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参加弘道书院和敦和基金会联合主理的“儒家论题与人工智能”漫谈会。

姚中秋:“儒家论题与人工智能”座谈会致辞_中国_儒家 科技快讯

本日的议题与弘道书院和阿里研究院2016年在曲阜召开的一次会议的议题有关,那是2016年5月份,会议的主题是“儒家文化与互联网秩序”。

那次会议缘起于我和梁春晓师长西席的沟通,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想熏染,当现代界,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能为代表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在中国、美国这两个两国家发展得最快,规模最大,运用最广泛。
这一格局与工业化时期完备不同了,中国在工业革命浪潮中是掉队的,这次却领先了。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在这一轮新的经济社会形态构建过程中能占得先机?

同时我们也都看到,中国和美国的发展同样迅速,但两个国家在发展形态上是有某些差异的,对此,马云讲过,他最近去美国参加论坛以及接管采访,还在反复讲,他说,阿里巴巴跟亚马逊完备不同。
确实,略加不雅观察即可创造,两者确有很大的不同,呈现为两种不同的商业生态。
现在我们逐步也看到,比如说出身于美国的苹果,跟亚马逊类似,呈现为一种相对封闭的架构,有一个中央来掌握,高度集中掌握。
但是,阿里巴巴以及中国诸多互联网运用,却呈现为网络形态。
这就提出了我们须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中美两个不同的互联网发展路线?这样说,大概有点浮夸。
但我们看到,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运用等,确实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形态。

这便是中国的理论界、学术界须要面对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这次没有掉队?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跟美国不一样?本人从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角度,给出了一些阐明。
带着这两个问题,前年冬天,我去找阿里研究院的梁春晓和高红冰,我们一起聊了两个多小时,有很多共识,虽然为我们身在两个完备不同的领域,由此就有了曲阜会议。

上一次的会议意犹未尽,尤其是今年,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以是我们大略沟通了一下,以为还是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谈论人工智能在中国将会怎么发展?有没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也有“中国路线”?

这两次会议,放在今日海内,还是相称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由于,两次会议都是思想对话会,紧张是两群人,一边是研究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学者,另一边是儒学者。
这两群人的对话,恐怕在其他场合从来没有过。
而我们坐到一起了,我相信,这本身就具有主要意义。

或许不能不说,我是有点私心的。
我是儒者,儒家之学是整全的学问,而本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开始塑造经济社会生活体系,重构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儒学能否对这些大变革从义理上予以阐明,并参与个中,引领这一场革命性变革。

上一周,我到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参加了一次儒学圈的会议,会议谈论的主题是“儒家的现状和前景”,应邀参加会议的可算海内外儒学界的代表性人物。
但坦率的说,听了一天半的发言,颇为失落望。
大家一天半下来谈论的问题是已谈论了一百年、五十年、三十年的老问题,视野狭窄,范式迂腐,在老路上打转。
今日风起云涌的现实生活呈现出的一些重大的、前沿性问题,无人触及。
我颇为担心,儒学如果这样因循守旧,闭着眼睛做学问,闭门造车,恐怕不可能复兴,连连续活下去的可能都没有。
你不关心生活,生活就会甩掉你。
这几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曾经在三十年前、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风光的知识人,被快速变革的时期甩出去了,刚刚风光了几天的儒学也要重蹈覆辙么?

我认为,儒学要复兴,必须进入现实,在生活中去阐明,去引领,去塑造。
比如,儒学者必须阐明,阿里巴巴这样的商业生态、乃至社会生态,何以涌如今中国,而不是美国或者欧洲?那么,它和中国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马云已经讲了很多,他以为,他的企业与中国文化是有直接关系的,可惜,我们儒家学者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人,却始终没有负责对待这个问题,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清晰地阐明这个问题。

当然,不仅仅是儒家学者,其他领域的学者,比如曾经牛皮哄哄的经济学,也没有对中国新经济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对已经隐然形成的新经济发展的中国路线予以理论阐释,也就没有形成一个谈论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学派。
这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怪事: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却没有相应的思想学术予以阐明。

这一点,跟美国形成光鲜比拟。
在美国,企业家一边在做,另一边,一帮学者在言说、在写书,进行理论上的阐发,有时也是引领。
我们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英文书。
然而,我们实践如此伟大,为什么不能自己思考?写作?当然,确实有一些人在思考、言说,比如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姜奇平师长西席,但还是太少了,没有形成一群人,没有形成中国学派,从不同学科解读中国路线。
这是中国学界的失落职。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深切地感想熏染到,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抵牾便是知识远远掉队于实践,思想学术界的努力远远不能知足公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须要。
问题恐怕在于,思想学术界喜好自娱自乐,在自己以为主要的议题中打转,实在他们以为的主要,都是自己的想象。
当今中国,最为封闭的一群人便是学者,尤其是人文社科学者,他们没有面对现实,大概是由于,他们有太多的梦,齐心专心要成为他者的梦,而不敢面对生龙活虎的中国现实。

但我们弘道书院是个例外。
我们的志向是建立儒家式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用贤人之道办理当代中国的问题,以是,我们关注现实。
因此,这几年来,我们一贯组织各种思想对话活动,约请各方面学者坐在一起,谈论当今中国所发生巨大变革,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机理,并磋商,能否以我们的文化引领社会变革,与本日的议题干系的则是,能否以我们的文化驯化新技能,使之有助于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未来还会再组织类似的会议,由于,新技能推动的经济社会、乃至于政治的变革,乃是一个正在展开的过程。
或许才刚开始,须要我们持续关注。
本日坐在这来的学人都是思想的前卫者,大概,我们持续努力,可以形成一个面向新技能及其所驱动的新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发展之中国路线的中国学派。

(2017年7月1日,弘道书院与敦和基金会联合主理了“儒家论题与人工智能”漫谈会。
以上是山东大学儒学高档研究院姚中秋教授的开幕致辞,各位参会者的发言将会陆续刊出。
本文已得到作者授权发布。
)

姚中秋,别号秋风,著名学者。
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1966年出生,陕西蒲城人,现居北京。
山东大学儒学高档研究院教授,弘道书院院长。
著有《中原管理秩序史》卷一、卷二(海南出版社2012年),《重新创造儒家》(湖南公民出版社2012年),《国史大纲》(海南出版社2013年),《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儒生文丛”第二辑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为儒家鼓与呼》(福建教诲出版社2014年版)等,译有《哈耶克传》等,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