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少校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人工智能少校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无人机能否靠算法击落人工战机

无人机能否靠算法击落人工战机,人工智能 小学 AI快讯

目前做不到,但将来终有一天会的。无人机目前由于不能发射空对空导弹,所以还无法和人工战斗机对决。

一战期间,英国的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

这一大胆的设想,具有里程碑性质。立即得到英国军事航空学会认可。由A.M.洛教授率领人马进行研制。

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

由于无人驾驶飞机对未来空战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都在加紧进行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工作。

无人机属于遥控武器之列,其必须由操作人员选定目标并激活、瞄准和发射武器。

研制攻击无人机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德国的“达尔”攻击型无人机,已经能够有效对付多种地空导弹,为己方攻击机开辟空中通道。而以色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具有自动搜索、全天候攻击和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与有人驾驶相比,无人机更适合“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

无人机的出现,可以使人有条件在几千里之外,像打游戏一样,操作电脑,轻而易举的击杀敌方目标。

如今年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抵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机场,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副司令官穆罕迪斯前往接机。

苏莱曼尼和穆罕迪斯两人乘一辆SUV车内,另外一辆SUV内坐着保镖,离开机场不久,就被美军MQ-9型无人攻击机锁定目标,发射了4枚激光制导“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全部击中目标。

目前无人机除了可以发射火箭弹,导弹等攻击型武器,还普遍具有了隐身功能。其作战能力正快速向人工驾驶的战斗机或轰炸机 逼近。

我国空军目前装备的“攻击-1”型无人机,被誉为信息化战场的“新宠”。可以担负战场侦察、监视和攻击、毁伤效能评估等任务。并配备有激光指示器等光电侦察监视设备,可以发射导弹并且为其他飞机或制导武器提供目标指示,已经可以投入实战。

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人机现在还仅停留在发射空对地导弹阶段,不能发射空对空导弹,进行空战。

这是因为,无人机机动性不好,没有装备搜索雷达,对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战斗机难以准确定位跟踪,即使发射空对空导弹也难以命中目标。加之难以区分出敌军、友军,不具备发射空对空导弹的现实条件。

所以说,目前的无人机虽然受技术水平条件的限制,已经形成一定的战斗能力,但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驾驶的飞机作战。

这就好比智能自动化驾驶汽车,虽然现在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是离完全做到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无人机全面超越人工驾驶飞机是一个趋势。这是因为人工驾驶成本高,危险性大,除了作战飞机本身的性能,和飞行员的个人心理素质、技战术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而无人机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无人机的发展,军用和民用其实是同步进行的。当无人机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战斗机时,估计到那时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无人驾驶时代。

其负面作用就是:战争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一些战争狂人发动军事冒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现在的无人机,全部靠的是主机的远程控制来进行的。

看过红海行动的朋友都知道,海军军舰上的无人机发射,靠的是之前预设的目标与飞行过程中飞行程式的设定,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主机对其进行临时干预,这样无人机就能有效准确的完成任务,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失。

在无人机运行过程中,预先设置的飞行程式很重要,这里面有人工智能的影子,更有处理情况的预先输入。它会模拟程式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去处理问题,因此,如果无人机遇到人工战机的时候,完全有能力将其击落!

走围棋不一样,人是会犯错误的,比如你计算题算多了,看到2+3或者是3+2都有可能写成六。走棋也是这样子,可能会走眼,一不小心会形成失误。但计算机不会,不可能有计算机算太久了,2+3变成六。如果将来无人机能够击败有人机。那也是未来的事情。现在估计还不太可能。因为人会疲劳,机器不会。

神舟五号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天地间。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飞天之年,他38岁。

在他的英雄事迹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26秒。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熊熊火焰直刺苍穹。在地面人员眼中,发射十分顺利,但杨利伟却感受到了死神的迫近。

火箭在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舱内的一切,连同他自己都开始急剧振动,更可怕的是,这个震动叠加了8个G的负荷,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震碎了。这是杨利伟在地面上成百上千次训练中从未经历的,他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杨利伟咬紧牙关。共振似乎是太空在考验这位来自中国的首个造访者。所幸,不适感很快减轻了。

飞天之路艰险,许多不可预知因素是地面无法完全模拟的,低频共振就是其中之一。飞船舱内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会与人的内脏产生剧烈共振,直接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科研人员虽然料想到并做了相应处理,杨利伟经历的却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共振持续了26秒。如此短暂,又如此漫长。它来势汹汹,却没有阻挡中国航天员征服太空的脚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曾这样评价:26秒,是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航天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

身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航天员除了要认真训练、完成任务,他们甚至要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

宇航员是杨利伟。

1983年,杨利伟考进保定市空军第二预备学校。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88年加入中国***。

1995年9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获中央军委批复,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1997年4月中旬,他在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的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成为其中的一员。

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由空军少校军衔改为陆军少校。2000年晋升中校军衔,认真努力,孜孜不倦。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杨利伟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

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完成首次载人飞行试验;在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有效载荷提供相应的试验条件;确保航天员和回收的有效载荷在完成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在飞行过程中,一旦遇到重大故障,在其他系统支持和(或)航天员的参与下,能自主或人工控制返回地面,并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飞船的轨道舱留轨进行空间应用实验。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现在虽然已经不再亲自在前往太空替我们探索宇宙了,但他正在做的事情也许是更加有意义的,那就是不断的培养新的航空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提出建议,这对其发展与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目前依旧处于一线。我国航天事业今天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航天人们辛勤的付出脱不开关系,而这些航天成果,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

神舟五号顺利升空!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的杨利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不过,飞船的升空意味着他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能够成为首个载人航天飞创的乘客,杨利伟自然是感觉非常光荣的,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个踏入太空的人,他要面对的都是未知,各种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飞船出现问题。

杨利伟

杨利伟,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央候补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20年12月18日,入选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排名57。

宇航员是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物品包括: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会旗、一面联合国旗帜、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的农作物种子等。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谁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2005年10月,我国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太空航程不仅实现了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它是一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它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费俊龙和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运行76圈,历时4天19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轨道舱留轨运行了707天,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为长寿命空间飞行器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神舟六号发射对中国航天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我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对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神舟6号的航天员是杨利伟先生,他是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也开创了中国人登上太空的先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用生命探索着中国人的航天之路,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杰出贡献。

神六人物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于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农历41岁的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少校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少校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