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央、《中国糖尿病杂志》联合主理的第十九届“2023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会议主题为“为糖尿病画像”。

陈伟教授:“一日三餐”照样“少食多餐”?容身指南谈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策略」| 2023PUDF_饮食_养分 智能写作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伟教授以“糖尿病管理的营养疗法”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陈伟教授立足指南向大家分享了医学营养治疗对付糖尿病管理的主要意义,并详细先容了有关糖尿病患者饮食模式的前沿学术进展,就糖尿病的营养干预策略进行深入磋商。

陈伟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互换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参加国家多项课题研究事情,得到省级科技奖4项。
揭橥学术论文12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收录41篇,主持撰写专业及科普书本22部。
《NCP》、《APJCN》杂志通讯编委

致力于临床患者的各种类型的营养不良防治事情,主导人工营养支持的履行全过程以及肥胖干系慢性疾病、糖尿病等营养干预。
在行业内编写基于医学减重、糖尿病的循证指南和专家共识多部,节制国际前沿的技能。
在海内率先开拓医学营养减重体系、家庭营养支持、临床营养诊断的教诲和培训事情

医学营养治疗应“贯穿糖尿病管理始终”

自胰岛素运用临床以来,随着饮食管理的参与,糖尿病的治疗在发生变革。
与此同时,随着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也迫使饮食方案不断调度,从早期的以极低碳水化物为主到21世纪以循证医学为导向后逐渐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且强调个体化饮食。

陈伟教授指出,近十几年来,有关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研究层出不穷。
自2010年中国首部《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简称“指南”)出台,到2016版及2022版指南更新,均在以循证的模式磋商糖尿病患者运用何种饮食办法。

医学循证证据推动指南改造,随着证据的积累,医学营养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日益主要,国内外威信指南均同等认为营养治疗应贯穿糖尿病管理全程,并指出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可帮助糖尿病前期或新诊糖尿病患者实现糖尿病逆转或缓解。

医学营养治疗:聚焦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陈伟教授指出,基于Direct研究积极结果,2018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美海内分泌学会(ACE):2型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策略》强调,体重管理需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包括营养在内的生活办法干预应该作为所有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治疗的根本。

关于减重目标,《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强调,减重≥5%即可改进代谢,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则建议超重/肥胖T2DM成人患者的减重目标为5%~10%的体重。
对此,陈伟教授表示,通过药物或是联合生活办法,都能够实现这个看似并不大的目标,这无疑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医学营养治疗:是否存在“最佳饮食模式”?

在确定目标后,该当选择何种饮食模式帮助患者在掌握体重的同时改进代谢呢?

➤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和江南饮食

干系研究已证明,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均有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但两者均是结合各自国家的生活背景所倡导。
陈伟教授指出,江南饮食模式是更适宜国人的康健伙食模式。

➤间歇性禁食(IFD)

IFD是一种进食和禁食交替进行的饮食办法,有不同的断食履行方案,但到底哪种断食方案是最佳的呢?对此,陈伟教授指出,“5+2”轻断食方案的RCT研究得到的有益结果彷佛更为空想。
一项纳入12项RCT和对照试验研究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剖析结果显示,与常规饮食或连续热量限定饮食比较,IFD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落。

➤低升糖指数(GI)饮食

低GI饮食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饮食模式之一,干系研究证明,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中,低GI能量限定饮食可改进能量适应,有利于降落体重并可能坚持体重。

➤极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

极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短期内减重上风明显,血糖改进迅速,但在长期实践中常日难以坚持。
当T2DM患者履行极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时,需评估联合药物治疗的风险与获益,如是否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等。

医学营养治疗是否存在空想的宏量元素摄入比例?陈伟教授结合ADA指南指出,目前对付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人来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占比并没有一个空想比例;宏量元素的供能占比应依据患者的饮食偏好、代谢掌握目标等进行调度。

进食节律对糖代谢的影响:“一日三餐”相较“少食多餐”更能有效降落HbA1c水平

陈伟教授指出,进食节律包括用餐频次、餐间能量分配以及用餐韶光,对T2DM患者的血糖代谢均会产生影响。

在进食频次方面,一项比较一日三餐与少食多餐,对利用胰岛素治疗的肥胖T2DM中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少食多餐的进食模式,一日三餐能更有效降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血糖颠簸,提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韶光(TIR)比率。

在进食韶光方面,限时饮食(TRF)提倡与生物节律匹配进食韶光,有利于改进干系代谢成分。
但目前TRF履行并无统一标准,且绝大数TRF临床研究周期短,纳入人群少,TRF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未来仍需进一步验证。

未来展望:糖尿病的“精准营养治疗”令人期待

陈伟教授指出,由于不同个体的营养代谢差异,纵然是同一种饮食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餐后血糖反应,除食品外,多个成分都可能影响个体的血糖水平。
随着精准医学的观点不断延伸,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出身了\公众精准营养\公众的理念。
通过精准营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制订效果最佳的饮食方案。

本文小结

末了,陈伟教授末了总结道,只管有多种饮食模式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疾病获益,但由于个体情形差异,让糖尿病患者接管统一模式的饮食方案并不现实,而且并没有一个完美的饮食方案适宜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因此,无论是物质还是模式,个体化原则最为主要。
此外,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须要多学科协作,才能够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疾病掌握。

整理:安墨

校正:田字格

审核:陈伟教授

\"大众 data-from=\"大众0\公众 data-is_biz_ban=\公众0\"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