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24日电(康锦谦、童芳)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23日举办“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吸引浩瀚参不雅观者。
在展览现场,备受关注的2号青铜神树在人工智能技能的帮助下,成功实现“数字重生”,超过3000多年再次与众人见面。

三星堆2号神树:AI技能助力千年文物数字更生_青铜_树干 AI简讯

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拍摄的青铜树枝(7月21日摄)。
新华社 唐文豪 摄

数字大屏上,30多件数字青铜残件在“星空”的背景下逐渐聚拢、拼对,终极组合成一株完全的高2.88米的数字青铜神树。
这一成果展示了AI技能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的运用潜力,也为参不雅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超过3000多年,2号青铜神树以别样的办法与大众见面。
这是人们第一次瞥见它较为完全的样貌:底座上有一根主树干,主树干向上又分为3根树干,3根树干自上而下均向外延展有3根树枝,树干顶部生出花朵、缀着果实,站着青铜鸟。

“从横面看,它统共是3层,而从竖面看,则是3列,非常讲究对称原则和相似性原则。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先容,对2号青铜神树的研究起始于1986年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当时就创造了2号青铜神树的底座和部分主树干和树枝。
在近年来创造的三星堆敬拜坑中,考古事情者又惊喜地创造了大量2号青铜神树残件,已经能够做到相对完全的复原。

经由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修复专家评估,如果用传统的物理加固办法复原,难度非常大,耗时较长,且随意马虎损伤文物本体,因此考虑先对2号青铜神树进行数字仿照复原。

自2号青铜神树残件被发掘以来,社会各界环绕它产生了许多猜想和辩论:“2号神树便是《山海经》中的‘若木’吗?”“听说考古学家又‘拼出’了一棵神树?”

余健表示,这些猜想为2号青铜神树供应了多样化的解读。
目前来看,虽然1号神树和2号神树都是3层,且树上均有立鸟,但是仔细不雅观察会创造,1号青铜鸟的翅膀是朝上的,而2号神树的青铜鸟翅膀是朝下的。

这样的差异表明,这两棵神树可能代表古蜀人的不同思想不雅观念。
青铜鸟的翅膀朝上,可能代表太阳升起;青铜鸟的翅膀朝下,可能代表太阳落下。
这是人们推测1号神树可能是扶桑树,2号神树可能是若木树的主要缘故原由。

在现场看到,三维扫描后的30多件神树“零件”上,均展示有出自哪个敬拜坑、残件之间断裂口的吻合度及拼接等细节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展陈办法,让公众看到文物出土的最原始状态。
”余健说,不同于实物拼接和修复,数字展陈尽可能多地展示每一个青铜神树残件的出土信息,以便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深化对文物的认识和研究。

他表示,比如从考古的角度看,2号青铜神树的残件分布于2号坑、3号坑、7号坑和8号坑,这表明这几个敬拜坑可能是同一期间举行了一场敬拜活动,而后将器物埋藏。
其余,从残断的断裂口和拼接部分来看,2号青铜神树和1号青铜神树一样,采取分铸的范铸工艺,与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青铜器铸造技能相同,这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互换交融的表示。

据理解,新一轮三星堆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出土17000多件编号文物,数量非常弘大,近一年来已清理保护4000余件文物。
“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研究者一起去探寻古蜀文明奥秘。
”余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