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ChatGPT爆火在脉脉引发职场人搜索和热议,AI干系词汇搜索指数达到459.31,同比增长超5.4倍,内容发布指数达到57.91,同比增长近9倍。

人工智能工程师月入六万还招不到人?_岗亭_人工智能 绘影字幕

AI人才供不应求,人才紧缺度随之增加。
《洞察》数据显示,2022年,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为0.63。
2023年1-8月,该比例降落至0.39,相称于5个岗位争夺2个人才。
在紧缺度最高的10个岗位中,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凭借0.38的人才供需比位居首位。
2023年,大模型的火爆让ChatGPT研究员岗位需求大幅增长,也跻身进入紧缺度TOP10岗位。

2023年1-8月,新发人工智能岗位量已经达到2022年整年水平。
从详细岗位来看,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算法工程师则决定了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上限。
在人工智能的热招岗位中,算法岗的需求依然兴旺。
个中,算法工程师新发岗位量遥遥领先,占比达到46.45%,自然措辞处理新发岗位量占比达到11.04%,位列热招岗位第二, 算法研究员(5.36%)位居第5。
随着人工智能技能在智能驾驶、机器人制造等领域的运用,图像识别/打算机视觉(6.68%)、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5.27%)岗位也在热招。

受供需关系影响,近两年新发人工智能岗位均匀薪资水平也显著提升。
从均匀薪资来看,2022年人工智能新发岗位均匀薪资为43817元,2023年前8个月,这一数字上涨到46518元,提升6.16%。

近两年,人工智能工程师、算法研究员、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多个核心技能岗位的均匀薪资涨幅明显,个中人工智能工程师新发岗位均匀薪资从2022年的57433元上涨至2023年8月的62911元,增长5468元,涨幅9.5%,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均匀薪资涨幅最高的工种。
其次是算法研究员(上涨4397元)和深度学习(上涨4204元)。

2023年1-8月,新发岗位的月薪TOP3分别是ChatGPT研究员、算法研究员和人工智能工程师。
个中,ChatGPT研究员以均匀月薪66244元位列第一。
在新发岗位的均匀月薪TOP10中,所有岗位的均匀月薪都超过了5万元。
这些岗位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措辞处理、打算机视觉等,都是技能门槛较高的工种。

此外,多个行业参与对AI人才的争夺。
个中,2023年1-8月,纯互联网行业成为新发人工智能干系岗位量最高的行业,占比为20.78%。
其次是新生活做事(7.99%)、游戏(7.78%)、电商零售(7.59%)、新金融科技(5.98%)等带有强互联网属性的行业。
此外,新能源汽车、智能硬件、电子等行业,也进入新发人工智能岗位量TOP10,大量招聘人工智能人才。

从企业角度看,字节跳动连续3年位居新发AI岗位量首位的企业。
但总体来看,华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子早就开始了囤积AI人才的步伐,近两年新发人工智能岗位占比逐渐低落。
而小红书、得物App等互联网中厂近两年加快了对AI人才的招聘力度,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如毫末智行、空想汽车等,也在加快对AI人才的争夺。

从城市角度看,人工智能人才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
北上深杭广新发岗位量占全国88%。
个中北京新发人工智能岗位占比达36.46%,位居全国首位。
其次是上海,占比26.80%。

人工智能领域在招聘中,对人才哀求是履历丰富且学历高。
2023年1-8月,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岗位中,有42.19%的岗位哀求具有5年以上的履历。
而高达95.88%的岗位哀求应聘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个中,哀求硕士或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比达到了44.17%。

2023年,ChatGPT的走红引发AI创业狂潮,自3月开始,AIGC新发岗位量涌现大幅增长,尤其是在大模型创业潮的推动下,大厂、独角兽公司纷纭进场,争抢人才,使得4月AIGC新发岗位量暴涨近2倍。
到了下半年,新发AIGC岗位量趋于平稳。

2023年1-8月,AIGC新发岗位均匀薪资呈现出上涨趋势。
到了2023年3月,AIGC新发岗位的均匀月薪已经超过5万,达到了52472元,这比1月的47015元上涨了11.6%。
从6月开始,AIGC新发岗位均匀月薪稳定在6万旁边。

2023年1-8月,在AIGC新发岗位量TOP10的企业中,字节跳动成为新发AIGC岗位占比最高的企业,占所有AIGC新发岗位的3.24%,新紧随其后的是小红书,占比为3.08%。
领衔大模型技能研发的企业:华为( 2.76%)、阿里(2.68%)、百度(2.22%)、腾讯(1.77%)亦在榜。
新金融科技企业蚂蚁集团(2.5%)、新生活做事企业美团(2.29%)、电商零售企业得物App(1.59%)同样进入了TOP10。

清华大学深研院创新创业导师、前华为环球高端招聘总监吕昕蔚表示,AI时期是下一个堪比“互联网20年”的机遇,绝大部分人会由于科技的进步而受益。
只要你创造的代价远远大于公司支付给你的本钱,你就不会被替代。
同时吕昕蔚指出,重复性标准化事情,人类比不过机器。
但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同理心等意识都是现在的大措辞模型所不具备的,也是职场人努力提高的方向。

南方+ 叶丹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