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在北校区举行“聪慧赋能——技能造诣美好生活品质”系列活动,学院七大家当系通过实物、***、现场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本学期的学业成果和技能节成果。
个中成立不敷4年的人工智能家当系备受关注,其学生成果展吸引了一大批“迷妹”、“迷弟”容身不雅观看互换。

技工院校若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广东这所技校首吃“螃蟹”_人工智能_家当 云服务

广东技工院校中首个人工智能类专业

更看重学生终端运用实践

2018年9月,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正式开始招生,也让该校成为广东第一个开设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的技工院校。

该校人工智能家当系系主任陈文昀见告南都,2020年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人工智能演习师正是该系着力培养的就业方向之一,哀求学生毕业后应达到人工智能演习师高等(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职业资格。

人工智能家当系的学生成果展吸引了一大批“迷妹”、“迷弟”容身不雅观看互换。
供图:通讯员

善于为前辈制造业赋能的技工院校如何建构起人工智能新兴家当的专业人才培养?这一问题也始终萦绕在陈文昀的心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比较迷茫。
”陈文昀回顾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前期进行了大量调研,创造和本科院校不同,技工院校的学生在编程、开拓以及大数据剖析方面能力较弱,但动手能力特殊强。
“既懂人工智能思维又懂技能,并且能够在实用的场景中进行发卖和运维处理,这才是最适宜技工院校学天生长的方向,因此我们更看重学生在终端运用和运营运维方面的实践。

陈文昀认为,教诲不是快餐,和培训不一样,学习某一项技能可以一个月搞定,但是更加深入的专业教诲依然还是须要系统性的学习。

在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的能力建构上,学院哀求学生能够进行人工智能产品机器、电气装调及网络配置,并进行掩护;会对设备软硬件故障进行剖析,制订打消故障的履行方案;能通过可视化工具采集图片、语音、笔墨等数据,完成数据标注及特色提取等等;能利用主流人工智能框架模型进行基本参数演习等等。

“人工智能运用范围广、场景多,在传授教化中,我们会采纳情景融入办法,让学生们多练习,比如做门禁产品、多功能报警装置、做事机器人等,从模块搭建开始,逐步调试。
”该专业老师何波说道,南都在现场也把稳到,智能家居云报警系统、自动消毒储存柜、口罩佩戴检测装置.....学生展出的作品也普遍偏终端硬件运用。

据陈文昀先容,目前该专业已培植4年(五年制),第一届学生将于今年9月到企业演习,明年迎来毕业。
“这还是一个很年轻的专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和家当的对接不足明确,企业须要的工种和学校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师资和传授教化设备也还存在不敷。
”陈文昀坦言道。

人工智能企业助力师资培训

不过陈文昀的担忧,企业正在接棒化解。

当天下午,在人工智能家当系成果展的另一侧,来自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诲奇迹部经理舒晓东带来了《人工智能技能运用及家当发展》主题讲座。

现场还展出了从零搭建的“商小鸣”机器人、SDK意见意义游戏、AI边缘打算实验箱、AR人工智能简史等多个展项,同学们可进行现场AI编程体验、AR互动体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人机互动事理,体验人工智能运用,用自己的代码完成意见意义任务。

学生在成果展现场进行互换。
供图:通讯员

“这两年来,我们开始转变方向,从技工院校中挖掘人才。
”舒晓东见告南都:“粗略估计全体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能达到几十万,除了金字塔尖的从事算法、算力芯片研究的高端人才,根本底座的数据标注处理、大数据剖析、云打算等等都是全体家当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些领域的人才缺口职业院校完备有能力补充。

舒晓东表示,商汤科技此前也已和深圳技师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能学院、深圳职业技能学院等多家职业院校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互助。

“师资力量与市场脱节仍旧是一个比较主要的问题,须要企业不断地和学校深入对接。
”舒晓东说道,这次是商汤科技首次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互助,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扩大,师资培训仍旧会是首位。
“将让学校老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先建构老师的能力,再以点带面覆盖全校。

搭建“轨道直通车”式的校企互助

校企互助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职业教诲作为类型教诲的光鲜特色。
当天在活动现场,包括商汤科技在内,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能株式会社、广州视声智能株式会社等10家深度互助的有名企业均到校开展智能生活干系主题讲座及体验活动,让师生体验聪慧赋能。

“传授教化内容须要紧密结合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以是我们每年都约请企业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最新的家当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数字素养,以适应家当发展需求。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钟秀平表示。

学院现场展出物联网安装调试。
供图:通讯员

长期生动在校企对接一线的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校企互助办公室卖力人李俊见告南都,目前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互助的企业总数超过千余家,个中有200多家在学生就业、项目互助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有深度互助。

“我们哀求每个高等工班专业都必须对接5家行业内龙头企业以确保该专业实现工学一体化。
”李俊表示,参与校企互助的企业始终都在动态变革,学校每年都会从各种协会、商会中开拓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进行深度互助,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0余家的增长,并且若企业发展涌现结束,学校也会相应减少互助。

“以前企业的最直接需求是用工层面,但实在对付学校而言,这是末端需求,我们更希望搭建‘轨道直通车’,企业带着来自市场的真实项目进入校园,让学生和老师去学习行业标准,这样他们未来的演习或就业才能与市场接轨。
”李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