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对象应用和商业化的3点思虑总结_产物_用户
不过这周总结了自己这一段韶光对AI实践的思考,结合商业化能够看的更深一点:
本文紧张包含以下内容:
产品不是方案出来的,是蜕变出来的AI生态位:帮助人办理某个环节的问题,而不是取代人流量的获客细节要做深,一个一个细节决定成败一、AI PPT产品先容输入主题,AI一键天生PPT。
这便是AI PPT产品所供应的能力,帮助你快速搞定一个还不错的PPT模板,方便你的PPT制作过程。
AI天生大纲
挑选模板
根据大纲和模板天生PPT
根据AI天生的PPT进行细节调度
做一个还不错的PPT只须要4步,比拟之前做PPT来说真的方便了太多。
但这样的PPT质量高吗?要看你须要的场景,有的场景下不得当、有的场景下很得当。
这是AI PPT最核心的能力,它还有其它各种模板库和编辑的能力,但这些并不敷以很打动用户,核心让它火起来的是+AI,没有AI这款产品可能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二、产品不是方案出来的,是蜕变出来的
AI PPT并不是一开始就跑的很顺,然后有了AI之后追风逐电大杀四方的产品。
它实际上刚开始跑的平平过,并不是那种出色的王牌产品。
究其缘故原由,它和稿定设计做PPT没有任何的差异,同时模板库也没稿定设计、创可贴丰富,用户有什么情由选择这款产品去进行付费呢?
工具是用来节省用户韶光的,那它和其它的PPT工具比较,实在没啥太多的上风,乃至从内容模板的角度来看它是被其它产品拉开的。
那这个产品放在22年底的韶光来看,是一个能够跑到几千万营收的一个产品吗?
不能,这个产品在商业化上的痛点不足。
它只是即时设计的一款二级产品而已。
那他们是武断要做AI功能,一定要做一款AI爆款的PPT工具火起来的吗?
也不是,是全线产品+AI化,然后创造PPT工具+AI之后体验真不错,产品一步步蜕变成了一个非常赢利的一级产品:AI PPT。
结合这个点再看看各种现在我们手机里的王炸产品,它们真的一开始便是设计成王炸产品的吗?
是各家厂商决定我们要做一款上亿用户级别的产品,然后这个事情就能按照人的思路跑出来了吗?
实际上它们都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蜕变出来的。
为什么是这些公司蜕变出来这些产品,远比这个产品为什么能做成爆品更值得关注。
那AI PPT这家公司做对了什么?
瞄准自己的生态位做了很多偏设计类的产品,对各种细节去做到极致的深,及时的拥抱了+AI。
一套好的干工作的方法,听起来彷佛跟字节的APP工厂逻辑有点像。
这里边给我感触比较大的一点是,真的要切换到灯式思维了,你只须要清晰自己的目标,然后把自己干工作的方法论建立一个好的反馈优化机制,然后便是不断去试错不断去践行。
尽最大可能做好自己该当做的事情,坦然接管结果的成败,多给自己一点等待正反馈的韶光。
很多事情都是急不得的,如果AI PPT这个产品在22年猖獗追求ROI,猖獗哀求一个月几百万营收,可能现在这款AI PPT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AI生态位:帮助人办理某个环节的问题,而不是取代人
AI PPT在这一点上想的非常清楚,它便是帮助那些做不了多少次PPT的用户、又不是须要特殊精美质量、又想节省韶光精力的用户来完成PPT的制作。
它不须要去和WPS去竞争谁的PPT模板更精美,它只须要去吃好PPT市场中层的用户就好了。
如果它想取代WPS、office,那这个产品它也做不堪利,AI的能力实在还是有所缺失落的,同时前两者的模板库先发上风也让AI PPT追上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如果说它想完备替代人,做一个高质量的PPT,那这个产品也是没戏的,AI根本就替代不了人。
但换个思路,我只去知足一小部分用户的一部分问题呢?
比如说让他们快速拥有一个基于自己选题的PPT模板,然后再他们再自己去做文案细节的调度。
帮助用户办理PPT模板的问题,减轻用户在PPT制作某一个环节所花费的精力。
这个需求AI能够实现吗?
当然能实现,AI能够理解选题,然后根据prompt调试天生PPT大纲和笔墨,然后合营已有的PPT模板库,一个高质量的PPT模板只须要1分钟就可以搞出来。
用户只须要后续将PPT的各种笔墨做调度就行了,不用再在模板中痛楚了。
AI不取代人,AI只帮助人办理某个环节的问题。
我最近在公司大量进行了AI实践的运用,创造AI在运用上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
人和AI如何各司其职,整体workflow的拆解是核心
AI来了,人们总是想着AI可以替代人,可以办理统统问题,但是从最随意马虎被AI替代的客服角色来看。
客服AI能取代客服吗?取代不了,但是能当客服助手,可以代替传统的搜索逻辑,更加高效的给人供应客服知识库的内容。
客服AI助手帮助人办理过去资料找不到的问题,让人之前能够办理用户的问题从10个提升到20个,那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什么呢?
还是人。
人的态度、人的主不雅观能动性、人愿不愿意做好这个事情,团队的代价不雅观。
AI是做加法,而不是取代人的,在未来1-3年AI也绝没有完备取代人的可能性。
团队的宣扬是AI来帮助我们办理问题,我们一起帮助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帮助公司获取更大的收益,+AI来产生更大的代价。
拆解整体的workflow,把AI镶嵌进去,之前做不好的,有了AI能做了,整体效率提升了,业务可以往前跑的更快了。
而不是AI可以替代everyone,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要遵照发展规律,循规蹈矩。
四、流量的获客细节要做深,一个一个细节决定成败
这块我在过去阅读的实在不太深,以是对我来说整体还是比较拓展眼界的。
Guest老板跟我们说,一个产品的名字起的不好,转化率可能会差上一倍,一个能够跑通的商业模型可能由于名字问题就彻底跑不通了。
比如说SEO,如果你的名字能够覆盖你的竞品的一些词组,那你的竞品的各种SEO流量都会带给你流量加持,如果你起一个吊炸自然则没什么用的名字,那你能够通过SEO蹭到的流量可就少了很多。
可画的SEO做的就很深,它们的PPT模板和检索quary做强匹配,直接通过SEO然后landing到PPT页面,流量直接从谷歌搜索入口落地到可画,它们所有的PPT都去做了这个事情。
细节,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那些看起来实在没那么主要的事情,末了会深深影响产品的结果。
最近在做AI产品上连续去拾起来之前的思路,去看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一条一条的翻记录。
比如说我们实在以为黏土AI很火,那这个能力推给用户,它尝鲜后会以为不错吧。
结果它看到黏土AI之后以为我们做的有点丑,反而可能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为什么会这样?
宣扬海报给的是一个酷炫高阈值的黏土AI风,而不是一个沙雕黏乡俗。
但如果我看数据的反馈是什么呢?
用户的诉求还不错啊,他们用的挺愉快的,但实际上他们50%以上以为做的有点丑都吐槽了。
连续去不断深挖吧,去尽可能的把核心细节点都关注到,或许一两个点没什么影响,但终极凑一起会影响全体产品的终极结果。
五、结语
写完这篇文章,觉得对AI的整理思考和实践又捋顺了很多,我自己以为我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践行后互换,互换后复盘,复盘后输出。
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没有践行理解没法听懂大家在互换过程中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0prompt是趋势,按道理讲自己写提示词做PPT不挺好的吗?
但真实的小白用户便是0 prompt需求,而不是自己费个半天劲去写提示词。
作者:云舒,一个爱折腾的产品经理
本文由 @云舒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不雅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供应信息存储空间做事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