的已经懂了,不懂的……索性聆听一下孔老夫子的唠嗑罢。
在《论语·阳货篇》中,有这样一段话:餍饫终日,无所存心,难矣哉!
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翻译过来,便是孔役夫教训弟子们道:你们这些人,整天就知道吃吃喝喝,这样是弗成的哦!
没事干的时候,下一盘棋不喷鼻香吗?
确实,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都沉醉于这一方棋盘之中,直呼“真喷鼻香”!
唐代李远的残句“青山不厌三杯酒,永日惟消一局棋”,可谓宁静悠远,即便是不会下棋的童鞋们,都忍不住要来蹭热度。
譬如“全才”东坡师长西席,就自称不懂棋而又爱看人下棋,类似本日好打酱油的吃瓜群众。他曾写道: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不雅观。不雅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
他还说围棋之乐,在于“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被围棋界奉为千古名句,明星效应可谓炸裂。明朝的宰相李东阳夸赞苏兄是“得弈之乐为深”,并进一步补刀说:“可与言弈也”(意译:我就喜好跟这种棋盲谈棋)。
金庸的珍珑妙手
总的来说,围棋下得好不好,不主要,主要的是,姿势要帅。再轻吟一句“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氛围就陪衬得差不多,品位也蹭蹭上来了。
这样的整体哀求,实在与咱们的武侠小说形成绝配,开局能不能打不主要,只要颜值在线,武林秘籍终归是会有的。
如此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设定,金庸师长西席在《天龙八部》里称之为“珍珑棋局”。由琴棋字画医土花戏无一不晓、无一不精的逍遥派掌门无崖子,花了整整3年韶光创立,意在等待一个资质聪颖、漂亮洒脱的有缘人(超级无敌大帅哥),来破解棋局,并将毕生功力传给他(武林秘籍Get√)……
第一位寻衅者,有请小说男主角之一的大理国段誉,生在帝皇之家的他,虽无贪嗔,却爱恋太重,特殊是对王语嫣的一汪深情,究竟难以破局。
第二位寻衅者,苏州慕容复出场,对权势极尽渴求的他,在丁春秋的言语刺激下,被棋局折磨得心神大乱,差点拔剑自刎。
第三位寻衅者,“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本是大理国太子,受奸人所害导致面孔全非,涌现严重生理障碍的他猖獗报复仇人,齐心专心想夺回王位,又受到丁春秋引诱,提起钢杖准备自尽。
千钧一发间,少林寺小和尚虚竹挺身救人,顺手闭着眼睛乱下一子,没想到这个主动找去世的行为,却无意间盘活全体盘棋,同时也救下了危在夙夜迟早的段延庆。
救人一命,哪还有韶光管得上得失落荣辱,所谓置诸去世地而后生,这一步棋,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场妙手偶得。
由此可见,金庸师长西席对付围棋以及人生诸事的参透之深。事实上,他确实是一名超级大棋迷。
据媒体宣布,金庸初中开始痴迷围棋,大学后曾因与人“手谈”,考试开始后半小时才惊觉迟到。他生活办法节俭,却收藏了几十种价格不菲的棋子、棋具,为买下一个钟意的棋盘,不惜“浪费无度”。
还有一段让人传颂的佳话。1983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被改编成电视剧,收视率连续创下TVB新高。但近60岁的他,却匆匆赶到广州,去办一件人生大事——拜师。
他拜师的工具,是比他小足足28岁的聂卫平。据聂卫平回顾,两人一见面,金庸急速准备三叩九拜,聂卫平赶紧拉住他不让磕头。末了,金庸当着众人的面,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此后每逢相遇,金庸都要喊他“师父”。
2018年,金庸师长西席逝世,聂卫平发文吊唁:金庸酷爱围棋,在著作中多有阅读,精彩之处令人拍桌赞叹。好友驾鹤西去,愿彼岸仍有黑白缘分,闲敲棋子,快意江湖!
“棋圣”传奇
金庸要拜师的人,为什么偏偏是他?大可不必惊异,由于“棋圣”聂卫平的战绩,实在太过炫目。
1960年,第一届中日围棋友情赛,30场系列赛,中国只赢了两场。1961年,第二届友情赛,一名仅仅专业五段的55岁日本老太太,8战8胜,横扫中国棋坛。
1962年,11岁的聂卫平崭露锋芒,夺得北京少年儿童围棋赛冠军。
1984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双方派出八名棋手车轮战。个中,日本队中有6人是专业九段,可谓超豪华阵容,碾压对手原是猜想中事。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聂卫平。作为末了一名出场的中方主将,聂卫平连败日本3名超一流高手,直接拿下比赛胜利。
赛后,日方主将、被付与“终生棋圣”称号的藤泽秀行表示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上场,而且还输了。
其后两年,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始了“聂卫平时间”。第二届,聂卫平连刻期方5人,带领中国队反败为胜。第三届,他迎战日方主将加藤正夫,中盘取胜,中国队实现“三连胜”。
聂卫平也在前四届比赛中豪取11连胜,1988年被付与围棋“棋圣”称号。
“聂旋风”的影响力当时席卷全国。乃至有老山前哨的战士给他写信说:我们在前哨奋战,便是为了你能在后方击败日本棋手!
关于中日之间的围棋故事,还必须提到他——金庸口中最佩服的“今人”——“一代棋圣”吴清源。
我们将历史的镜头对准民国期间。1928年,仅仅14岁即被日本人称为“秀策再世”(秀策被认为是江户时期最伟大的棋圣)的吴清源赴日本留学。
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期”。这17年间,在读卖新闻社主理的围棋大赛中,吴清源通过“十番升降棋”擂台赛击败了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等日本棋坛所有超一流高手,将与之对局的比武棋份,打至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便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成为日本围棋界的第一人。
十番棋这种在围棋天下里最残酷和惨烈的比赛办法,只要一方连胜对手4局,对手便自降一段,而且在往后比赛中都要以下位者身份受让,对付一个职业高段棋手来说,不啻为莫大的贬低和侮辱。
也由于太过残酷,“降格十番棋”自吴清源后再无在正式比赛中涌现。吴清源也由于“让天下一先”无匹霸气,被称为“昭和棋圣”。
2014年11月30日,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医院因朽迈去世,享年100岁。
拥抱技能和传统
当我们重新注目当下,会惊觉围棋的新天下已经到来,这是一盘加入了机器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数字棋局。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出自Google下属公司的AlphaGo(阿法狗),在2016年和其他围棋程序的对抗中得到99.8%的胜率,还打败了欧洲围棋冠军。
2017年5月下旬,在嘉兴乌镇进行的三番棋比赛中,AlphaGo以总比分3比0降服当时天下排名第一的柯洁。
随着高考作文中和围棋干系话语登上热搜,围棋八冠王柯洁的辞吐也被人重新挖掘,据称他曾表示,AI时期让围棋无聊透顶,AI的存在使人类棋手损失了存在的意义。
这是一次真正来自灵魂的拷问。当人工智能可以在瞬息之间穷尽所有的打算,来自血肉之躯的殚思竭虑是否还有代价?
事实上,让我们再环顾四周,仍旧有那么多人,无论男女老幼,津津有味地摆开棋盘,乐此不疲地对谈厮杀。围棋并不但为输赢而存在。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围棋运动就有着悠久、辉煌历史和雄厚群众根本,以廖桂永、梁伟棠、吴肇毅等一众九段棋手为代表,曾先后荣获全国团体赛、智运会、甲、乙级联赛等赛事冠军;成功举办过高水平、高规格的中国棋文化峰会、天下围棋团体锦标赛、天下业余围棋锦标赛;围棋单位、社团组织更是遍布全省21个地市,围棋爱好者达数十万。
2022年4月,《围棋与广州》新书发布会在广州的西关棋院举行。书中记载,岭南历史人物谢南山的日记资料中,曾有关于围棋活动的记录:“入海幢坐禅起与僧手谈”。这段日记写于清嘉庆二十五年,证明了在200年前的广州,街坊们就较早地有了围棋活动。
还有,在广州第16届亚运会上,围棋项目第一次进入国际体育综合运动会;广州围棋盲目一对五并创造了围棋项目的第一个吉尼斯天下记录;广东业已成为全国青少年围棋培训第一大省……
延续千年的岭南文脉传承,有着围棋的一席之地。
不会下棋的虚竹,无意间破解了珍珑棋局。吴清源在“星•三三•天元”之局中惜败,却首创了属于自己的时期……
无论本手、妙手、俗手,如果囿于一方棋盘里,只看到输赢,只关心胜负,难免会失落却很多乐趣。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妙俗咸宜,或许才够有味。
参考资料:
1.冬冬,不雅观察者网,《历史上的围棋,不总是件体面事》
2.黄桂元,中华读书报,《由金庸引起的尴尬》
3.彭训文,公民网-公民日报外洋版,《聂卫平:我有一个围棋梦》
4.王东、谢宗睿,光明日报,《“一代棋圣”吴清源走完传奇人生》
5.吕蓓卡,《陈毅找他下棋,金庸拜他为师:这位打败日本无数高手的猛人现在怎么样?》
6.郭晔旻,国家人文历史,《起源中国的围棋为何在英语读“Go”》
7.李梦醒,《回顾羊城棋缘,展望围棋未来——〈围棋与广州〉新书发布》
来源 | 羊城•羊城派
图片 | 文中未署名配图均来自视觉中国
责编 | 吴瑕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