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抢手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人工智能抢手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YouTube为何面临FTC投诉

YouTube为何面临FTC投诉,人工智能抢工作 计算机

2015年记者艾莉森·帕克(Alison Parker)成为弗吉尼亚州电视直播枪击案受害者之一。而现在她的父亲和Georgetown Law对YouTube提起诉讼,理由是他们没有删除谋杀案的***。该投诉于周四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指控YouTube允许显示暴力***和阴谋论的***在网上传播,这违反了其服务条款。

艾莉森·帕克在弗吉尼亚州WDBJ电视台担任***记者时,在进行电视***直播采访时被一名枪手射杀。摄影记者亚当·沃德(Adam Ward)也在事件中被杀害。

Georgetown Law的Civil Rights Clinic和安迪·帕克(Andy Parker)声称:“如今,在YouTube上可以广泛获取无数关于艾莉森被谋杀的***。这些***宣扬了艾莉森因病态娱乐而被谋杀,并经常宣传关于艾莉森死亡的阴谋论,这些说法对她的父亲造成困扰,她父亲是一个坦率的反对枪支暴力的积极分子。”

帕克声称,每当他要求该平台删除***时,他都会收到YouTube的“虚假承诺和彻头彻尾的谎言”。他声称:“由于***流量带来的收益,YouTube拒绝采取行动。”投诉还指出,阴谋论***对在桑迪胡克被谋杀的孩子的父母造成困扰;而青少年自杀和被谋杀的***等也对受害人的父母造成伤害。

Civil Rights Clinic负责人Aderson Francois说道:“根据FTC法案,YouTube有义务不欺骗其用户,包括相信自己的孩子受到保护不会观看暴力内容的父母”

作为回应,YouTube表示特别禁止“旨在以暴力震惊或将公共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指控为骗局的***”。

YouTube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说:“我们结合使用了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审查来严格执行这些政策,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删除了该***的数千份拷贝,因为它们违反了我们的政策。我们将继续保持警惕并改善我们的政策执行。”

二战时,成为一名后座机枪/自卫机枪手是怎样的体验

二战时的后座机枪手和尾舱机枪手绝对是个苦逼的职位。

最出名的是伊尔-2攻击机的后座机枪手。

伊尔-2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最成功的,也是产量最大的一型攻击机,它因皮实耐操,火力迅猛,拥有“飞行坦克”之名。

伊尔-2的飞行员被放在名为“装甲浴盆”的座舱保护中,连座椅后背都有厚厚的合金板,所以德军战机想要击落它们,还真得费一番力气。

但早期的伊尔-2都是单座机型,没有还击自卫能力,在被德机咬着屁股胖揍以后,依然会伤亡惨重。

为了增加伊尔-2的防御力,人们对机体进行改装,挖空了机身后部一块位置,安放了后座机枪手。

由此,伊尔-2双座型很显著的提高了生存率,甚至运气好还能薅几架德国战机的人头。但后座机枪手可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他们的伤亡率是前座飞行员的7倍,危机时段甚至能达到8倍,平均存活时间3-至1周,有短命的2天任务换了3人。

飞行员有“装甲浴盆”保护,后座机枪手却没有任何安全配备,他们坐在帆布吊索上,手持一把12.7毫米的别列津UBT机枪,随时准备迎接德军的机炮。

更坑爹的是,后座机枪的带弹数只有100多发,打完干瞪眼。一直到1944年伊尔-10才解决了后座的防护问题。

实际上,所有的攻击机、俯冲轰炸机、鱼雷机、都存在后座机枪手的高伤亡情况,这些飞机本就飞得相对缓慢,一旦遭遇到战斗机,很容易变成被人咬尾狂射的局面,于是可怜的后座便倒霉了。

轰炸机也一样,当年盟军管后方的炮手叫“尾端查理”,这绝对不是个好位置。通常他们会孤独的待在尾舱或尾部炮塔中,一路看着倒退的风景听天由命。

比如被某些现代游戏玩家称为“慧灵大肉”的英国惠灵顿轰炸机,它的尾部有个小小的炮塔,炮手被挤在透明的舱室里,每晚都要在狭小、寒冷和孤独的环境中憋屈好几个小时。

惠灵顿因为航速慢,很容易被德机追逐然后从尾部攻击,所以后炮手的寿命极短,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个惠灵顿的后炮手生命周期在2周或5次行动内。按照英国约克郡航空博物馆的统计,二战期间有20000名后炮手丧生。

又比如B-17轰炸机,这种轰炸机也是二战中生产最多的装备之一,除了要命的尾炮外,B-17下方的球形炮塔臭名昭著。

这个炮塔与飞机其它位置隔离,炮手会选用小个子担任,里面冷热交替,人员弯曲在里面,悬空又幽闭,非常难熬。

炮塔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力,很容易在空战中被打碎或卡住,于是这个倒霉的飞行员便无法回到机舱,只能扒开小窗跳伞或等死。

问题是,尽管通常炮手们会穿上一套30磅重的防弹服和一顶设计用来抵御防空火力的钢盔,但狭窄的空间已经没办法让人再带一套降落伞了。

曾经发生过飞机迫降时,球舱触地,结果里面的炮手被活活磨成肉泥的事件。

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悲剧,无论在战场的哪个岗位,干的都是提头的买卖,不然为什么那么多战士渴望和平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05条回答。

二战的后座机枪手,是整个战争中仅次于潜艇水兵的第二危险工作。

最初,大型的轰炸机、鱼雷机、攻击机都是没有后座机枪手的,也没有后座机枪。

实战中发现,他们很容易被敌人战机从背后咬尾击落,而且被击落率极高,才被迫安装了机枪。

为什么呢?

以老布什驾驶的TBD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为例,它服役时已经是最先进的鱼雷机,仍然很脆弱。

它重达2吨多,最大时速却仅有330公里。而它的敌人日本零式战斗机,时速则有530公里,几乎是鱼雷机的一倍。

而且TBD非常笨重,机动性很差,遇到零式战斗机就成为标准的靶子。

著名的中途岛战役,虽然是以美军大胜结束,但从美军三艘航母上起飞的四十一架TBD只有六架回到了舰队,其中还有一架因油尽迫降在“企业”号旁,鱼雷机队乘员的伤亡率达到了令人震惊的90%!

要知道,这还是加装了尾部机枪的结果。

尾部机枪的存在,绝对不是要求击落进攻的敌人,因为这种可能性很低。

毕竟敌机不是傻蛋,它是在高速移动的。依靠区区一辆挺射程几百米的机枪,想要击落快速灵活的敌机,可能性极低。

尾部机枪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打乱敌机从尾部发动的咬尾袭击,保护自己飞机的安全而已。

实战中,尾部机枪手击落的敌机很少,只有B17、B29这种超级轰炸机,具有大量的防御大口径机枪甚至20毫米机关炮,才能击落一些火力较弱的敌机。

更可怕的是,尾部机枪手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

敌机在发动攻击时,一定会优先对准尾部机枪射击,对机枪进行压制,随后才会正经攻击飞机机身。

而机枪手是固定的,并不能移动,其实就是活靶子。

相反,敌机则可以不断灵活的机动,躲避机枪手的子弹。

而且,尾部机枪手一般没有什么装甲防御,因为这会破坏飞机的重量平衡。

而飞行员通常会有很多装甲保护,甚至还有装甲座椅,不那么容易被打死。

而尾部机枪手一旦中弹,基本必死无疑。

尾部机枪手的死亡率,是飞行员的7倍以上。而伊尔2飞行员死亡率就很高,生产的3万架被击落了高达1万多架。

对于经验丰富的敌机飞行员来说,射杀尾部机枪手并不困难,比训练时候打靶还要容易。

苏军最著名的攻击机伊尔2为例,它整个飞机都有强悍的装甲,唯独尾部没有。

所以,尾部机枪手死亡率极高。

如果飞机每天都执行任务,尾部机枪手最多坚持1到2周就会出现伤亡,被迫换人。

运气差的机枪手,执行一二次任务就会送命。

由于这个岗位死亡率过高,甚至被苏军当作一种惩罚,强迫犯罪或者严重违背纪律的士兵去做机枪手。

有意思的是,他们也不怕这些士兵会消极怠工,因为他们要尽全力作战才能保住自己的性能。

战后统计,伊尔2攻击机的机枪手,平均每个人只能执行8次任务。

伊尔2的参战机枪手死亡率高达60%,其余40%多是中弹受伤没死的,这个数字极其可怕。

除了死亡率很高以外,他们工作环境通常很差。

飞机设计之初,没有人会考虑到尾部机枪手的舒适,都是怎么适合战斗怎么搞。

很多尾部机枪手的空间极其狭小,人根本不能站立,只能一直坐着。

大家应该知道,二战大型轰炸机通常飞行很久,才可能战斗几分钟而已。

绝大部分时间,尾部机枪手蜷曲在自己的蜗居中,动弹不得,瑟瑟发抖,想象也够可怕了。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抢手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抢手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