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索尼音乐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声明,发布索尼音乐将退出AI演习,禁止任何企业在尚未取得授权的状态下,以其内容演习AI模型,包括且不限于旋律、歌词、音频录音、视听录音、插图、肖像等。

AI囊括音乐圈索尼音乐率先“退出群聊”_人工智能_索尼 绘影字幕

据BBC,索尼音乐集团目前已向约700家AI公司和流媒体平台发出了警告函。
在信中表示,索尼音乐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和进步”。
然而,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演习、开拓或商业化中,未经授权利用索尼音乐的内容,剥夺了其内容利用的掌握权和收益。

个中,索尼音乐集团哀求每个收件人供应其用于演习人工智能系统的歌曲详细信息,以及如何访问这些歌曲、讯问歌曲的副本数量等。

虽然索尼音乐集团并未明确表示向哪 700 家公司发送了这封信,信函的完全版也未公开,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当中包括OpenAI、微软、谷歌等多家大企业。

据国外媒体宣布,除了人工智能开拓者之外,SMG还单独寄信给了苹果公司和Spotify,哀求流媒体平台采纳最佳方法,保护艺术家和词曲作者,规避未经授权的AI公司的造孽演习模型,并哀求他们更新做事条款,禁止挖掘和抓取其内容。

大略来说,这封致信是在向大约700家AI公司和流媒体平台警告,要么就承认未经授权发生侵权了,不承认的话,就供应进行人工智能演习的详细信息。

索尼音乐率先“退出群聊”

索尼音乐集团之以是这么做,除了贵为三大唱片之一的市场地位,还有日趋规范的法律法规供应了底气。

今年3月,欧盟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哀求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供应商公开用于演习这些模型的内容的“足够详细”的择要。
而根据《人工智能法案》从欧盟2019年《版权指令》中引入的一项原则,如果版权所有方选择退出,人工智能开拓者必须得到利用的受版权保护材料的授权容许。

只管该条款当时遭到了业界的反对,美国音乐版权代理协商会 (NMPA) 在 2023年向美国版权局提交的一份见地书中表示:“选择退出制度将获取容许的包袱转移给用户,从根本上毁坏了版权保护。

据理解,索尼音乐集团也是三大唱片中唯一没有参与此前 YouTube「Dream Track」新功能的公司,但该公司并没有完备回避人工智能。

去年夏天,索尼音乐聘请了首位人工智能实行副总裁Geoff Taylor后,在11月就推出了电子乐队The Orb 和老牌乐队 Pink Floyd的AI项目“Metallic Spheres In Colour”,约请歌迷通过利用AI工具重新参与创作新专辑的音乐和封面。

去年11月美国参议院举行的人工智能论坛上,索尼音乐美国发卖总裁 Dennis Kooker也在演讲中表明了这家大型音乐公司在人工智能和版权法方面的态度。

Dennis Kooker公开谈论了索尼音乐将未经授权的人工智能内容从在线平台上删除而做出的努力,包括该公司已公布的近10,000个单独的删除内容。
此外,Dennis Kooker也明确表示,反对谷歌人工智能开拓商“利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演习人工智能模型,该当属于版权法的合理利用豁免范围。

Dennis Kooker认为,纵然素材收到版权保护,如果任由AI公司随意利用,那就意味着“某些公司可以在未经容许的情形下侵略创意部门产生的全部代价,并以此为根本建立弘大的业务,而无需向干系创作者支付任何用度。

可以看出,索尼音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策略,更方向开拓能够增强创造性和保护内容的工具,而不是参与可能涉及较大版权和道德风险的实验。
而通过这次对约700家AI公司和流媒体平台的致信,也表示了索尼音乐对付匆匆成版权方、艺术家和AI技能方共赢的局势的决心。

AI音乐版权纷争从未停息

近年来,无论是海内还是国外,AI技能在音乐行业的运用早已习认为常。

根据BPB(音乐制作论坛)去年一项针对1500名音乐制作人的调查显示,大约36.8%的制作人已经在音乐制作流程中利用了AI工具,而有30.1%的制作人操持考试测验利用AI工具。
据MBW宣布,仅2023 年,就有1.7 亿首歌曲利用人工智能创作,并上传到Apple Music、Spotify和Amazon Music等音乐流媒体平台。

无论是国外的Suno、AIVA、Boomy等AI音乐工具,还是海内的TME Studio、Xstudio等AI音乐工具,都在词曲创作、混音和音乐天生等方面供应了多样化的功能。

而由此引发的版权争媾和诉讼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外洋数字媒体平台Sustainable Tech Partner信息,粗略统计从2023年至今,共有40起AI音乐干系的争议事宜,个中牵扯诉讼8起。

今年4月,艺术家版权同盟和Billie Eilish、Nicki Minaj、Katy Perry等约200位艺术家联名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数字音乐开拓商“停滞利用人工智能陵犯和贬低人类艺术家的权利”。

不久前,TikTok与环球音乐集团共同宣告,双方达成新的版权容许协议。
个中,很主要的一项协议,便是双方承诺“共同努力,确保全体音乐行业的人工智能发展将保护人类艺术,而由此产生的经济收益将流向那些艺术家和词曲作者。

同样陷入尴尬田地的,还有OpenAI。

自去年3月推出炙手可热的文本转***天生模型Sora后,该公司首席技能官Mira Murati在接管《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却暗昧其辞,无法明确解释Sora的演习数据来源。

在今年5月,据CNBC ,谷歌的首席实行官Sundar Pichai表示:如果确定微软支持的 OpenAI 依赖 YouTube 内容来演习能够天生***的人工智能模型,谷歌将采纳法律方法办理这个问题。

自AIGC技能出身至今,关于其演习内容的版权纷争从未平息,现如今也其实跨界动了创意行业巨子的蛋糕。
而索尼音乐这次的正式警告,也为这场AIGC的版权守卫战再添战火。

AI对艺术创作所供应的干系工具,早已不止于对创作者和版权方的威胁,这不似画家放下画笔拿起手绘板的进化,更像是对行业未来的颠覆,也恰是以,各大公司的参与也将倒逼干系法律法规的快速迭代与完善。

从立法到技能,如何掩护人类艺术代价?

从去年12月8日,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
在今年3月13日,欧洲议会以523票附和、46票反对、49票弃权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

这部法案是环球首个针对人工智能广泛运用的综合性立法,旨在确保在欧盟市场上支配和利用的人工智能系统安全,且符合基本权利和欧盟代价不雅观。
法案中包括对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严格规定,对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出了新的管理哀求,并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办公室,卖力监督和实行这些规定。

另一边,美国田纳西州近期也通过了《确保肖像声音和图像安全(ELVIS)法案》,以保护音娱行业免遭人工智能的滥用。
与《人工智能法案》不同的是,这一新法案紧张集中在保护个人的声音和形象不被人工智能未经授权的利用,对付未经授权利用个人声音或形象的行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深究任务。

在技能层面,今年5月,法国音频技能公司Ircam Amplify推出了一款新工具 AI-Generate Detector,旨在识别利用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可以在一分钟内扫描多达5,000首音乐曲目,准确率高达98.5%。

Ircam Amplify首席实行官Nathalie Birocheau表示:“我们的人工智能天生探测器改变了游戏规则。
它将在不透明的地方供应透明度,为用户带来计策上风,帮助他们对音乐内容做出明智的决策。

AI工具、反AI工具,以及干系法律的颁布与实行,正在拉开一场旷日持久的较劲。

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或许只有拿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态来看待,一方面积极拥抱行业变革,多考试测验、运用AI工具以防止被淘汰,另一方面时候关注风向变革,保护好当下的权柄不被陵犯。

结语

科幻电影正在照进现实。

当人类用工具使其与万物划清界线,逐渐在创造的高速发展中带入了上帝之感。

无论是智能机器人还是人工智能技能,以“人”的烙印标志着其“人造”的特性。
而这种硅基生命的出身让人类产生了上帝造人之感,也使其创造者在发展中展现了人类对科技发展的两重憧憬与担忧——一方面是如《S1m0ne》、《人工智能》那般以人为中央、高新技能永久平等做事于每一个人类的美好憧憬,一方面是,如《黑客帝国》、《西部天下》所忧虑的,担心其高度发展的聪慧终极会颠覆人类社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威胁。

然而,过去几十年科幻作品尚在谈论的未来已经悄然而至,人工智能已经粗鲁地闯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科技对传统行业降维打击的风,终于吹到了人类艺术领域。

这与此前乐不雅观派对付人工智能处理繁琐重复的日常、把创意留给人类的期待背道而驰,而更令人担忧的在于,法律法规等制度层面仍须要较永劫光才可予以合理的规范。

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工智能技能的负面影响,避免音乐行业在未来变成混乱无序、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将成为未来一段韶光内不可避免的行业话题。

毕竟在《圣经》里,即便是上帝造人,投放于伊甸园的亚当夏娃也难逃象征聪慧的蛇的诱惑,偷吃禁果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