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4日,红牛绝技翱翔天下锦标赛第三站在日本千叶市美滨区幕张海滨公园举行(该公园就在东京湾附近)。
赛会上有一个活动特殊吸引军迷的把稳,那便是一架旧日本海军的零式舰载战斗机从东京天空树方向飞来,绕会场两周进行翱翔展示。
目前天下上仅存4架可以翱翔的零式战斗机(复制机除外)。
这次进行翱翔展示的零战是三菱重工于1942年生产的零战22型,生产序号为三菱第3858号。
上世纪70年代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创造该机的残骸,在修复之后由美国保管。

零式战斗机轻视防护?晋级\"空中打火机\"真正致命缺陷另有其它_战役机_东京湾 智能助手

▇ 从东京天空树方向飞来的零战。

▇在东京湾上空进行翱翔展示的零战。

提到零战,军迷们都知道,它这天本最著名的战斗机,在其他许多国家也广为人知,电影、漫画、游戏等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实际上,零战也的确是技能含量非常高的机型,具备航速快、转弯半径小、续航长等优点,在太平洋战役初期威风八面,所向披靡,但是到了战役中后期,零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机身缺少防护,抗损性差,一打就着,被盟军戏谑为"空中打火机"。

同时,零战在战役后期用于特攻作战的事实以及日本惨败的结局,它还背负着象征失落败的负面形象。
然而,在关于零战的所有负面评价之中,不乏没有事实依据的虚构之评,个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条是"零战是重视性能,轻视人命的有缺陷的战斗机"。
日军为何不为零战增设装甲?果真如人们风评的那样只重视性能而轻视人命吗?

▇ 1941年12月7日,从"赤城"号航母离舰的零战21型(A6M2b)即将前往珍珠港。

诚然,零战一开始没有安装防弹板。
但是,这个中的缘故原由并不是重视性能,也不是轻视人命,只是在零战开始研发的1937年当时,天下各国对防弹板主要性的意识都比较淡薄而已。
同期间其他国家研发的战斗机,除了一小部分,险些都没有安装防弹板。

通不雅观历史,导致战斗机坠落的多数缘故原由是机体动怒。
零战从设计之时就重视这一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零战早期型就开始配备灭火器,用于息灭机内油箱着火时引发的火情。
后期型在中弹可能性较高的主翼油箱也配备了灭火器,听说配备了这些灭火器纵然中弹动怒也可能存活下来,但这种情形十分罕见。

二战爆发后,频发的战事将战斗机装备防弹板的必要性提上议程,此事对日本海军也不例外。
但是,在1942年以前,日军霸占上风,敌我双方的战机数量基本相同,而且日本海军过于相信零战所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实际上战果含有不少浮夸身分),以是,当时翱翔员因空战而去世或遭子弹击伤致使飞机坠落的情形还不是那么多。
因此,防弹板装备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
反倒是疾病对翱翔员的侵害比较严重,尤其是在马里亚纳、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拉包尔等热带战地区作战的翱翔员,险些都会受到病痛的折磨。

▇1943年在所罗门群岛上空翱翔的零战22型UI-105号,日军翱翔王牌西泽广义的座机。

1944年,美军开始反攻,零战终于装备了防弹板,但是到了这个期间,日军已无望取得战役的胜利,有无防弹板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别,根本无法挽回日本的劣势。
零战一开始并没有安装防弹板是事实,战役中后期才开始安装防弹板也无可否认。
但是,正如前所述,责怪零战重性能轻人命的设计并非事实,若问防弹板的有无会有什么重大影响,只能说险些没有什么影响。

▇零战早期型装备的九六式空一型无线电话机。

比起零战一贯被人诟病的防弹板,实在不可靠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才是零战真正的致命伤,每每导致在编队空战中翱翔员之间常常由于无法取得联系,难以协同而单打独斗。
而且,日本海军在空战通信频道管理上也存在问题,比如在中途岛海战中,卖力舰队自卫的零战和掩护攻击机群的零战共用频道,导致信息相互滋扰,影响了防空作战的组织。
零战早期型装备的九六式空一型无线电话机出于轻量化的目的,在性能上有所捐躯,同时防潮方法也不到位,在实战中每每由于高度、气温等成分而影响通信质量,可靠性差,加上操作不便,以至于零战翱翔员更习气通过手势沟通讯息。
当美军战斗机翱翔员利用优秀的无线电装置进行协同空战后,在性能上逐渐失落去上风的零战就更加无法应对了。

▇上两图是柳田一昭与其驾驶的零战。

末了,开篇提到的2017年零战在东京湾上空翱翔展示一事在公共舆论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这架零战的翱翔员是柳田一昭,是战后第一位驾驶零战的***。
这场零战的展示活动引起部分日本民众的反感,尤其是经历过战役的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切实其实是"一场噩梦",零战重新引发了他们过往恐怖的战役影象。

杰米扬斯克,本是苏德沙场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1942年初,10万德军被围于此,这是历史上首次有如此大规模的德军部队被包围。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创造了人类空运史的奇迹,首次对超过10万人规模的部队进行全面、永劫光的空中补给。
包围圈里的德军官兵在恶劣得令人弗成思议的自然环境中经受住了最残酷的磨练,在最困难的绝境中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他们顽强的抵抗了多达150万苏军长达四个月的围攻,终极在春暖花开之时迎来了自由。

这是装甲铲史官的第一个系列专栏,请各位粉丝不温不火的交情支持。

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年夜众号——装甲铲史官(ID:PanzerC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