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能做5G的除了华为、爱立信、大唐,还有哪些公司,人工智能 信创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信科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人工智能信科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目前全世界能做5G的除了华为、爱立信、大唐,还有哪些公司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现在如果要是说全世界可以做5G相关的产品的企业,其实有非常多的。
5G其实涉及到非常多的领域,就拿5G的组网来说,就涉及到5G的无线接入网、5G的承载网、5G的核心网,还涉及到边缘计算、各种5G终端,而且由于5G引入了大量的IT业的技术,比如SDN/NFV、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所以从事这些方面的公司也可以做一些5G的相关产品。
而5G网络未来也需要维护和优化,所以一些通信类的运维和优化公司也属于5G相关的公司。
而且由于5G设备还涉及到大量的零配件,所以笼统的说一些电子类、通信天线、光纤之类的公司也可以说是可以做5G的公司。
就5G的整体组网的5G RAN(无线接入网)而言,全球的第一梯队的公司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第二梯队包括三星和信科。
5G的无线接入网也就是传统说的基站部分,这里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做为传统的四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依然牢牢的占据了第一梯队。在第一梯队之中,中兴和其余三家在全球市场差距略大,不过在中国国内市场,依然占据比较大的份额。
第二梯队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商包括三星和信科。信科是原来的大唐和烽火的母公司合并的集团,也有5G相关的基站设备生产,而在未来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的5G设备采购之中也会有相应的份额。
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公司也具备5G RAN生产的能力,其中包括美国的Altiostar、Mavenir systems和以色列的ASOCS等。
还有一些生产5G小基站的设备厂家,这就更多了,不过这些小公司很难和传统的通信业巨头们抗衡,还处于发展阶段。
就5G的核心网而言,主要的厂家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和思科。
之所以思科可以在5G时代杀入核心网设备商,主要是由于5G的网络结构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引入了一些IT业技术的原因。不过由于思科缺少5G接入网部分产品,也需要和其他的厂家合作才能完成总体的5G组网解决方案,还是比较吃亏的,不过他和缺少核心网的三星倒是可以互相补充,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5G承载网也就是5G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的承载。
可以用做5G承载网的设备可以包括光传输、IP传输、微波、以及一些宽带传输等方式,这里全球主要还是四大玩家,也就是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
不过其中华为、中兴、诺基亚有自己的生产线和设备,可以独立完成相关组网设备的提供,而爱立信则需要整合一些其他厂家的产品线。
就通信业的产品线而言,现在全产品线的公司主要是华为、中兴和诺基亚。
在5G承载网之中,信科也可以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原来的烽火在传输和接入产品上的布局。
总而言之,就全球范围来看,5G的主设备之争还是主要在华为、诺基亚、爱立信、诺基亚这四家之间展开,而三星、思科、信科(包括大唐和烽火)都可以在部分5G主设备的采购中提供部分设备。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全世界有5G标准必要专利的科技公司和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如下:
华为:17%
诺基亚:13%
LG:12% 爱立信:12%
三星:11% 高通:10%
中兴:9% 英特尔:5%
夏普:4% 其他2%
虽然说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最大,但高通依旧占据了主导权。其实5G标准制定并未完成,2018年6月份完成的是第一阶段的R15版本,还有第二阶段的R16版本并未制定完成,预计今年12月前完成。
别忘了关注点赞哟~感谢!
5G时代刚刚拉开帷幕,华为就已经在该领域遥遥领先,已经成功拿下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1份5G商业合同。目前全球5G市场的局势是:华为登顶,爱立信紧随其后,诺基亚位列第三。可是最近又有一个美国企业宣布入场5G,该公司市值高达16500万亿,是名副其实的行业巨头,那就是英特尔。
英特尔从事CPU行业多年,根基深厚,市面上常见的电脑产品基本上清一色全部搭载英特尔处理器。这看似和5G领域没什么关系,这两年英特尔在手机行业也是作为颇少,毕竟使用了英特尔通讯基带的iPhone信号有多差,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可就在大家都认为英特尔无缘5G市场的时候,这位科技巨人却放出了重磅消息。
日前,英特尔宣布该品牌旗下一系列5G软件与硬件产品即将亮相,其中就包括了面向5G无线基站的新款10纳米工艺芯片——凌动P5900,还有新一代结构化ASIC芯片以及网络适配器。除此之外,英特尔还表示未来将投入25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建立600万座英特尔5G基站。英特尔不仅没有退出5G市场,反而会成为华为5G有史以来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对于英特尔来讲,暂时退出5G手机领域仅仅是战术性撤退,在自己的大行动开始之前欲抑先扬。
对于华为来讲,英特尔的半路阻击自然不可小视,毕竟英特尔此前就已经拥有了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一整套芯片制造产品线与一部分5G专利。5G风云再起,华为与英特尔这回棋逢对手,接下来恐怕少不了大动干戈。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全球5G市场市值初步预估在两万亿左右,着实是一块“大蛋糕”,美方企业自然不会坐视华为一家独大。英特尔将成为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之后最有力的5G通讯建设者。
工业互联网会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吗
工业互联网肯定是继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
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传统的互联网是建立人和人以及电脑之间的连接. 主要是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海量的数据和信息. 大家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互联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其用途就是传输大量的数据与信息..比如你用头条来阅读天下大事和新鲜事.
工业互联网是建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连接. 其用途不是传输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工业互联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物体的监控和控制. 比如夏天你在下半之前在办公室把家里的空调打开,这样回家以后就很凉快.所以你是通过工业互联网控制空调.
2. 工业互联网是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制造业
可以理解互联网是信息服务业,可以认为是第三产业.主要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工业互联网可以认为是工业和制造业,为第二产业,这个涉及的范围更广,更深.
比如,大家都开车.以后大家开的车都会通过工业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可以自动驾驶.这就是智能网联汽车. 上海汽车公司和东风公司以后都生产智能网联汽车(当然是电动汽车),可能现在生产的汽车会慢慢淘汰.
以后我们大家家里的所有家电如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饭煲,窗帘,马桶可能都会通过工业互联网连接起来,都可以遥控. 大家在办公室可以按一下按钮,回家饭就煮好了. 这就是智能家居. 所以以后的家电跟现在都不一样.
以后的制造业制造的产品都是通过工业互联网联网的. 这个范围,规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大?
3. 工业互联网是硬科技
工业互联网涉及很多高科技,比如人工智能,5G,芯片等. 这些都是硬科技,都是跟制造业相结合的. 而互联网主要是软科技. 现有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 腾讯,拼多多,字节等.
工业互联网巨头现在还不多,以后会涌现出来,可能有华为,中国信科,格力等.
所以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规模会非常巨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现在只能想象. 前途无量!
做工业软件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答案是:或许是最大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提醒大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量级是不能和互联网企业头部企业相比的。其实道理不难,一个电商和手机软件客户说多少,一个工业的APP客户是多少,一比较就知道了。虽然体量不能和头部互联网企业相比,但一些平台软件的益还是可以比一下的。理由是我们这类项目主要依赖技术壁垒和经验累计。一般不是依赖烧钱。
目前一些财会,销售行业的互联网也叫工业互联网,我不能说不是,但从本质上看,我认为还是互联网企业。我们也要使用互联网,但使用方法不同。我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是远方编程,远方控制。为客户提供各种设备控制技术方案等。
我们正在制作低代码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工业互联网软件技术是我们平台依赖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看成是一种芯片版的PLC。我们的工业互联网主要是USB,UART,CAN,SPI,IIC一类芯片互联,芯片(嵌入式系统)和PC互联等技术。虽然也做数据上传,但主要是针对工业工业应用APP对象。
我们的平台可以看成是一个万能的单片机开发器。但主要使用梯形图语言编程。绝大多数代码是系统产生。中学生即可掌握编程和调试。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编程机器人。目前样机可以演示,有专利。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产品出来以后,可以出口欧美日。
因为工业互联网紧紧和各种各种工业APP相关,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和国外的各种工业设备和软件竞争。目前各种工业软件,工业设备控制软件,外企占据优势。和国外产品竞争,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我们的平台是把PLC编程和开发模式移植到了嵌入式系统。客户使用我们的平台可以仿制国外的PLC产品。在这一点,我们是世界领先的。我们平台销售价格大约500元人民币左右,但相当于一个月薪过万的优秀程序员。需要说明的是,嵌入式系统控制器的市场容量,远远大于整个PLC市场。嵌入式系统控制器应用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机器人,无人机,电力设备,医疗仪器,军工产品,家电,玩具等等。使用我们的平台开发产品,很容易把各种产品和互联网相连。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是物联网(IoT)的一种应用,它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和制造业中,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和系统的连接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包括传感器、设备连接、物联网平台、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通过对工厂、设备、产品和运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业互联网可以提供实时监测、预测维护和资产管理等功能。它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线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并增强客户体验。
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 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业和制造企业开始采用这种技术,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业务流程中,进而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变。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利用工业数据,提供更精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尽管工业互联网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安全性问题。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这就可能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此外,工业互联网还需要解决数据隐私和合规性等问题。
总体来说,工业互联网可能会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一个重要经济机会,但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挑战。
1、全球工业互联网雏形形成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60-80年代,实现了网络的发明以及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联;第二阶段是在90年代,实现了工业网络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物联网的提出并且工业设备逐渐联网;第三阶段是在2000年初,云计算以及通信独立架构协议的形成,并且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逐步形成;第四阶段是2010年到至今,工业互联网雏形的形成和发展。
2、全球工业互联网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区域。其中美国集团优势显著,GE、微软、罗克韦尔、亚马逊等巨头积极布局,加之各类初创企业着力前沿创新,有望助力美国保持行业主导地位。而欧洲工业巨头如西门子、博世、ABB、SAP等凭借自身在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亦进展迅速。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为8059.1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5.51%。2019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约为8465.6亿美元。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全球工业互联网增速有所放缓,初步统计达到8972亿美元。2022年预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注:截止2022年2月,2020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暂未公布,图中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值,后续以官方发布为准。
3、工业互联网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通用电气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假设所有的工业系统能够有1%的效率提升,就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未来15年内,航空业减少1%的燃料,将节约超过300亿美元;医疗行业效率提高1%,会节约630亿美元;电力效率提升1%,将节约660亿美元;石油天然气资本支出降低1%,将节约900亿美元。
4、全球工业互联网区域市场:美、中、日、德共同引领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
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在规模上仍占据世界市场主要份额,达23.68%,中国工业互联网排名第二,占比达15.14%。随后是日本与德国,占比分别为8.17%和6.62%。总体来看,美、中、日、德四国占比综合超过50%,共同引领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
5、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基于全光连接的工业PON技术最具成长性
2021年10月18日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发布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21-2022年)》,展望了全球工业互联网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其中,基于全光连接的工业PON技术成为近年来全球工业互联网最具成长性的技术。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纷纷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投入布局,都期望通过技术革命减少对人的依赖,更好发挥人的价值,实现各自国家向高质量、高效率、绿色高端方向发展。故未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将在较长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信科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信科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