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漫无目的海吹了一番,这一篇文章想谈点正经的,重点谈谈央行下一步该当重点干点啥,以及根本货币的主要浸染。

揭秘:央行是若何印钱的?_央行_泉币 科技快讯

我们知道,前几天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数据
个中一个经济数据比较亮眼,那便是今年4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创2017年1月份以来新高,传出来之后,舆论圈立马热闹起来了,不少金融圈同行纷纭找出前几年终于央行大放水的***,喜滋滋地改写起来。

而事实上,4月份的广义货币M2数据本身是不过一个特例,是央行面临疫情突袭履行一轮轮“饱和式货币供给”的一定结果。
为了应对疫情,央行在2020年前4个月3次“降准”,开释了1.75亿根本货币。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疫情发生后,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日子都很难过,就连有名博主都在反响最近几个月的打赏少了,吃瓜群众变抠了。

央行为了使商业银行能够为企业供应更充足的弹药,也放低了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哀求。
目的在于使银行资金能够投入到实体经济,实现信贷扩展。
我们看M2的数据就会知道,央行这一系列神操作,多少有一定的效果。

当然,央行这种“饱和式货币供给”不会持续太久,当经济规复常态之后,M2的数据自然就下来了。
正如一个人生命垂危的时候被送进ICU,刚开始肯定要加大药剂,保命要紧,但等到病情稳定之后,就得规复常态逐步养了。

M2创了新高,而事实上,2020年1-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一贯在紧缩,我们从下图央行“总资产”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数据来源:中国公民银行

从上图可知,2020年1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为37.3万亿,而到2020年4月,总资产降为36万亿,整整缩水1.3万亿。
这个图表终于被我找到了,最近几天央行网站数据库去世活打不开,网管都不上班了吗?这里强调一下,这个表太主要了,整篇文章都用得着。

央行资产负债表缩水,也便是我们常说的“缩表”,也便是缩小资产负债表。

个人建议,无论大家学不学经济学,都要理解一个司帐恒等式:总资产=所有者权柄+总负债。
就比方说你家里有100万,个中70万是自有资产,30万是借的,那么你家的总资产便是100,所有者权柄为70万,总负债为30万。

央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是非营利性机构,其所有者权柄为0,即总资产=总负债。
普通点说,央行所有的资产都是借的,都不是自己的钱。
央行“缩表”就意味着央行把资产卖了,负债也就随着减少了。

当然,想彻底理解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必须理解央行是如何发行货币的?

事实上,央行发行货币的过程比较反直觉。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操作与商业银行不一样,它是先有资产、后有负债,央行可以通过主动增加自身的资产规模,创造相应的负债,这个负债实在便是货币。
当然,如果理解不透这句话也没事,不影响文章的阅读。

央行印刷的公民币,实质上就相称于在海内可以通用的“欠条”。
这个欠条便是央行对欠条持有人的负债,由于这个欠条是通用的,老百姓才可以拿着公民币在市场上随便买东西。

那么, 央行创造出公民币,然后主动背上这笔负债,去干什么了?

兑换外汇、借给政府(对政府债权)、给商业银行贷款(对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债权),反正这笔负债立马变成央行“总资产”中的项目(Item)。
2020年4月,央行总资产为36万亿,个中外汇为21.2万亿,“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为10.8万亿。

我们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外汇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两者加起来便是32万亿,占央行总资产的89%。

这21.2万亿的外汇是怎么来的呢?

一部分是企业出口到外洋的收入。

在2012年之前,由于中国缺少外汇,我们一贯履行的是逼迫结售汇制度,居民没有保留外汇的权力,企业出口等外汇收入必须卖给指定银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前我们国家穷啊,就盼着出口创汇的那点dollor买国家培植必需的计策物资呢!
2012年之后,国家才正式许可企业与个人可以保留外汇收入。

另一部分是老外在中国投资、生活所兑换的外币。

这部分钱虽然名义上以外汇的形式表示在央行总资产中,但是外人毕竟是外人,这些肉不可能烂在中国锅里的,早晚得跑,以是我们要时候戒备着这些洋鬼子的资金走向。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便是央行利用各种货币工具,如大家在各种财经网站上所听到的麻辣粉(MLF)、特麻辣粉(TMLF)、酸辣粉(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为商业银行供应“根本货币”,成为商业银行的债权人。

双方交易方法很大略,一手交钱,一手交抵押物。

商业银行向央行供应给足额的抵押物,央行借给商业银行钱,当然借钱得有利息。
如果利息低,解释央行希望商业银行把这些钱再借出去,如果利息高,解释央行不肯望商业银行把钱借出去。

当然,央行除了利用货币工具为商业银行供应流动性,还有再贷款、再贴现、逆回购等其他方法,这些专业术语大家不理解也没事。

我们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央行紧张通过外汇与货币工具为市场供应“根本货币”。
截至2020年4月末,央行总负债中的“根本货币”余额为31.16万亿,比上月低落6118亿,在这里敲一下黑板,大家要把稳,央行总负债中并不全都是根本货币,但占总负债的90%。

那么,什么叫做“根本货币”呢?

在上篇文章我已经讲过,根本货币又称“高能货币”,由“流利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组成,它具备使货币供应量成倍扩大的能力。

我们知道,广义货币M2=根本货币货币乘数。

我们从4月份经济数据可知,根本货币数量减少,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却创2017年1月新高,这是怎么回事?

这只能是“货币乘数”变大,即货币流利速率提高了的缘故。
我去专业财经网站核实,事实也是如此。
截至2020年4月,货币乘数已经扩展至6.72(倍),创了历史新高。

当然,正如前文所讲,货币乘数扩展至历史新高,是前期商业银行在央行的督匆匆下加大业务量的结果。

有人担心这部分钱进入房地产,这个倒不会。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就一贯贯彻货币流动性的“精准滴灌”方针,武断不搞大水漫灌。
2019年10月份,央行还搞了个LPR,针对房地产贷款的5年期LPR一贯没有怎么降(4月份降了10个百分点,5月份就没有动静了),纵然降的话,也跟“挤牙膏”似的,大家基本不用担心资金进入房地产的事情,但是个人资金进入房地产央行也管不了。

我在这里顺带解释一下,4月份居民存款从银行跑出来7996亿公民币,这些钱也没有进入房地产。

我估计一部分钱是取出来填窟窿去了,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处于失落业或隐性失落业状态,赚得不足花,只好动用存款。
还有一部分人适当地消费了一把。
就拿我来说,3月份我在家里宅着,4月份我带家里人下了几次馆子,给家人买了几件衣服,这就比3月份多花了几千元,当然,这不算报复性消费。
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缘故原由,但是绝对不是拿去买房了。

02

未来,央行事情的重心一定是增加“根本货币”的供给,难道不怕通货膨胀吗?

实在,增加根本货币的供给,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过去几十年,中国就发行了许多货币,但是并未涌现通胀,这是由于这几十年中国享受了巨大的环球化技能红利,然后又叠加打算机、互联网、信息技能革命,一次次的技能与家当链引进,自然须要大量的货币跟进。

而如今,当现代界各国都处于家当革命的“青黄不接期”。

第三次家当革命的红利已经吃尽,而以5G技能、量子打算、人工智能技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家当革命尚未真正到来,干系技能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利润点,环球经济只能在存量空间中进行博弈。

这时候,央行必须支持“长期资金”与“科技创新型企业”相结合。

由于我们知道,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活动须要付出大量的资金与韶光本钱,如果这些企业从商业银行中获取的是一些短期资金的话,根本无法知足企业的科研需求。

同样的道理。
如果商业银行无法从央行那里得到足够“根本货币”的话,它也不愿意开释长期(股权)资金给企业或个人,只乐意开释短期(债权)资金。
获取短期资金的企业或个人,由于资金很快就要归还银行,也只乐意干一些“快进、快出、赚快钱”的事,这只会匆匆使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或楼市等投契性领域。

为了战胜这一弊端,央行必须费尽心机为商业银行供应更多的根本货币,并且担保商业银行把这些资金更多投放在科技创新型企业中。

只要能够担保这两样有效履行,我们并不用担心广义货币M2的增速有多快。

事实上,只要进入市场中的资金以股权成本为主,由于这些资金都是乐意与企业“同生共去世”、“荣辱与共”的长期资金,货币流利速率自然低落,货币乘数也会稳定在低位,M2的增速也不会高。

03

当然,这些事情的达成不会是一挥而就的。

在“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资产中,外汇占款达到21.2万亿,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有10.8万亿,而这两项资产各有各的问题。

我们先说外汇占款:

我们知道,21.2万亿的外汇占款并非以公民币的形式存在,而因此外币的形式存在,个中就包含央行持有美国的1.09万亿美元国债。
这些外汇在中国无法流利,更无法产生货币乘数,这就相称于21.2万亿的外汇冻结在央行资产中。

这样的话,开释根本货币的重任就只能交给“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上了。

我们再来说“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紧张便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商业银行为央行供应足额抵押物,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逆回购与货币工具为商业银行供应资金流动性。

当前,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商业银行把相称多从央行获取的资金投入到与房地产干系的信贷中去。
2008-2017年,国有四大行累计发放贷款253万亿,个中有88亿贷给房地产公司与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到35%。

我们对25家上市银行信贷进行剖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全部贷款的比值,国有行占30%,股份行占17%,城商行占10%,这些数据看到我内心十分忧伤。
如果哪天老百姓还不上房贷了,这不是老百姓破产的事情那么大略。

资料来源:各银行历年年报

后期,如果科技创新型企业想获取足够资金的话,就不得不从房地产信贷中逐步去“置换”资金。

而央行用科创资金置换房地产信贷必须小心翼翼。

这是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大多以地皮、房地产作为抵押进行发放的,地皮信用与商业银行信用挂钩,商业银行信用与央行信用挂钩,央行信用与公民币信用乃至国家信用挂钩,这种饕餮蛇一样平常的关系,使得地皮信用就与公民币信用乃至国家信用挂上了钩。

由于地皮信用与公民币信用、国家信用挂钩,后期中国必须以“稳房价”为主。

其一、房价不能上涨。

如果放任房价上涨的话,房地产的货币化只会引起其高下游资产价格暴涨,资产暴涨之后的暴跌,只会使公民币信用扫地,毕竟房价已经成为公民币信用之锚。

其二、房价也不能下跌。

国外一个叫费雪的,写了一本书叫做《繁荣与冷落》,该书紧张阐述一个理论——“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用这个理论可以阐明房价下跌的坏处。

该理论指出,房地产资产的缩水,导致银行下调授信额度,企业借贷本钱上升,企业为了自身运营,只能选择抛售资产,集体性抛售资产的行为会引起资产价格下跌,导致银行授信额度的进一步下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相称于:你妈讨厌你,见了你总想打你,她打了你,你也讨厌她,你妈见你讨厌她,见了你就手痒痒,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
再加上,由于地方政府的地皮财政,房价的下跌也会使地方政府债务难以为继。

当前中国的房价现实是,房地产价格无法表示其真实代价,本日标价500万,来日诰日就标价510万,房价仅仅表示为一种货币征象,即房地产的货币化。

04

房地产货币化不可取,最近坊间所热议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更不可取。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听起来挺“高大上”,实在非常大略,便是央行直接印钱给国家,用于填补政府财政赤字。

事实上,财政赤字货币化不过是臭名昭著的“当代货币理论”(MMT)中的一种。

2008年经济危急之后,许多国家央行都在开动印钞机,大力履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大幅度扩大债务规模,这种做法只会使一国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剧。

面对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两大难题,西方国家只好在两者之间做取舍。
后来,这些国家都心有灵犀地选择掌握通货膨胀率,放任发行货币的发行规模。

这种做法的后果是,超发的货币不能流入商品市场,只能流入房地产、股票、债券及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也造诣2008年以来美国长达十年的股票大牛市以及2012年以来的美国房地产牛市。

道琼斯工业指数十年大牛市

美国房屋价格指数已经超过2008年

然而,树不能长到天上去,一个国家不可能无止境地超发货币,纵然拥有货币霸权的美国也弗成,资产货币化的游戏更不会永久玩下去。

美国的日子过不好,中国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毕竟,中美两国2020年的处境与2008年已经不一样了。
2008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那么强大,乃至还是美国环球“扶持”家当的工具,中美两国才能够携手渡过危急,美国也乐于把自己的资金注入中国。

那时候,美国的环球化计策与中国的城市化计策都可以会心一笑,各取所需,没毛病。

而现在不一样了。
2020年的中国已经足够强大,美国不敢再“养龙为患”了。
这才有了美国佬接着“败家子”瑞幸整顿“中概股”,煽惑环球成本离开中国,借着疫情处处污名化中国。

对付中国而言,我们只能采纳“针锋相对”计策。

美国找中国麻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反击,美国无暇顾及中国的时候,我们也不挑逗他。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对付中国央行而言,央行一定要坚持自身政策的独立性,同时掌握货币发行规模,让资金流进该去的地方,中国经济一定要挤掉水分,补充新鲜血液。

毕竟,国家富强才是对抗统统妖妖怪魅的最强武器。

如果你以为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年夜众号: 新一代经济学人(leonbaiyunli),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