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宣告范例案例:一团伙用人工智能实施电诈1437人受愚_团伙_李某
利用AI语音机器人诱骗,共骗取1437人3586万余元
案情显示,2018年7月,李某成立声通公司,帮助诱骗团伙做网络贷款推广。李某按照诱骗团伙哀求编写自动应答话术并录入应答语音,根据诱骗团伙供应的电话号码筛选有贷款、买房、教诲需求的工具,从江苏A科技公司、济南B科技公司购买计费网络电话通话线路并充值话费后,利用AI语音机器人自动拨打电话形针言音和文本通话记录。
诱骗团伙通过剖析通话情形确定贷款意向强弱等级,并按照精心策划的自动应答话术套路,添加贷款意愿强的被害人联系办法,向他们推送诱骗团伙专门制作的虚假贷款APP。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APP会自动推送“办理会员”“缴纳解冻银行账户用度”“验证还款能力”等链接,被害人点击链接支付上述用度即被骗。经查,共有1437名被害人被骗取3586万余元。
为获取造孽利益,陈某甲、张某明知李某帮助诱骗团伙做网络贷款推广,仍按照李某安排增加AI语音机器人,在线运行3000余台专门为“境外客户”做事,并管理境外诱骗团伙60余个微信群和50余个***群。偶某某明知李某为电信网络诱骗团伙供应帮助,仍供应本人2张***供李某利用,帮助李某取现转移赃款154万余元。鄢某某、陈某乙按照犯罪团伙哀求制作、掩护“大家贷”“360借字”等虚假贷款APP。
其余,李某以每条0.03至0.5元不等的价格向江苏A科技公司经理胡某、济南B科技公司技能职员赵某某购买从科技公司计费平台导出的公民电话号码并***牟利。鄢某某造孽从网上购买公民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共103万余条并***牟利。为躲避监管,李某以1800元每套的价格购买17套电话卡和***,用于吸收诱骗团伙支付的AI语音机器人租赁费,并在收款后乔装到自助取款机取现。
对打着“技能中立”幌子为犯罪团伙供应支持的应依法重办
2020年5月22日、10月14日,贵州省安顺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对李某等人以涉嫌诱骗、妨害信用卡管理、陵犯公民个人信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请安顺市西秀区公民审查院批准逮捕。同年5月29日、10月20日,西秀区审查院先后对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并连续勾引公安机关环绕各犯罪嫌疑人地位浸染、犯罪数额等侦查取证,全面查清诱骗犯罪链条、违法所得数额、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量等事实。同年10月30日、12月18日,安顺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将上述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2021年4月16日,西秀区审查院对李某等8人提起公诉,同时对胡某、赵某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021年8月9日、2022年12月1日,西秀区公民法院讯断李某构成诱骗罪、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决定实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并惩罚金五百六十万元;鄢某某构成诱骗罪、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决定实行有期徒刑九年,并惩罚金六十五万元;偶某某构成掩饰笼罩、遮盖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惩罚金一百万元;张某、陈某甲、陈某乙构成诱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至三年不等,并惩罚金;胡某、赵某某构成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年,并惩罚金,同时判令二人支付与罚金同等数额赔偿金,在市级媒体公开登报道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因偶某某在二审中认罪认罚,主动缴纳罚金,安顺市中级公民法院依法改判其为五年零六个月,别的被告人坚持原判。
最高检指出,一些科技公司、技能职员受诱骗团伙委托,设计、开拓虚假软件,成为诱骗团伙“主要帮凶”,不仅让诱骗犯罪更易履行、得逞,而且极大增加法律办案难度。对打着“技能中立”幌子为犯罪团伙开拓软件或供应其他技能支持的,应该依法重办,符合诱骗罪构成的,依法以诱骗罪共犯论处。
新京报 行海洋
编辑 刘梦婕 校正 李立军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