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经到了2023年底,年终总结报告该登场了。
让AI来写报告!
一晚上只能憋出几个字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AI创作快速便捷的同时,边界又在哪里?(12月10日央广网)

AI写年关总结:谁在“捞过界”_技巧_界限 科技快讯

提起年终总结,不少人感到“头大”。
怎么办呢?有人就把脑筋动到了AI代写上来。
据媒体宣布,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年终总结AI”等关键词创造,有诸多干系产品,有的店铺月销量乃至达6万单以上。
需求之火热,可见一斑。

如何看待利用AI写年终总结?各方莫衷一是。
有人视之为“好帮手”,享受着极速成稿带来的“快乐”;有人抱怨AI天生的内容“平庸”,认为缺少思考、不走心的总结难有代价;还有人看得长远,担心习气假手于AI,终有一日会被AI取代。
可以说,人们对AI又爱又怕的态度,从中表示得淋漓尽致。

爱在哪?又为何怕?一贯以来,对付AI的现实运用,争议不断。
客不雅观来看,伴随AI运用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一味强调“纯人工”“人工智能零添加”并不现实。
当然,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略。
以ChatGPT为例,火爆出圈的背后也引发了知识产权、运用边界、学术伦理等诸多争议,甚至在国际范围内遭到一些高校“封杀”。
近年来,从AI画图到AI写作,再到做PPT、写文案,AI天生内容一次次引发争议,背后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技能与人的关系。
AI运用边界在哪?

AI技能本身并无“原罪”,具有技能中立性。
说到底,技能能否向善取决于利用技能的人。
拿AI代写来说,如果只将它当作一种赞助工具,利用其在数据剖析、资料检索等方面的上风,做一些材料梳理和根本写作的事情,本也无可厚非。
这与我们日常利用的其他工具软件并无实质不同。
但若指望AI代写一步到位,达到投契取巧的目的,事情可能就变了质,也将给社会诚信带来不小侵害。

更须要关注的是,在此过程中,利用者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正所谓“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如在年终总结的产出过程中,是否表示了人的原创性,是否符合事情实际,是否加入了人的思考和聪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好定格了工具与人的从属寄托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技能善用与滥用的边界所在。

对付利用AI写年终总结,须要辩证看待。
没有必要视AI天生内容为大水猛兽,但也要保持间隔,更要与“有偿代写”“买卖总结”等乱象划清界线。
秉持谨严态度,明确利用边界,更理性地拥抱AI技能,我们便可期待,人的双手被进一步解放,人的创造力有望被更好地引发开释。
(张冬梅)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