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学习掀起热潮以来,就有一个对等的话题随着火了起来,那便是「人工智能研究是否存在泡沫」。
更有人担心我们还会迎来又一次的「人工智能寒冬」——如果人工智能「忽悠」不动了,那么人工智能的研究资金就会面临枯竭的窘境,一些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公司搞不好也要被骂成骗子公司。

人工智能领域真正令工资难的工作原来是……_人工智能_机械人 智能问答

当然,目前就有很多炒作和负面宣布环绕着人工智能。
就拿那些声称 Sophia 是「第一个人工智能公民」的来说,它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奇怪的木偶脑袋挂在一个谈天机器人上:

- 「专家们已经制造出了能形成人类般感情的机器人」 - 不好意思让大家失落望了,木偶戏理解一下

纵然深度学习最近取得的提升还并不是真正的智能,也不能让我们间隔「强人工智能」更近,不过深度学习还是为我们的研究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的。
它在真实落地的产品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真实天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供应帮助,比如谷歌翻译:

以是,无需再摧残浪费蹂躏口舌辩论我们是否处于人工智能的泡沫之中了。
相反,我们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个我们都能意识到的问题上 —— 有那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宣布都利用了惨不忍睹的配图!


无图无原形,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爆炸图」究竟是好还是坏呢?我说不好……

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都有这样的图片——便是一个发光的脑袋,里面源源不断地涌出电脑的能量。
(不得不说,这还真的是一个用电的大脑)

我猜这些编辑创作这些文章时的脑回路是这样的:没有图片的故事多无聊啊,而且用图解释人工智能的观点也比较困难!

但是,下面这样的一个机器人用手指戳键盘的示意图也太差劲了吧。

全体人类历史催生了这统统 —— 一个可以按下空格的机器人

另一个曾经被屡试不爽的套路是,捏出一个 1998 年的古老的通用 3D 机器人模型,然后将它直接粘贴到电路板的上方:

你能觉得到这个机器人会思考吗?还不清楚?再仔细看看吧,我们不是明明在这个电路板上 Ps 进去了一张大脑的图片吗?在左下角还打上「人工智能」的水印呢…

说句公道话,我打赌这种设计工为难刁难于图形设计团队来说也不怎么有趣。
我能想象到设计师们目光呆滞地盯着电脑好几个小时,试图用四五百种方法来表达「人工智能」的情景。

但是,看看下面这幅图。
这幅图的设计师一看便是直接在一幅 iPad 的图片上粘贴上一个山寨版的 Adobe 图标,然后加了一个 bling bling 的 ET 的手指在上面就完事了,切实其实是在敷衍:

人工智能***的配图已经广为人所诟病,劣质图片泛滥成灾。
只要你在谷歌***上搜索「AI」,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看啊,我多么喜好和机器人握手…… 如今的机器人是多么聪明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谁呢?在组团跟风之前肯定是有个首创了这种诡异画风的人的吧。

我猜这最有可能是机器学习的先驱大牛——吴恩达(Andrew Ng)!
他在学术生涯中颇有建树;他不仅仅创建了谷歌大脑,而且还可能比任何人都投入了更多精力见告程序员机器学习是如何事情的,大家都说他是一位年夜大好人!

但是,尴尬的是,他也同时要为利用这张糟糕的图片推广机器学习而卖力……

呃…… 实在如果机器人也要考学位什么的,真的还是挺可怜的……

结果便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天下变成了这样子,你在谷歌中一搜「AI」这个单词,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嗯,我以为我们是时候要表明态度了!
不然这些恐怖的媒体就要越走越远了……我们不再想要发光的电路板,不再想和机器人握手,不再想看到那些生硬地写着「AI」的毫无意义的电路板了!

或者,至少我们可以开始利用现在最好的这些机器人图片作为配图,弗成吗?

以是,如果你是那些可怜的、不幸的图形设计师中的一份子,您本日可以歇歇了。
由于……我这里免费向你供应一张极好的配图!
请看:

(聪明的你一定看得出来这张配图里又有多少我们刚刚吐槽过的东西)

(完)

via medium.com/@ageitgey,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