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经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全球瞩目的伟大造诣,这离不开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卓越贡献。

人工智能会替代人吗?潘云鹤院士:创造性、决定筹划性的工作照样要由人来进行_杭州_人工智能 AI简讯

***总布告说,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公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成绩、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公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很多院士都是“干震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本日起,杭州市科协和都邑快报联合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殊宣布·杭州院士的强国梦”,专访20位杭州院士,通过他们的奋斗故事,讲述新中国科技奇迹从无到有、由弱向强实现历史性超过的光辉进程,展现新中国科技事情者“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

他是隧道的杭州人,是打算机与人工智能方面的著名专家,曾任浙大校长12年。
他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大校长潘云鹤。

潘云鹤院士与杭州,有太多可以说的事。
一个宁静的夜晚,在西湖边,潘云鹤院士与快报畅谈一小时,陈说了他对家乡杭州的热爱,展望了杭州发展的前景,还先容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紧张研究人工智能、打算机图形学

见到潘院士,已是晚上8点旁边,潘院士激情亲切地和打呼唤。

每位院士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人工智能、打算机图形学是潘院士一贯以来研究的核心问题、核心技能。
这也是近40年来,打算机科学与技能界最主要的两个发展方向。

他略加思虑,普通地阐明了自己的专业。
“人工智能是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即用打算机仿照人的智能,让打算机变得更聪明的技能。
打算机过去只能够进行打算、分类、数据库操作,人工智能让打算机做逻辑推理、语音、图像理解等更繁芜的事,能办理更广阔的问题。
打算机图形学,是让打算性能操作图形,显示图形的技能。
它能让打算机设计建筑物与城市,把建筑物及其环境显示出来,让打算机做动画,做游戏等等。

潘云鹤说,这两项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可以用于几万个不同的方向,这两项技能都是未来打算机技能的根本。

人工智能会替代人吗?

这两年,一贯有种说法——机器人、人工智能终极会取代人类。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潘院士怎么看?

采访中,潘云鹤院士笑着说,这个要差异看待,不大会涌现这样的情形的。

“发展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做事。
未来,在打算机善于的领域,打算机将做得比人更好。
打算性能记得很牢也很广;在打算能力方面,人肯定远不如它;打算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很强,以是人往后在这些方面的事情,我认为大概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
”潘院士说。

“但是,我们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纯逻辑推理或纯影象、纯打算的,大量事情是既有逻辑推理又有形象思维,既要靠影象,又要靠创造力的,乃至靠灵感,这样的状态下,将来最随意马虎涌现的状况便是大部分根本事情,打算机做了;末了创造性的、决策性的事情,由人来进行。
比如写稿子,你把素材给打算机,它会给你一个初稿,但末了的加工润色、画龙点睛、不雅观点提炼等须要人来完成。
这叫‘人机稠浊增强智能’。

潘云鹤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大概会代替一小部分人的事情。
但更多的是,一个人加上人工智能,能顶过去5个人、10个人的事情,而且做得更好。
这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而且,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2.0时期

年轻人有什么机会?

这两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非常热门的行业。
今年,包括浙大在内,海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在这一波浪潮中,年轻人有什么样的机会呢?

潘云鹤院士说,人工智能目前已进入2.0时期,这是关于用机器仿照人的智能以及将机器、互联网络与人结合起来构成新的智能系统的理论和技能。
我们创造人工智能2.0有五个新的主要的技能发展方向和路径: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增强智能、跨媒体智能、智能自主系统。
个中,机器人发展的方向是智能自主系统。
我们不须要像原来观点去造一个人形一样的机器人。
我们是要让原有的机器加上人工智能,能不雅观察与理解环境,自动办理问题,给各种机器以“眼、手与大脑”系统。
比如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船、无人车间等,都是人工智能2.0的研究和运用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我认为一方面我们须要大量专门做数字家当化的人才,学打算机专业的、自动化专业、学人工智能的人,今后要大量从事芯片设计、算法与程序设计等方面的事情。
”潘院士说,“其余,更大部分(大概是85%旁边)是家当数字化人才,这一类人才假如复合型人才,他们懂人工智能,也节制其他专业。

祝愿杭州成为数字经济的天国

人工智能时期,杭州该如何把握发展机会呢?

“杭州现在的打算能力很强。
杭州在电子商务、聪慧金融、聪慧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方面聚拢了大量数据和精良的企业。
”潘院士说,“杭州目前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已经居全天下第十二位,全国第四位,并且有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达摩院等很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数字技能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能在国内外都相称著名或正在发展为新的高端人才和学术集聚的主要平台。
基于这些条件,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大有作为。

“杭州市政府提出要培植‘数字经济第一城’,我认为这个口号富有年夜志壮志,也是能够实现的,当然要成为‘第一城’须要全市高下的共同努力。
”潘院士还挥毫泼墨,写下了“祝杭州成为数字经济的天国”的美好祝愿。

一家人都在杭州,热爱家乡杭州

在采访中,潘院士的言语里满是对杭州的热爱。
“我出生发展在杭州,一家人都在杭州,我热爱家乡杭州。
”潘院士回顾说,他读的小学,那时候叫“怀幼小学”,后来改名叫“祖庙巷小学”。
他读的初中,是杭州第二低级中学,后来改名为“延安中学”,现在也不知道改成什么学校了。

1960年初中毕业后,潘云鹤考进了杭州市文化局办的杭州艺专美术系,念五年制大专。
1961年由于三年自然磨难,学校下马。
中断学业的潘云鹤被分配到杭州美术公司镜框工场当油漆工学徒,做油画镜框。

1962年,打击再次来临。
国家更加困难了,要精减1958年后入厂的工人,潘云鹤就这样失落去了事情。

“那个时候已经是秋日了,有一天我和哥哥上街,在路上看到有个叫‘钱江中学’的民办高中在招生,于是报了名。
我就这样成了钱江中学的第一届高中学生,后来还成为了学生会主席。
1965年,我考进了同济大学建筑系。
”潘云鹤笑着回顾说,1970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去钢铁厂当工人(那时候大学生都要下一线磨炼),之后调到了湖北襄樊科委事情,在科委筹建了襄樊市的自动化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他的打算机技能便是在襄樊市开始自学的。

1978年,国家开始招考研究生,潘云鹤报考了浙大打算机专业。
“我当时对打算机与建筑设计都有兴趣和根本,我想我可以考两个专业:一是考建筑,二是考打算机或者自动化。
当时考建筑要再回到上海,考打算机就能回到杭州,于是,我就报考了浙大打算机系何志均师长西席的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
”潘云鹤笑着说,“如果浙江大学当时招建筑学的研究生,说不定我就考浙大建筑系了。
便是由于比较热爱家乡,热爱杭州,我来到了浙大。

浙大与杭州相互造诣

作为曾经的浙大校长,潘院士也常常说到浙大。
他说,浙大与杭州,相互造诣。

“一个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一个主要城市的发展,有无研究型大学,发展前景是完备不一样的。
当然有大学和没大学也不一样。
而有了研究型大学,一个城市的发展会变得更高水平与高质量一点。

“传授教化型大学,培养的是现有家当的实用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他们能够支撑城市的家当构造优化和升级。
旧的家当垮了,又有新的家当产生和发展,这便是研究型大学对城市创新的支撑浸染。
城市发展越当代化,越要靠创新驱动才能进一步发展,这个时候,研究型大学的浸染就更凸显出来了。

“当然,杭州对浙大的发展也非常主要。
杭州的软硬环境都很好,这对吸引环球人才进入浙大学习和事情很主要。
由于进入浙大,也就来到了人间天国。
”说到对杭州的建议,潘云鹤说,“目前,杭州的研究机构比较少。
杭州市可以考虑和浙大更加紧密地互助发展,创造更多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催生一批新的互助研究机构和创新创业平台。
同时,我也希望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达摩院等能快速发展起来。

回顾70年:前30年奠定根本

后40年非常宝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潘院士感慨,新中国成立后,前面30年十分不随意马虎,非常弯曲。
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到,学校停办了,失落业了,大学毕业之后,也经历了一些弯曲。

“经由这些折腾,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非常宝贵,中国公民终于找到了一条精确的道路,发展我们的国家。
回顾70年来,中国正由于后面这40年改革开放,走上了通向富强的道路。
但就像一个人的发展,70年的发展是连续的,前面30年奠定了中国发展的根本,各种各样的弯曲给了中国公民很大的聪慧。
就像一个人发展一样,如果不吃点苦,这个人后面的道路就不会走得坚实和精彩。
”潘院士说。

潘云鹤院士

194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打算机运用专家。
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浙江大学打算机系毕业获硕士学位。

紧张从事打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CAD 和工业设计的研究。
在打算机美术、智能 CAD、打算机赞助产品创新、虚拟现实和数字文物保护、智能城市和知识中央等领域承担过多个主要科研课题,创新性地提出跨媒体智能、数据海、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2.0等观点,取得了多项主要研究成果。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讯员 | 邓晃煌

( 作者: 胡信昌 拍照 江玥 编辑:李师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