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科技前哨和大家先容过机器人驾驶员,通过人掌握机器人完成各种困难任务的组合,本日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另一种人和机器协作的模式——人工外骨骼。

人工外骨骼:钢铁侠的铠甲出现在工厂里|前哨_骨骼_技巧 绘影字幕

人工外骨骼大略说便是装在人身上的机器人设备,是科幻小说中的常客,钢铁侠身上的机器铠甲实在也属于人工外骨骼的一种,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力气,承受更大的重量。

如今这项技能已经成熟,在工业流水线、医疗康复领域都有采取,具备了大规模运用的潜力,本日前哨就和大家一起理解清楚人工外骨骼技能格局,面对的紧张问题,未来会如何发展。

1.人工外骨骼的历史

最早的人工外骨骼是俄罗斯人尼古拉斯·亚格(Nicholas Yagn)在1890年发明的。
这套机器装置利用弹簧和机器构造,能够在利用者移动时重新分配重量,减轻人在行走、跑跳时的能量花费,不过它本身重量过大,弹簧只能被动供应助力,终极没有得到实际运用。

1917年,美国人莱斯利·凯利(Lesley C. Kelley)发明了新的设备,希望采取小型蒸汽机驱动线束主动供应助力,结果同样失落败了。
显然这时的技能储备并不到位。

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工外骨骼随着电机技能发展迎来了一次大的飞跃。
1965年,在通用电气和美国陆军海军的帮助下“哈迪曼一号”人工外骨骼设备推出,这套设备采取液压系统供应动力。

康奈尔航空实验室的尼尔·米森(Neil J. Mizen)则发明了另一种全身动力外骨骼,这套外骨骼用上了机器人的标配伺服电机,能相应人体活动供应力量支持。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和技能的进步使该领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不过受限于电机大小、供电需求,很长一段韶光外骨骼的运用紧张在康复领域。

1970年代末,手臂外骨骼被开拓出来,被归类为纠正器,重点是供应手臂支撑。
1980年,新的腿部装置“机器腿部推进赞助装置”得到专利,用于帮助腿部伤病人士规复行走。
1990年代,真正类似科幻作品的全身外骨骼产品被开拓出来,采取液压系统供应动力,微处理器掌握实行器,已经有了本日人工外骨骼的雏形。

2.人工外骨骼的现在

到了21世纪,得益于人工智能、打算机仿真、电池等技能的发展,人工外骨骼也大为受益。

以伯克利研发的下肢外骨骼(BLEEX)为例,这套设备采取液压实行器和微控方案,利用CAD软件仿照创建,减少了很多原型开拓韶光,终极产品能够额外供应75公斤的支撑力,在快走、慢跑场景下已经可以大幅降落利用者的氧气花费。

根据Scopus的数据,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共揭橥了3147篇关于人工外骨骼的期刊论文;2016年至2020年期间增加到了5244篇。
大量研究都涉及人工智能、仿真仿照等技能。

如今的人工外骨骼更是直接应用到了生产之中。
德国仿生公司推出的Cray X全连接外骨骼系统,在传统人工外骨骼的根本上集成了AI软件,主动供应助力的同时,还拥有智能安全陪伴功能,可以监测佩戴者的不良身体姿态,提前预警疲倦。

这套外骨骼还拥有OTA更新能力,开拓商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更新来不断改进产品。

2019年来,宜家一贯在欧洲仓库中利用Cray X外骨骼,保护其工人免受侵害;宝马德国分公司的工人在改换轮胎时利用Cray X来保护背部肌肉,避免后背长期借力导致拉伤。
德国仿生目前正在与包裹递送公司DPD进行测试,看看这套设备能否用在20公斤以上的包裹搬用中。

德国仿生公司统计,Cray X可以为企业减少25%的病假,为每位工人每小时供应1吨以上的动力赞助。

***加载中...

3.机会和寻衅

根据天下卫生组织统计,205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损伤等成分,将有20亿人须要活动赞助设备,不少人认为届时人工外骨骼会有大的市场展开,不过要做到这点,人工外骨骼技能还须要迈过几个难关。

首先,须要更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构造设计,为用户供应更个性化的赞助。

在康复、工业等场景中,人工外骨骼须要供应的赞助场景比较固定,稍作开拓就能呈现很好的效果。

生活场景中,人的活动模式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手臂、腿部是非也都有不同,如今的人工外骨骼的底层驱动大多还是模版化的,没有用上人工智能算法,缺少灵巧性。

在实验室、工厂的有限环境中赞助功能还毕竟稳定,在户外测试或测试条件略有变革时常常涌现故障。

其次,硬件技能的制约还须要改进。

如果说人工智能还是个开拓问题,那么硬件的制约则是真正的短板。

这当中电池续航的问题最为关键,在康复场景中,不少人工外骨骼利用的是电源供电不须要考虑电池问题;工业场景中,常日都有供应快速换电装置,但常规利用中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如何让赞助设备足够长的供应做事值得研究。

昨天我们提到的电动车能量回收方案或许能给一些启示,网络用户常规活动的能力,在关键时候供应赞助可能更有代价。

末了,如何超过需求裂谷,让大多数用户接管,这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国外机构统计,大多数普通人对赞助机器设备都还比较排斥,高达75%的用户谢绝利用上肢赞助设备,由于他们以为不舒畅、功能不敷,如何迈过这道难关,不能大略依赖技能,必须找到真正的需求痛点才有望将新技能引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你以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和穿在身上的人工外骨骼,那种新技能会更快进入到我们身边呢?

以上便是本日的内容,希望你能有所收成,如果你喜好我们的节目,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来日诰日再见~

科技前哨,每天都为你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