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3科研人员出于特定工作目的运用AI?中国受访者这一比例高于美国印度_科研_人工智能
【近半数中国受访者抱持积极态度,比美印高】
作为国际出版机构和科研信息剖析机构,爱思唯尔今年对环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科研职员和临床年夜夫进行了调研,全面研究科研界和医疗界对AI的态度和期望。科研职员普遍认为,AI在加速知识创造、增加研究产出和节约本钱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确保AI基于高质量、可信赖的内容,并且具备足够的透明度,是科研职员和临床年夜夫眼中AI运用于他们事情的条件条件。
说得多、做得少?现阶段,AI在科研职员和临床年夜夫事情中的实际运用仍旧有限。调研中,环球熟习AI的受访者中,有超过一半认为自己是AI生动用户。然而,这个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出于特定事情目的而利用AI。在中国受访者中,这一比例靠近40%,高于美国和印度。
而在未利用过AI的受访者中,约2/3估量在未来两到五年内会利用AI。在中国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则高达84%,远远高于印度和美国。在谈及AI对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影响时,中国受访者表现出“乐见其成”,靠近半数认为AI将对其事情领域产生积极影响,而美国和印度分别只有28%和41%。
“从调研结果看,我以为还是让人欣喜的,”爱思唯尔环球高等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琳见告解放日报·上不雅观***,尤个中国科研事情者非常正面去“拥抱AI”。可以判断,人工智能对付全体科研范式、科学研究流程、科学知识传播和运用等,都起到了效率提升、生态重塑乃至变革推动的浸染。
【有无“数据偏见”,会否“偷工减料”】
事实上,中国科研界的点上调研也作出了验证。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透露,近期对交大师生进行了调研,创造在专业学科层面80%的老师都认为,人工智能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知识领域,并正在形成独特的交叉研究领域;在工具利用层面,险些100%的学生考试测验利用人工智能赞助资料检索、文档天生等事情,将近60%的老师考试测验利用人工智能改进教室传授教化办法;在思维不雅观念层面,9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人工智能对大学的知识传授、知识创新与生活办法产生了影响,但有较多伦理与产权的问题亟待规范。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科研职员也对AI在科研中的运用存在一些顾虑。比如可靠性,科研职员担心AI工具可能会天生看似有把握但实际上禁绝确的答案,这可能会将禁绝确的数据带入进一步的研究中,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又如,“偏信则暗”的偏见。由于AI算法可能会继续其演习数据中的某些“数据偏见”,从而导致有偏见的结果或建议。如果不负责加以办理和减少,这可能会使现有的不平等或偏见永久化,影响研究的公正性和公道性。
同时,科研诚信在AI时期再次凸显。利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研究事情“偷工减料”,这是研究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担心AI的利用可能会降落研究的严格性和完全性,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对此,像爱思唯尔这样出版2900多种国际科技期刊的机构也明确规定,科研论文作者须要在投稿时昭示其论文撰稿过程中是否利用了天生式AI。
【探索精神、伦理道德、集体聪慧,谁是主体】
对科技文献做计量学统计和研究之后创造,近年来运用AI的科学论文比例快速增长。目前AI险些已被运用到所有的学科领域,特殊是工程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领域,比如每8个工程学研究成果中,就有一个利用了AI的方法。
AI for Science,很大程度上是科研数据驱动着科学智能。仅以爱思唯尔为例,2023年其旗放学刊就揭橥了63万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环球占比17%。基于优质内容资源,其平台积累着12亿条科研数据,涵盖作者、机构、文献、专利、药品、基金以及政策等。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爱思唯尔汇聚该领域的科研要素信息形成数据库。例如依据化学、医药、材料干系领域科研职员的利用习气,提炼、整理、标准化了不同来源的科研数据,开拓了环球最大的化学数据库——Reaxys,来促进科研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但李琳认为,只管AI功能日益强大,能够处理繁芜的数据并赞助科研,但它本身并不具备科学探索所必需的本色和能力,科研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须要科研职员的判断力、创造力来驱动。而且人工智能缺少科学家在事情中利用的伦理推理和道德判断,在未来的一段韶光里,仍旧须要人类对AI进行监督。
此外,科学是一项社会合作奇迹,涉及科研职员之间的互动、谈论和思想互换。她向表示,“科学家积极参与会议、研讨会和同行评议过程,通过对话和辩论促进知识的进步;人工智能无法复制人的成分,以及从这些互动中产生的集体聪慧。”
图片来源:WAIC组委会
来源:作者:徐瑞哲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