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异_人类_人工智能
当代人工智能技能日月牙异。人类在期待的同时又抱有一丝担忧,期待的是通过人类智能的发展,更快速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担忧的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将人类取而代之。
要弄清楚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谁强谁弱,必须从两者的源头去把握。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就算再发达也只是人类改造天下的工具,而不能成为人类领悟天下的工具,这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实质差异。
古代人神往上天飞行,这种欲望相对付当代人轻而易举,由于坐飞机就可以实现。从农人用锄头刨地到农业全面机器化、从日行数十里到日行千万里,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利用工具不断发展的过程。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比人类强很多,在某些方面确实如此,就像很多动物和人类制造的交通工具一样,在速率方面肯定要比人类快很多。实在人工智能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强于人类,但是这决不是所谓的超越。
从构造形式去认识,人类是有机生物,而人工智能则是无机物,两者在形成条件和形成根基上都有质的差别。人类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大认识功能,大脑便是三种功能的强大结合体,而人工智能只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产物,实质上还只是人类用来认识和改造天下的工具。
从情绪体验方面去认识,人类是感性动物,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七情六欲等等。人类不但有情绪体验,人类还故意识、有理性、有心态、有领悟、有思维、有灵魂、有境界、有聪慧等等。这一系列的能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
从思维理性方面去认识,人类是聪慧的标志,聪慧只有从人类大脑中才能生出,除此之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人类可以通过学习儒学知识而得到儒家聪慧,以此来提升自己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化。在佛学中,人类以禅定和戒定的办法领悟佛法的聪慧。在道学中,人类通过悟道而去领会道学的聪慧。
从把握办法上面去认识,人类能够以知识、艺术、宗教、科学等基本办法去把握天下。而人工智能则没有这些能力,人工智能只有在接到人类指令的情形下才能开始事情。
人工智能不具备主体的能动性,无法体会和表达情绪,因此就无法创造艺术。
由于人工智能没有理性思考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成为像老子、庄子、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等这样一些伟大的哲学家。
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那种领悟力,因此,它不可能像人类那样通过领悟佛法而修成佛,更不可能像历史上的那些高僧一样,著写出像《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等一系列的佛法经典。
人工智能虽然在数据存储量和处理数据能力方面远远大于人类大脑,但是要知道,这种能力不是能动性的能力,只是与人类大脑知性功能的一种仿照办法。
不论是高速行驶的汽车火车,还是当下的信息网络科技,都是人类与天下打交道的有力工具,人工智能也被包括在个中。无论将来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何种高度,那也绝不可能跳出人类利用工具的范畴。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