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方 喆摄

人工智能进厨房还需过坎_智能_厨房 智能助手

早上,在单位附近的早点摊办理早餐;中午,点一份外卖填饱肚子;晚上,回家瘫坐在沙发上,无力起身准备晚餐……这时候,如果家里能有一间智能的厨房,年夜肠告小肠时有美味营养的饭菜,饭后还能自动洗碗,相信很多人会大呼过瘾。

人工智能技能兴起、消费升级浪潮呈现的双向推动下,聪慧厨房又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然而,空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人工智能真正走入厨房,还需过坎。

市场潜力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家当数据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是2017年环球信息通信领域的最大热点,远高于物联网、5G、安全与隐私、区块链等。

从人工智能的技能层面上看,经由一段韶光的酝变成长,人工智能行业总体处于爆发增长阶段,公司和产品数量浩瀚,并在垂直行业中开始渗透。
此前积累的技能潜力迅速开释,新技能发展迅猛,算法和算力的打破为技能创新奠定了良好的根本。
厨房,作为家庭生活场景中不可短缺的一部分,在智能化方向上不断发展。
只管现如今各大品牌推出的产品以及智能化路径都不尽相同,但在厨电领域,智能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上来说,智能厨房家电有着深厚的用户根本。
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关于厨房利用体验需求的影响下,智能厨房这一观点被提出,消费者和家电厂商希望将目前非常盛行的智能家电运用于厨房环境,让大部分传统厨房家电带有智能功能。
2017年,中国厨电市场规模实现高速增长。
捷孚凯全国零售市场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厨电市场零售量将达到5852万台,同比增长10%;零售额将达到941亿元,同比增长20%。
估量2018年中国厨电市场规模将连续保持增长态势,零售量有望达到6349万台,同比增长8%;零售额有望达到1105亿元,同比增长17%。

喝采不叫座

家住山东的张女士说:“家里去年买了一台‘智能冰箱’,广告号称可以实现食材管理、娱乐等功能,但实在只是比普通冰箱多了一个显示屏而已,所谓的食材管理功能都要自己逐个录入,利用起来并未便利。

这折射出了当下智能厨房的尴尬:在须要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办理方案的厨房,人工智能与智能厨房却显得有点迟滞不前。

现在来看,搭载人工智能的智能厨房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市情上的产品可以看出,大多数被标为智能厨具的产品,不过是在传统厨具的根本上加入了手机客户端远程操控的功能,将以往厨具上的按键直接复制得手机上。
从技能层面上看,这些智能厨具只是在原来根本上增加了无线网络、蓝牙等数据传输模块,外加一个配套的手机客户端,并没有真正的核心创新。

这一征象,无论在海内还是国外,都十分普遍。
而且,由于饮食习气的不同,国外的办理方案也并不适用于中国。
比如,有一种厨房人工智能化的思路,是在厨具中加入人工智能的识别和模式剖析能力。
很多厨电厂商推出了“智能炒菜机器人”的观点,但结果每每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不好吃。
类似的办理方案,还涌如今咖啡机、面包机等产品中。
目前,厨房的人工智能化存在很多难题,更多是作为一种营销的作为噱头而存在,实际利用还是传统功能为主,无法解放人力。

未来路漫漫

人工智能进厨房,还有很长的路须要探索。
能够测定油温的炒菜锅、带有***功能的吸油烟机、能够自动掌握火候大小的燃气灶……当前阶段,家电企业发布的智能厨电带有强烈的观点气息,产品带有各种各样并不实用的观点功能。
与其说它们是一件能够提升用户利用体验的产品,不如说是向行业炫耀自身技能的产物。

此外,目前海内部分智能家电在形式上和功能上,大多直接照搬国外产品,但由于地域、民族和生活习气的不同,在外国非常实用的厨房电器拿到中国就会水土不服,类似“智能炒菜机器人”的尴尬并不少见。

鸡肋的产品功能、严重同质化的产品行业,对付正在快速发展的智能厨电产品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智能厨房电器不足智能,是由于设计产品时并没有真的理解到消费者的真正痛点,设计理念过于空想化,炫技身分家多。
结果便是中国的智能厨房家电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消费需求。

还有一种不雅观点认为,在中国这个看重美食的国度,有必要打造智能厨房的第三方云端数据做事平台,利用这些大数据加以剖析,提取菜肴的特色向量,智能厨房系统连续学习食品评估、卡路里打算、饮食习气打算方法,整得当全家庭和个人的菜肴智能数据库,让繁芜的菜肴变得可量化,搭建起人工智能厨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