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哥读了这么多年书,这两天被一张图给羞辱了。

国产智商税有多缺德你根本想象不到_量子_波动 AI简讯

量子?颠簸?速读?

一听就以为,是种深不可测且带着玄学气息的高等技法。

等机哥看到技法展示,更是震荡我妈……

一群小朋友,工工致整地坐在课桌前,刷刷刷地快速翻书,就可以轻松把书读进脑袋里。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在某机构举办的一场速读比赛中,我们看到小朋友把眼睛蒙上,还是可以阅读。

这么牛x的技能,为什么当年没见告我?!

机哥小时候要学会这个,哈佛剑桥斯坦福,岂不是随便我选?

带着倾慕,机哥又仔细地看了看量子颠簸速读的技能简介:

利用 HSP 高感知力进行量子颠簸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 分钟看完一本 10 万字旁边的书本,并且可以把内容完全复述出来,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可以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天……1-5 分钟可以看完一本 10 万字旁边的书本。

照这么算,咱 40 秒可以读完《论语》,两分钟读完《老人与海》?

即便是 73 万字的《红楼梦》,也只要半个多小时??

我tm……

机哥先按住内心的质疑。

找来一本书,想亲自探究一下量子颠簸速读的可能性。

这本书不算厚,里面的字还挺大,图文并茂。

为了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效果,机哥严格按照***中的速率翻书,并用相机还原我眼中看到的画面。

大概是这个效果:

来,见告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个鸡毛啊!

别说把整本书的内容看完,里面哪怕一个字、一张图我也没看清。

这所谓的“量子颠簸速读”,要么是发明这项技能的人脑筋有问题,要么是我脑筋有问题。

说到这里,隔壁八弟及时提醒了我。

“你看不到,不代表别人看不到,说不定是由于你没学会他们的方法呢?”

也对,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机哥又看了看他们的技能简介。

原来,量子颠簸速读,并不是纯挚用眼睛去看书。

而是要去“感知”一本书。

怎么感知呢?用的是一种叫做“HSP 高感知力”的技能。

这是个啥?

机哥检索了一番,原来 HSP 是“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的简称。

字面意思是“感官知觉增强”,某些机构翻译成“高档觉得认知”。

听起来很晦涩,这么说吧,感官知觉便是我们俗话说的“五感”:视觉、听力、触觉、味觉、嗅觉。

而 HSP 便是增强五感之外的觉得,实现的一种高档感知能力。

机哥在某家教诲机构的官网上,找到了 HSP 的效果简介。

里面说,通过 HSP 演习,可以促进左脑和右脑的平衡利用,使得旁边脑的“信息高速公路”更加通畅,事情效率倍增。

瞧瞧这打油诗写的……

好厉害!
问题来了,怎么学?

机哥创造这家机构,曾举办过一次“HSP 超感知 + 体能拓展夏令营”。

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收费 6800。

在这三天的“超感营”里,孩子们将会受到“超感知”培训。

机哥摘取一段他们先容的“黄卡演习”,给大家康康。

知道你们读不下去,总结一下实在就两句话:

黄卡演习是“颠簸速读”、“摄影影象”等课程的根本演习内容。
黄卡便是黄色的卡,加个蓝点。

好,知道了黄卡是什么,接下来开始演习。

文章很细心,分阶段教你该怎么做。

这项演习终极要达到的目的是:引发出人的“内视觉”。

我天……又来一个专业名词。

所谓“内视觉”,他们打了个普通易懂的比方。

做梦的时候,你并没有伸开眼睛看东西,但是脑中却涌现很多真实的画面,这便是“内视觉”。

通过黄卡演习,我们不须要睡觉,就能用“内视觉”看到想看到的东西。

噢!
我懂啦,这不便是开天眼嘛!

孩子们练得可负责了。

而且,备受家长好评!

既然大家都说好,机哥就沉下心,按照他们列出的步骤认负责真地进行了“黄卡演习”。

只觉得头昏眼花,模糊约约脑筋里有张卡片的残影。

难道,我成功开启内视觉,实现脑屏成像啦?

机哥再次拿起那本书,寻衅量子颠簸速读。

结果……

WQNMD。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些所谓“脑力开拓机构”的创造力,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

除了量子颠簸速读……

他们还开拓出“蒙眼识字”、“超感心像力”、“摄影影象”、“无字天书”等课程。

听名字我就被深深震荡。

蒙眼识字

这个很好懂,便是把眼睛蒙住,还是可以识别出头具名前的字。

超感心像力

超感心像力,是利用上文提到的 HSP,开启潜意识,让人能清晰看到大脑中的心像。

摄影影象

摄影影象,是利用右脑的图像处理能力,把大段的笔墨转化为图像摄入脑海,定格并长期保存在影象里。

这个咱不怼,算是听起来相对靠谱的一项。

无字天书

这个是最夸年夜的。

所谓无字天书,便是让孩子听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

据称是一种“分外的波段”,就能影响脑电波,让孩子接管能量。

这些听起来玄学至极的“全脑开拓”课程,学费动不动就得上万块。

机哥可以很不客气地说一句,都特么是智商税。

话说回来,机哥以为这些故弄玄虚的机构,也挺不随意马虎的。

科学界每每有什么趋势,他们都得绞尽脑汁蹭热点,想出一大堆酷炫名词。

前有石墨烯XXX,后有人工智能XX,这两年又盛行量子XXXX。

哪怕产品本身,跟量子八竿子都打不着,但没紧要,总有人会信。

机哥不想用“收割傻子”来嘲讽家长,毕竟家长们也不随意马虎。

每时每刻都活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之中。

补习班、培训课……只假如为了孩子的未来,甭管花多少钱,哪怕自己喝稀饭也得割肉。

只是有些父母辨别能力确实较差,迷迷糊糊就把钱塞进了,这些不正规培训机构的兜里。

当然,最不随意马虎的还是小朋友们。

为了实现老师口中的神技,他们还得合营“演出”。

机哥找到一段小朋友“用耳朵听字”的***。

老师拿出一张写有汉字的纸条,让小朋友贴在耳朵上“听”。

机哥仔细看了全程,创造他“听”出精确答案的方法……

实在是找机会斜眼偷看。

他们哪懂什么量子力学,高档觉得认知?

他们只知道爸妈把自己送到这儿学习,哪怕不能理解学的是什么,也只管即便完成“大人们”的哀求。

你看看孩子们天真的面庞。

这样做,良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