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治超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人工智能治超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蓝牌轻卡以后还能“混”吗

蓝牌轻卡以后还能“混”吗,超智能人工智能 智能助手

4.2米现在十吨王正常上牌,根本不影响,也没有那个厂家做轻量化,说是严查,其实也就是偶尔的做做样子。我开4米.2快五年了每年最多被查过三次超载,所以想挣钱还是4米2的,很多费用都节省,而且还不限行,说不好混的是开6米8的,因为4米2把6米8的活干了,还有就是怕别人小车照常挣大车的钱难受,耽误了自己多赚钱,不过今年货确实少点运费降了,但是勤快一样挣钱。

可是这段时间又流行了这样的一句话:谁跟你有仇,你就叫他买4.2。这就话说出了货车行业的艰难性,说出了4.2轻卡的绝望。

全国严查治超,4.2轻卡无处藏身

在十几、二十几年前,听父辈说货车行业可是很吃香的,很有前途的行业。回到农村开个大货车,那是很了不起的,能挣大钱的。

为啥到了我们这一辈,货车行业苦不堪言呢?如果让我们说,估计七天七夜也说不完的酸甜苦辣。

前段时间的塌桥事件,可以说把货车这个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众说纷纭。高速收费站口、国道上、轮船摆渡口,哪里都能看到我们人民交警的身影,不得不佩服24小时不休息的精神,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

言归正传,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让我们4.2轻卡无处藏身。

以前4.2轻卡,那是传说中的小飞机——速度快,拉大载,超长超高超吨,样样吃的开,能上天能下地,高速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可是眼下的情势看,不说别的,4.2高栏空车都超载,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发挥不了现有的优势。

超限站里全是4.2轻卡,注定迈不过4.495吨的标准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还专门报道了关于4.2车型的问题。

有的卡友说,完了!上了电视台,这车型还能再让上路么!还能继续运输挣钱么?有的卡友却说这下好了,终于可以好好解决这不伦不类的吨位了。

过了短短几个月,我们轻卡卡友的噩梦却是一波接着一波,先是4.2车型暂停外售,紧接着是治超治限风波,只要被查到全部进超限站,先拨货后罚款。

超限站里停满了超限货车,4.2轻卡随处可见,一排排的那叫一个“壮观”,鲁Q皖L豫N全国各地的全是4.2的车,清一色的高栏。

最严重的来了,我们4.2车型将按照一类车收取高速费用,空车和重车都是一样钱。虽然现在4.2,由原来的4.495吨重新申报7.36吨和11.2吨,但不是从蓝牌的基础上申报的,而是大黄牌。

也就是说,我们蓝牌货车注定是迈不过4.495吨的这个标准了,我们蓝牌货车以后要是超载超吨,就必将受到交警的处罚,毫不留情。不会像以前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甚至比以前更严格。

500万轻卡司机是退出货运舞台?还是要在夹缝中生存?

全国3000万卡友,不说多,轻卡司机有500万吧,这500万卡友可能就要接受这灭顶之灾吧,该卖车卖车,该换车换车,该增驾增驾。

我个人感觉,4.2这样下去肯定是保不住的,首先你拉一丁点货就超载,被逮到就要被罚款,高速公路都设有地磅,超载了高速也上不去,没有任何优势。除非在市区附近倒倒短,应该问题不大,再也不会有4.2轻卡独闯天涯海角的传说了。

或许还有一种侥幸可能,真正等到超限风波过后,或许有一丝希望就是4.2车型像原来一样,现在看来期望不大。

现在最主要的是,打不打算在这个行业里混了!如果继续在这个坑里混,估计不增驾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现在增驾的难度可想而知,难上加难!

就算驾驶证一年后让你顺利的拿到手了,首先要把原来的“兄弟”贱卖了,继续花大价钱上一个国六的大宝贝,好几十万的投资。

大投资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货运界的美好明天,谁都不知道会哪天到来。所以说卡友兄弟们,作为我们这一代的卡车司机且行且珍惜吧。

期待明日的蓝天出现绚丽的彩虹!

蓝牌轻卡不好「混」-不论采用什么方式

  • 取消双证

  • 电子治超

【交运发】的减负政策一出,几乎货车治超实现电子化也就同步落地了。在2019.01.01日起预测过2019/2020年轻卡领域的“由盛及衰”,取消双证刺激了大批有把子力气又想从事货运运输的年轻人从业,于是大量的轻卡出现在全国各大物流园中;这些车辆的出现打破的生态平衡,车辆供应大于运输行业的需求等于自掘坟墓,因为运费高低的决定权取决于物流公司。

关于建议轻卡意向消费者冷静分析市场供需关系的文章没有得到认可,似乎面对再无准入门槛的货运市场所有人都很有信心。那么出现车辆供大于求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从业车辆的生存之艰难也会加剧,然而这只是第一步;试想在蓝牌货车取消双证,且规定所有机构都不允许对此类车进行“无证运营”处理之后,这些车除了被治超以外还有哪些可检查项目呢?

答案:在没有其他了!那么治理轻卡超载则必然成为重点检查项目,而低效率的人工治超不论多“铁腕”都起不到100%覆盖的效果,且容易造成营运车辆与管理层面的“灰”。于是治超电子化则成为了技术升级反向,现阶段几乎全范围覆盖了“不停车电子称重”。指道路超速或流量监拍点会集成超载的检测,路面下埋设的“地磅”可以在车辆行驶中准确测试并记录车辆的重质量了!

流程:,测速设备限制了车速可提高地磅检测精确度,地磅记录车辆总质量。监拍设备会记录下车辆的牌照信息,在采集三组数据后则可开始后台数据的对照分析;车辆标定的总质量与额定载重量都在数据库内,所以不论总质量超标还是实际载重量超标,经过一个简单的减法计算后则能够计算出车辆是否超载。一旦超载则会将信息并入车辆数据库,这对于一年检测一次到两次的货车而言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轻卡之殇

轻卡的尺寸要求为车身长度小于六米,于是大部分轻卡都按照5995米的车身长度,以及4.2米的平板与货箱打造。足够大的车身带来的必然是足够大的整备质量,也就是车辆的自身重量会很夸张;有些轻卡会有接近3吨的重量,有些特殊的轻卡改装车(量产车)有超过3吨的重量,结果则造成了(总质量-整备质量)只剩下几百公斤到一吨左右的额定载重量,要这么大的车身还有什么意义呢?


轻卡是否还有机会?

在汽车领域有两种善意的建议,第一种为轻量化车身实现更大的载重量,然而这种方式几乎没有操作的可行性。因为货运车辆总需要非承载式车身,否则硕大的车身连自身重量都很难支撑;假设额定载重量就设计在2吨左右,要求不高而换用承载式笼式车身,这种结构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车重,但是车身结构强度(防撞保护能力)又会差的很离谱,所以轻量化轻卡是不现实的。

其次有建议将轻卡的车身尺寸适当减小,然而减小后又和微卡有什么区别呢?主流的微卡有3.0/3.5/3.7/4.0米的平板与货箱,载货能力并不输轻卡;但是微卡的车身尺寸普遍偏小,运力已经达到了1.5~2.0吨,那么将轻卡小型化是不是和这些车冲突了呢?所以蓝牌轻卡真的走到末路了,唯一的生存方式是不再考虑蓝牌而换用黄色牌照,将重质量提升到4.5吨以上以扩大额定载重量。

总结:在双证取消后基本等于蓝牌轻卡、厢式货运面包车与轻客车的淘汰,汽油动力蓝牌微卡成为了城市快运的主流车型,皮卡则成为个人用户的首选项。轻货运输的“减负”减的很彻底,想要从事重货运输只能考虑升级驾驶证、换用中型或重型卡车了,货车似乎从来不是一个业余人士可以从事的行业,这与网约车有本质的差别。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治超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治超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