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人造车、“天眼”当管家、电脑来决定筹划 猇亭智能工厂的“七十二变”_宜昌_玻璃
湖北日报全媒 金凌云 通讯员 胡梦潇 谭雪姣
广汽传祺宜昌智能工厂52秒下线一辆新车;南玻光电最薄玻璃仅0.18毫米;兴瑞硅材料生产在“天眼”掌控中……
据统计,宜昌市猇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6家,2021年产值达386亿元。
近年来,猇亭区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技改提能、机器换人。去年,该区36家企业得到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补贴7500余万元,近40家企业抢滩智能制造。
广汽传祺:每52秒下线一辆车
在猇亭广汽传祺宜昌生产基地总装车间里,550余个机器臂高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
“玻璃、座椅、轮胎均实现自动定位、自动识别、自动安装。”制造部部长彭定畅说,宜昌工厂总装车间采取“多机器人协同运动+3D视觉勾引技能”,实现高精度自动化妆配,车身扶正、自动拧紧、合车等工序100%自动化。在这里,每52秒就有一辆小汽车下线,并在1分钟内完身分歧车型自由切换。
彭定畅先容,每个车顶盖装有一个旗子暗记发射器,相称于车辆的***,其生产进度、车辆配置和物流信息都会写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智能物流中枢系统“云端”,下单、生产、交付全程数字化。轻点手机,就能查看生产进度、车间产量、发车量等数据,生产状况、设备状态也能通过手机及时调度。
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先容,该工厂从生产经营的宏不雅观方案,到车间工位车辆生产制造和零件物流的微不雅观管控,所有环节都纳入莅临盆管理系统,形玉成流程闭环管理。
目前,广汽宜昌工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成树脂5大车间,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工厂带来产能开释和产值攀升。年初,广汽传祺宜昌工厂产能已打破10万辆。
南玻光电:“最强大脑”远程决策
在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1.5万多平方米的浮法联合车间里,一块块玻璃有序下线。
“玻璃仅0.18毫米,可随意翻折。”设备部主任工程师于宾说,该公司是海内唯一可稳定生产厚度小于0.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的企业。
“建厂时引进PPC系统,有了这个‘最强大脑’,可远程做决策。”于宾指着中控室内一台电脑先容。屏幕上,一条主生产线和三条生产支线变换身分歧颜色的模块,每块玻璃都有编号,熔化工段、退火成型工段、切裁工段及时传输至显示屏,通过传感器、3D视觉摄影机等前辈设备,能详细理解每一块玻璃的行进位置、品质。
公司研发技能部经理刘磊说,10年前,智能化生产超薄玻璃在海内还没有先例。该公司与系统厂商不断磨合,经由上万个昼夜的实验、调度,南玻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逐渐成熟。
“有了智能管理系统分工协作,10年节省近60%人力物力。”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张颖说,与其他企业比较,南玻光电工人数量要少三分之二。
去年,宜昌南玻日产量从33吨增至73吨,实现产值近2亿元。
兴瑞硅材料:物料进出“天眼”掌控
5月20日,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5000平方米硅橡胶生产厂房,赤色运输小车满载物料来回穿梭,碰着障碍物,会主动避让。
公司工程研究中央主任孙刚先容,这些物料小车都由后台掌握,目的地在哪里,装载产品的型号,程序已提前设置,只需机器手臂合营,就能实现智能化包装及运输。
据先容,该车间的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都在“天眼”节制中,哪里运送物料,哪里打包运输,如何区分订单信息,“天眼”安排得有条不紊。实在,“天眼”便是该公司量身定做的一套智能管理系统。
2021年7月,兴瑞硅材料硅橡胶车间11条生产线全部完成技改提能,增加流量、压力、液位、雷达等监视丈量旗子暗记455处,改换气动阀门共676台,累计引入掌握点5471个。
“进料、计量、脱水、聚合、脱低,全程可视化;生产、切割、包装等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孙刚说,自动弹窗、提示措辞等工具遍布每个生产节点,确保生产全过程受控。“过去,一条人工生产线有130道操作步骤,每班须要15人。如今,全由机器代劳。”孙刚说。
“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换来工人劳动强度降落、生产效率提升。据统计,单条生产线硅橡胶年产量由人工操作的4000吨增加至6500吨,产能提高近30%,年产量达8万吨。
去年,兴瑞硅材料入选湖北省高新技能百强企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威信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