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何时产好奶靠AI监测?专家揭秘人工智能与聪慧农业应用场景_农业_人工智能
AI终极目标:
不仅会思考,还会理性行动“人类大脑虽然体积不大,但可以感知、理解、预测和应比拟较繁芜的事宜”,国家农业屯子部农机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震表示,随着技能发展,人工智能被授予4层不同期待,从早期的“像人类一样能够思考”,到“能够理性思考”,再到“像人类一样行动”,如今,人工智能更要像人类一样做出理性的行动,这是终极目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提到人工智能,不可不提一个人——图灵。图灵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在1950年揭橥专著《打算性能思考吗?》,随后设计了图灵实验,将“机器能否思考”的问题引入更深层:机器能否通过关于行为的智能测试。“当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形下,通过键盘等装置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多次测试后如果机器让均匀每个参与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李震先容。
图灵期待最迟在2000年涌现这样的程序,终极结果比其预测的韶光稍晚些。2014年图灵测试竞赛上,由俄罗斯人维西罗夫开拓的超级打算及尤金·古斯特曼,让测试者相信它的回答中有33%是人类回答的。“这一事宜被认为是一个主要节点,随着打算机一系列技能的发展,人工智能这个欲望终于成为现实。”李震表示。
如今,人工智能已在各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李震表示,从1943年开始,人工智能经由60余年的发展,已渗透至气候预报、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金融商务、军事国防、生物制药、物流仓储、空间技能等各领域。
人工智能催生农业4.0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人工智能大潮中,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在科技发展和“互联网+”模式改革下,聪慧农业应运而生。“大部同学的印象中,农业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然而现在的农业技能早已实现更迭。”李震先容,当代农业因此传感数据的手段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走过当代农业后,就进入到聪慧农业的阶段。
李震表示:“传统农业是农业1.0阶段,上世纪开始逐步进入农业2.0,目前我国积极推进机器化农业为代表的农业3.0,而我们正在朝4.0阶段迈进,也便是聪慧农业。”
聪慧农业拥有浩瀚运用处景。李震举例,聪慧农场平台中的环境监测、自动喷灌,水果品质检测,果实蝇在线智能监测以及动物行为检测等,都是人工智能与农业结合的直不雅观表示。“以奶牛为例,我们采取喂养管理技能,检测饮水量、采食量数据,对付剖析饲料转化率,剖析原奶营养身分以及提高奶产量和质量具有主要意义。而通过对奶牛发情期监测与管理,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产奶量最大,什么时候产的奶品质最好。”
图片来自于网络人工智能、当代农业等领域
目前海内研究水平不高
水果品质千差万别,价格也有高有低,怎么能确保在不试吃的情形下,买回的高价水果就一定甜?李震解答,通过柚果糖度智能分选检测设备,该设备不能提升柚果品质,但可以检测出身果的糖分,而且是无损检测。“这种设备是依赖光学技能对柚子用强光进行照射。水果内部糖度不一样,对光的反射率则不同,对付光的反射特色也不一样。我们用人工智能技能自动识别反射特色曲线,根据特色曲线就知道甜还是不甜。”
李震先容,目前聪慧农业的新技能AI耕眼,可以实现快速数果、智能识别病虫害、测产等运用。“以前测产是派出专业职员到有代表性的果园去抽检,很费时费力,现在有了这样一些新的技能之后,每一个农人能够对自己果园的产量充分理解,都知道今年大概产量是什么样的水平。”
对付目前我国在农业运用人工智能中的困难和寻衅,李震认为,目前我国信息技能、人工智能、当代农业等干系领域研究水平不高,对农业发展的社会认知度和接管度较低。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农业生产率较低。对此,李震表示:“我国在农业科研发面,最大的缺口是顶尖和精良的科研人才,以往大家以为农业生产是比较累的一件事,现在在几代研究职员的努力下,农业生产逐步走向高效、科学、便捷,希望今后更多精良人才投身到农业村落庄的科学研究中。”
知多D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累计科普讲座353场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依托中国科协的网络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约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精良科技事情者,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年事层的青少年开展有趣及新颖的科普讲座。
项目开展以来,已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天下科学院的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刘人怀、钟世镇、黄乃正(喷鼻香港)、方滨兴、杜如虚、林浩然、叶玉如(喷鼻香港)、吴硕贤、刘焕彬、徐义刚13名院士在内的60多名科学家,走进广州11个区的343所中小学,为15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353场。
采写:南都见习 陈菁钰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