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人工智能的兴起,科学家们开始目光投向了事情量巨大的化学科研领域。
早在2018年,来自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职员就演习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有机化学合成机器人,可以使探索大量化学反应的过程实现自动化。
他们利用这套机器人系统,对18种不同的起始化学物质组合而成的约1000个反应进行了搜索,令人惊异的是,在仅探索了大约100种可能的化学反应之后,机器人系统便能以80%以上准确度来预测该当搜索哪些起始化学质料进行组合反应可以产生新的反应和新的分子。
毫无疑问,这项技能将为创造具有运用代价的新分子、新药物以及新工艺供应助力。
今年上半年,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布法罗大学的研究职员开拓了一项名为“人工化学家”的技能,该技能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实行化学反应的自动化系统,目标是加速研发和生产商业所需的新化学材料。
该人工化学家可以在最多 15 分钟内识别并天生任何颜色的可能的最佳量子点。
只管这些人工智能化学家已经初步具备了智能搜索、实验数据记录和剖析处理的能力,但更让我惊异的还是接下来的这项研究成果。

化学与人工智能_机械人_化学家 计算机

今年7月份,《Nature(自然)》杂志(第583卷第7815期)在线揭橥了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家安德鲁·库珀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研究成果。
该项成果展示了一种可以利用与人类化学家相同的化学仪器并可实现自主移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在在无人管理的情形下进行繁芜的化学实验,具备思考能力。
基于其强大的算法和信息处理能力,它可以同时进行十个维度以上的变量的思考,其事情速率比任何一个化学家都快1000倍。
为了测试其能力,研究小组对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了编程,目标是提高聚合物光催化剂的性能。
这款机器人在连续事情8天的韶光里,自主完成了688次实验,成功研发出了一类新的活性很高的光催化剂。

人工智能化学机器人的涌现让不少化学科研事情者感到担忧,为此,来自科学网的博主沈春蕾以《AI化学家,会让科研职员下岗吗?》为题,撰文磋商了这个问题。
文中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叶海峰、新松机器人公司人工智能团队卖力人王晓东、中国科学院深圳前辈技能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以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智能机器研究所所长王容川的不雅观点。
叶海峰认为:原创性的科研事情还是要靠人脑,重复性、流程性事情可以交给机器人。
让机器做些劳动密集性的实验是未来实验室发展的一个趋势。
喻学锋认为:机器人确实厉害,但当前它们只能在操作上部分代替科研职员的手,数据上部分代替科研职员的脑,在逻辑和物理模型上能完备代替人脑还需时日。
王晓东也认为:AI化学家问世的背后离不开科研职员的知识积累,主体是由科研职员来驾驭自动化系统,进而操控机器人。
王容川则认为:海内实验室对专机改造的需求远大于机器人需求。
由于单个的检测设备尚不具备智能化的功能,实验室设备的高下样自动化和智能化剖析的需求较大,因此利用机器人技能实现全体实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能性不大。
由此看来,科学家们对付未来人工智能会寻衅科研职员的江湖地位还是持乐不雅观态度。
笔者也认为,人类发明机器的目的在于解放人力,让人类聪慧的大脑去干更有寻衅性更故意义的事,更不是为了让它们完备替代人类。
机器之以是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那也是人类授予它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做事于人类,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为了让机器掌握我们,完备取代我们。
对付未来,我们完备不必过分担忧。

参考资料:

[1] Robot chemist discovers new molecules and reactions

[2] Artificial Chemist: An Autonomous Quantum Dot Synthesis Bot

[3] A mobile robotic chemist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406611671_12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