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年轻父亲闵海波因不理解孩子在园表现而焦虑。
这位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创造,“人工智能+教诲”的研究紧张集中在中小学阶段,短缺“人工智能+幼儿教诲”方面的探索。
2015年起,他和团队走进幼儿园,熟习幼儿教诲行业,挖掘人工智能在幼儿园的运用处景。

机械人进幼儿园当师长教师!人工智能将为幼儿教诲补短板_人工智能_幼儿园 绘影字幕

闵海波用“压力山大”来形容海内幼儿教诲现状:专任西席、保育员都有较大的缺口,师资水平地区化差异化明显,西席准入门槛低于发达国家。
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为幼儿教诲减压。

作为教诲部“未来幼儿园+AI教诲机器人”专项课题的承接者,闵海波及团队开拓了一个聪慧幼教体系。
该体系包括3个方面:机器人助教,补上师资短板;提高幼儿园管理和运营效率、家园共育满意度;获取大数据,并在数据驱动下,更好地实现因人施教。
他说,智能机器人互动与游戏化的教诲形式,符合儿童发展规律,能够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此根本上,以大数据支撑的人工智能,可深入做事于儿童发展评测与剖析,为幼儿的发展发育、学习生活供应科学辅导,从而为因人施教奠定根本。

去年,闵海波团队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及本色教诲课程,在海内近2000家幼儿园落地,今年的落地目标是达到6000家。
他先容,一个机器人2.9万元,课程素材包每个孩子每学期是360元。
目前,南京、苏州等地已经有16家幼儿园引进了这一智能机器人。
交汇点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