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款的是与非_存款_银行
缘故原由很大略。一个存款产品,起存金额50元至100元,利息超过4%,最关键的是还支持随时支取,并且“提前支牟利率”也能达到4%。这样一个兼具高收益和高流动性的产品,如果没有受到投资者青睐,那才奇怪。
更令人好奇的是,在当前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至一年多新低、互联网“宝宝”收益率跌入“2”时期的情形下,这么“完美”产品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高息活期是如何实现的?会不会有什么风险隐患?
目前,市情上的“智能存款”大多分为两类,第一类采纳分段计息,类似于关照存款,目前很多银行有此类产品,大多命名为“定活通”。比如,客户投资“定活通”产品后,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连续7天不发生变革,则按照7天关照存款利率计息,利息收益远超活期存款。
以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为例:50元起存,存满一个月收益就在4%以上,不敷一个月也有2.8%,而且支持全部或部分金额提前取出,不限次数且实时到账;取出时采取“后进后出”原则,即按存入最近韶光往前逐笔取出,同时靠档计息。
第二类采纳固定利息,实际上属于定期存款收益权产品。所谓定期存款收益权产品,便是发行机构为保障用户资金的流动性,在未到期时可以通过将定期存款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的办法,让用户提前拿到存款本金及固定收益。
比如,客户投资一笔智能存款,5年期整存整牟利钱为4.8%,提前支取为4.2%。如果3个月时,客户要支取本息,这笔定期存款的收益权就会被转让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将本金和4.2%的利息支付给消费者,等到3年到期时可以得到0.6%的利差。富民银行的“富民宝”、百信银行的“聪慧存”均属于此类产品。
付得起高收益,是由于有较高的贷款利息。目前,民营银行的业务大多通过网络办理,店面和人工本钱低,同时又以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小额借贷为主,因此可以覆盖定期存款的利息本钱。
但是,高息揽储也有民营银行的无奈。与其他类型银行比较,民营银行无法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一些银行现阶段更是没有线下网点,在远程开户尚未真正放开的情形下,接管存款能力较弱。
此前,民营银行紧张依赖同行负债实现规模扩展。后来,同行存单纳入MPA(宏不雅观谨严评估体系)。再后来,“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商业银行通过同行存单加杠杆、规避同行业务整治的路子被堵去世了。
以是,智能存款涌现的缘故原由,既有高收益、高流动性投资产品的缺少,也有民营银行获取存款和贷款客户的须要。对个人投资者和民营银行来说,这都是一个可以知足自身需求的创新产品。
一样平常来说,高收益对应高风险。智能存款会有例外?目前来看,智能存款风险确实不高。从存款角度来说,智能存款业务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保障上限为50万元。不过,目前市场对付定期存款收益权转让产品属于存款还是理财,尚有争议。
就算产品本身风险不大,但由于其对流动性管理能力哀求高,发行银行也存在一定风险。倘若智能存款产品规模短期内迅速扩大,对付规模较小的民营银行而言,可能面临流动性管理危急。受监管辅导,民营银行已开始下调类似干系产品利率,部分产品还履行了限额购买管理。
作为一款创新产品,目前来看,智能存款能为银行带来稳定负债,为投资者得到较高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方获取息差,彷佛皆大欢畅。但是,这种产品设计有无违规之处,其风险保障方法如何,还须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只有在合规和安全的保障下,此类创新产品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