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供给特色及趋势预测

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趋势分析_劳动力_家当 智能写作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城镇单位新增就业每年以千万规模保持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以2013年至2019年为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几年保持1300万人以上。
从总量看,我国的部分群体还存在就业压力,但就业总量已经不是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抵牾,就业的构造性风险大于总量风险。
当前,劳动力图过于供成为常态,表现为:一是适龄劳动人口不断低落,劳动力供给规模进一步减少;二是劳动力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监测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以上;三是中等、高档教诲扩展延缓推迟了适龄劳动人口进入就业市场,青年劳动参与率有所降落。

从人口角度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动涌现“三低”和“三化”特色,“三低”是指低出生率、低去世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三化”是指老龄化、少子化和屯子空心化。
劳动力供求呈现“五降一升”特点,个中,“五降”是指人口增速低落、适龄劳动人口低落、劳动力人口低落、劳动参与率低落和就业人数低落,“一升”是指求人倍率上升。

随着我国劳动力供求构造性抵牾日益突出,劳动力供给质量亟待提升。
个中,就业的构造性抵牾紧张表现为城乡、区域、家当、群体及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方面。
城乡就业构造性抵牾紧张在于屯子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适应当代家当发展哀求,城市基本公共做事不适应收受接管亿万农人向市民转变等方面。
沿海地区劳动力本钱攀升,内地劳动力比较上风显现,劳动力由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变为随家当向中西部转移和返乡回流。
以高校毕业生、农人工等为代表的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仍处高位,技能本色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问题突出。
一方面,企业反响招工难,一线普通工人也面临短缺;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屡创新高,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长期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养率的走低,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连续减少,劳动力供给规模持续低落。
同时,不同年事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将连续低落,根据发达国家的履历,在后工业化期间有可能低落到50%以下。
在劳动年事人口总量减少和总抚养比上升的情形下,通过人力成本投资加快造就人口质量红利是现实目标。

基于趋势判断和已有的劳动力供给数据,我们通过干系模型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
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至203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从9.89亿人低落到9.63亿人,劳动参与率从68.44%低落到65.17%,按照两项指标自身发展趋势推算,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将不断低落,到2030年达到6.27亿人。

我国劳动力需求特色及趋势预测

从需求端看,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增长会低落,但就业规模仍会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很长一段期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就业规模并不相同,经济总量越大,每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规模越大。
比如,2019年海内生产总值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岗位的创造就要比十年前多。
因此,我国经济增长速率虽然放缓,并不虞味着就业就会涌现大规模低落,由于我国经济存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家当构造具有多样性,可以预期我国就业岗位需求规模仍将不断扩大。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不少部门还处于家当链的中低端,市场中增加的岗位大部分是一线普通工人和做事职员,行业也多分布在制造业、做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但是,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自动化技能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一些重复性、流程性和安全风险高的岗位开始大规模自动化,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多转向普通操作工、一线客服、物流快递等对受教诲和技能哀求相对较低的岗位。
随着我国度当加速向中高端迈进,生产性做事业、互联网经济等领域中的一些新岗位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

在实体经济领域,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用工低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职员不断减少,从业职员在行业间的分布涌现了新变革,逐渐由传统的原材料制造、高耗能行业向前辈制造业转移,反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构造调度取得成效。
与此同时,以网络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做事业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技能进步是影响我国就业的主要变量。
历次家当革命履历表明,技能进步会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通过淘汰旧的生产办法,在短期内会对就业产生明显的毁坏。
同时,广义的技能进步也会带来就业的“创造效应”,随着新技能大规模运用,将带光降盆率的提高和新产品及中间产品的扩展,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综合来看,只要生产扩展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技能进步带来的“替代效应”,就不会涌现大规模失落业问题。

劳动力需求作为派生需求紧张受经济增长、成本及技能禀赋以及家当构造等成分影响。
我们预测认为,从趋势上看,未来十年第一家当劳动力需求量将不断低落,从2020年的1.87亿低落到2030年的1.09亿,第二家当从2亿低落到1.6亿,第三家当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从3.8亿增加到4.9亿,综合三次家当我们认为,到2030年劳动力需求总量约为7.6亿。

积极应对劳动力供求变革

展望未来,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不断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拓配置效率,我们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扩大劳动力供给规模,提高劳动参与率。
一是研究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随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龄人口增加导致更多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情形。
二是研究出台全面放开生养政策,以应对生养率低落造成的近期和长期影响,避免下一代际劳动力增长率连续降落和青年劳动力供给不敷的情形。
三是健全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生养配套政策,以应对总抚养比上升导致劳动年事人口家庭包袱加重、女性及青年劳动力供给不敷的问题,减少附近退休职员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后顾之忧。

第二,减少就业构造性障碍,促进就业公正。
一是减少就业性别、城乡及地域歧视,重视女性人力资源开拓,深入研究我国不同就业群体的特点和浸染,促进就业公正。
二是加强就业创业基本公共做事,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减少毕业生、农人工等群体就业中的机制障碍和求职本钱。
三是坚持公正正义理念,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支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互惠共赢。
四是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加快清理和肃清阻碍就业创业的壁垒,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职员基本权柄。

第三,更好推动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
一是加强后疫情时期劳动力有序流动的研究,保障劳动者迁移、择业、社保接续转移等基本劳动权柄,加快都邑圈、城市群和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基本公共做事均等化水平,提高进城务工职员子女教诲、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做事供给能力。
二是促进农人工向当代家当工人转变和农人向市民转变,进一步提升基层一线劳动者事情技能,加快学习和更新传统知识构造,通过加大人力成本投资以更好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哀求。
三是结合脱贫攻坚和村落庄振兴计策哀求,研究村落庄空心化和屯子家当转型中的就业问题,加大农、林、牧、渔等家当从业职员、屯子外出务工职员以及屯子穷苦劳动力等技能培训力度,做好“三区三州”等深度穷苦地区、易地迁居集中安置点就业帮扶事情。

第四,优化人力成本供给构造,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
新时期呼唤新型劳动者。
加大人力成本投入水平,深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提升我国劳动力技能本色水平,是适应我国经济构造调度和家当转型升级的一定哀求。
一是要针对当前我国就业的构造性抵牾,在扩大高档教诲规模的同时,加大学前教诲、根本教诲和职业教诲投入,提升劳动力通用就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
二是加快中专和高档教诲课程体系改革,以行业、岗位、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化定制及产学研互助等办法,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质量。
三是着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勾引社会资源投入职业院校发展,增加技工供给数量。

(课题卖力人:李建伟 执笔:钱 诚)

作者:□ ***发展研究中央“人口构造变革与就业形势研究”课题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