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没想到!成都人工智能产值一年内激增140%!但也存在这个问题……_人工智能_成都
川不雅观*** 徐莉莎
今年3月
成都获批培植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这可是一块国家级的牌子!
这一批统共才4个
科技部还亲自给成都划了重点
充分发挥成都人工智能领域运用处景多元、科教资源丰富等上风,加强人工智能根本研究和前沿技能研发,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聪慧医疗等场景加强运用示范,造就以行业领悟运用为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
半年过去了
成都人工智能家当发展如何?
这份报告为你划重点!
10月27日,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成都站启动会暨中国(成都)人工智能家当CEO大会举行。会上,四川产经智库“雨前顾问”历时半年完成的《成都人工智能家当创新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
首先,这是一份提气的报告
→ 从家当格局来看
过去两年,成都人工智能家当走出了一条上扬线——人工智能核心家当产值从2018年的5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20亿元,2020年有望打破200亿产值。
人工智能干系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以百度、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以川大智胜、四方伟业等本土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
→ 从创新成效来算作都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源、知识创造、根本举动步伐、家当活力等五个维度,均居全国前十强。
人工智能家当创新发展多维评价 (第一梯队城市)
这里面,创新环境指的是政策支持、宏不雅观经济发展、开放互换。
发展人工智能,成都是负责的!
成都邑为人工智能专门出台了3项专项支持政策和10余项综合支撑政策,还在2019年7月出台首批人工智能运用处景机会清单。
创新资源更是非常丰富。成都有高校56所,两院院士32人,人才可得到性中西部第一。2020年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还新增备案了“人工智能”专业。
环绕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延展运用、医疗康健、智能安防等领域深耕,形成了成都人工智能家当的特色方向,展现了发达的家当活力。
这当中比较难明得的是“根本举动步伐”,它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铁公基”,而是指光缆通信网络、算力等信息根本举动步伐。
成都信息根本举动步伐有多牛?
数字来说话:
培植中的成都超算中央
估量可得到同期国际TOP500排名第8旁边;
成都邑城域网出口总带宽16.68T
率先建玉成国首个千兆省会城市;
5G基站已达2.4万余个
位列全国第五
……
正是这些创新要素
促进了成都人工智能家当
在过去两年中迅速发展
→ 从市场前景来看,成都已基本完成市场教诲与意识唤醒阶段,即将进入规模运用周期。51.5%的企业捋臂将拳,操持或已经支配人工智能,七成企业认为人工智能技能已较为成熟。
企业人工智能运用所处阶段
从人工智能家当集群状况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集聚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报告认为,在中西部地区,成都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集中了大批上风资源,是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聚拢中央。
成都与三大聚拢区的差距在哪儿?
一张图可以解释问题
据统计,2019年景都人工智能专利数1249件,仅占1.5%。在“知识创造”这一单项中,成都排名为全国第七,远低于北京、上海、南京、长沙、广州、杭州等地。
也便是说,成都在专利和自主产权方面仍需加强。这一现状恰好与成都在人工智能家当链上的分布相呼应。
补课韶光到
人工智能家当链包括三层:根本层、技能层和运用层。
根本层是人工智能家当的根本,为人工智能供应数据及算力支撑;
技能层是人工智能家当的核心,包括算法理论、开拓平台和运用技能;
运用层是人工智能家当的延伸,面向特定运用处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办理方案。
从上图可以直不雅观看出,成都的人工智能家当是倾向运用型的。
运用层企业占比高达56%,以研发和生产机器人、聪慧医疗产品等为主;
根本层领域企业数量次之,占比为30%,企业核心业务紧张为芯片产品、打算模型等;
技能层领域企业数量最少,占比为14%,紧张集中在人脸识别、打算机视觉两大方面。
这也是为什么成都的专利数量会相对偏少,做技能层的企业少了呀!
那么问题来了
这对成都人工智能家当
长远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业内人士在接管
川不雅观***采访时表示——
底层技能,决定了地方家当发展韧性和所处的竞争力高度。打破了核心技能,才能在运用领域有长足的发展。
成都目前1.5%的专利占比,与综合评估的家当地位是不匹配的。成都拥有大量的高校、人才和运用型企业,但1000多个专利的量,和北京、上海动辄几万的专利数量相去甚远。这解释我们底层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调动起来。
当前,国外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霸占紧张市场。第四范式副总裁何瑛说,天下上70%以上的人工智能运用,是建立在谷歌Tensorflow算法之上。很多海内的人工智能模型、运用和数据都在外国深度学习框架上运行。如不加强底层创新,未来被“卡脖子”的风险会愈发加剧。
也有专家认为不必为此困扰。人工智能底层研究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哀求极高,不是海内每个地方都须要来做。做好根本层和运用层,同样可以霸占一席之地。
目前,海内子工智能研究顶尖人才都聚拢在几家头部企业。第四范式的400多名技能职员中,最底层的算法科学家就有100多位。何瑛举例,一个人工算法的博士生,年薪已经高达100万元。
情形并非那么绝对。理解到,中科院成都打算机运用研究所自动推理实验室、电子科大智能学习科学与运用研究所等,都在进行人工智能的底层理论、算法研究。
对付成都人工智能的技能研发能力,报告仍持乐不雅观态度。个中提到,“成都人工智能技能研发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一定技能上风,在多个细分领域达到海内领先水平,个中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报告中还列举了中科信息的自动推理、布法罗的外骨骼机器人、中科博恩思的手术机器人、川大智胜的三维人脸识别、中航工业的无人机等产品(技能),称它们已经达到海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准。
成都未来该当
连续保持特色,做强细分领域?
还是沉淀技能,打破底层创新?
你怎么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