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赵天奇的项目——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影视制作——聚力维度”一起冲进了全国五强,并终极得到全国总决赛亚军。

2D转3D就这么简单_片子_技巧 文字写作

大略讲,这一项目是把人工智能技能运用到影视行业,自动实现2D影像转换为3D,并能够在电视、电脑上把2D影像实时转换为3D。

当前,影视制作仍是一个依赖人工的行业,一部90分钟的电影3D转制事情,须要100人的团队加班事情3个月。
“我们想要做的,是用人工智能技能颠覆影视制作,将效率提升成百上千倍。
”赵天奇说。

在冠军争夺赛现场,赵天奇播放的PPT上,屏幕左边显示的是赵天奇的面孔在说“祝大赛圆满成功”,而在屏幕的右边,图像则自动转化为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脸,台下传来一阵惊叹。

赵天奇学的是光学工程与打算机视觉结合方向,又对影视十分感兴趣。
2011年,赵天奇写出了第一个算法,2012年开拓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后期处理软件,并开始接把2D电影转换为3D的项目。
当时利用的算法,能够实现30%的自动化转化。

“我们一贯在磋商,看实际的家当需求跟我们的算法之间到底怎么才能高效结合起来。
”赵天奇说,大多数算法都是论文发得很好,但没法用在实际中,比如它只能办理很狭窄的一个种别,找不抵家当需求。
此外,自动化处理加入能实现40%,剩下的60%依然要靠人工,而人工又有一套存在了几十年的完全流程。

“换句话说,如果智能化水平不足高,办理的自动化比例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对影视这个行业没什么用途。
”赵天奇说。

2015年,赵天奇将公司全面转型为人工智能科研公司,也是这一年,赵天奇做出了2D影像100%自动转3D的第一个效果,“把自己吓了一跳”。
“当时的效果跟现在比还差很多,但已经看着像是个成品了——背景在后面,前景在前面,人物是立体而完全的。

“从2015年开始,我们的技能在环球是唯一的,并且我们自己在做技能的迭代。
”赵天奇说,“我们现在每个月可以转换几十部2D电影,是环球其他公司一年的数量,霸占了新增3D电影90%的市场份额。

“科幻成真便是把最前沿的技能跟最接地气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赵天奇指着自己穿着的印有“科幻成真实验室”的T恤说,“不是从业者可能感想熏染不到,原来花两天只能做一个镜头,现在同样的韶光可以做一部电影。

“我影象中最俊秀时候,是那个晚上,大家聚在一间办公室里,见证着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一瞬间,那时候觉得是最过瘾的。
”赵天奇说。

本报 王家源 董鲁皖龙 刘博智 龙超凡 厦门10月15日电

《中国教诲报》2018年10月16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