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养老专业本科卒业生上岗“青春养白叟”是这样炼成的_专业_行业
一个月前,在山东女子学院举行的毕业仪式上,养老做事管理专业毕业生代表林曼青穿上学士服,走到老师面前接管拨穗,并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4年前,她和69位同学一起来到山东女子学院,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4年后,他们成为全国首届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
毕业前,该校为首届养老做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举办了就业双选会,40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100余名毕业生(含专升本毕业生)供不应求,乃至涌现“多个岗位抢一个毕业生”的盛况。
养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计策,进一步推动养老家当发展,2019年10月,教诲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勾引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干系专业。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能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此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今年两校共有近100名养老干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据悉,上海工程技能大学今年的32名毕业生中,除个别学生出国深造外,大部分同学都将进入养老行业事情。
带着发达朝气进入养老行业,他们被称为“青春养老人”。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院长闫小红的切身感想熏染是,随着时期发展,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知更加深入。“随着我们学生不断进入行业发光发热,大家能看到这个行业的确能给年轻人供应很大的成长空间,相信未来"大众年夜众的偏见会逐步旋转。”
山东女子学院举办养老做事管理本科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图/山东女子学院官网
首届毕业生多数故意选择到养老企业就业
“在老龄化时期和消费时期的大背景下,养老家当前景可不雅观,总体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和社区化三大发展趋势。”上海工程技能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指出,养老做事人才是当前海内最抢手的人力资源之一,越是市场化经营程度高的养老院,越须要有履历、会管理、懂技能、高素养的高等人才。
山东女子学院养老做事管理专业卖力人陈姝君阐明,养老做事管理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多,老年人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学生须要节制管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照顾护士学等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表示在岗位上,可能会有管家岗、活动策划岗、项目研发岗、营销岗等等。
“希望能够扎根养老行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林佳华的职业方案非常明确。去年12月她开始演习,从事对接养老机构或者街道社区养老做事中央的咨询事情,为对方供应专业建议。在演习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逐步清晰,希望能去高校当老师。
今年4月,林佳华开始找事情,5月中旬,她已经有了心仪的岗位和offer。“口试时看到竞争对手都是硕士生,觉得自己没戏了,但是结果却让我感到非常意外。虽然我是本科生,但由于专业对口、演习经历比较丰富,在一众高学历竞争对手中,拿到了这个offer。”毕业后,林佳华将回抵家乡福建,到当地一所职业院校做西席,教聪慧康健养老专业的学生。
今年3月,上海工程技能大学养老做事管理专业举行专场就业与演习招聘会,约请了沪上30余家养老做事机构,这些机构带来副院长、院长助理、储备干部、个人养老顾问、养老秘书、医保秘书等120余个岗位。
“已签约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养老行业的机构、行业协会、公务员系统等,岗位涉及院长助理、储备干部、养老秘书、生活管家、行政管家、养老社区管家、社工、市场策划等。”罗娟先容。
“双选会上,招聘机构的数量超过了我的预期。”上海工程技能大学2024届养老做事管理专业学生刘佳芸见告,该专业供应的演习和事情机会比较多,不管是单独推介还是大型招聘会,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案,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但刘佳芸也创造,只管岗位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岗位明显方向于招聘具备实践履历的养老机构照顾护士职员,其余,从薪资报酬来看,整体人为水平与自己的预期比较偏低。
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党委副布告吴玉霞见告,该校首届毕业生多数都故意向选择到养老企业就业,还有部分同学选择读研或者考公考编,以及相应国家号召参军从军。“之前养老做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基本都是专科,今年是第一批本科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企业对付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大一些。”
“原来养老专业不是要做照顾护士员”
“我越来越以为我当时的选择是精确的。”林曼青跟回顾起四年前高考志愿填报的情景。
“当时父母建议我填报这个专业,我第一反应是毕业后要做照顾护士员,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谢绝的。进入大学后,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大一的时候有一门课让我对养老行业整体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林曼青说。
那门课程名叫《社会调查实践》。老师带队,同学们分组进入到各个机构中参不雅观学习,借着这个机会,林曼青看到养老行业的真实情形。“并不是我之前理解的或是从传言入耳到的样子,老年人舞蹈、做手工,很有活力,机构里一些事情职员都非常年轻。”
林佳华在填报志愿时更为慎重。“专业选择非常主要,这关系到往后要从事什么事情,我首先要对它感兴趣才敢选。”进入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后,对专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我创造养老行业的专业知识覆盖面很广,并不纯挚是最根本的照护和照料,而是多学科交叉,可能涉及老年人照顾护士康复、生理康健、法律知识,老年人维权、社会保障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刘佳芸曾碰着一段迷茫期。她见告,当初填报志愿时,自己对付这个新设专业抱有浓厚兴趣与好奇心,但在思考本专业是否具备显著竞争上风的同时,社会对这一专业的接管程度和需求情形也让她心存疑虑。
“我最初对这个专业的认识相称模糊,身边许多人以为这个专业是学习养老照顾护士知识。实际上,在我入学之初,专业的老师就见告我们培养的重点侧重于管理。”随着四年的深入学习,刘佳芸对个人发展方向的意见发生了变革,“最显著的转变在于我认识到我们学习和做事的工具并不局限于养老机构,而是广泛覆盖全体养老行业。”
“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宏不雅观层面包括解读和把握政策方向,洞察对行业发展的整体影响;中不雅观层面上对付行业内部的细分领域,如对养老金融和聪慧养老等前沿领域的学习,把握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微不雅观层面上涵盖了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以及和做事老年人的技巧等。”刘佳芸补充道。
养老专业与家当对接密切。陈姝君见告,学校会定期约请企业或者行业中的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们理解前沿政策、行业变革,有的企业也会带着真实项目到教室中跟学生分享。“除了专家进教室,学校也会派西席进入养老企业或者民政部门顶岗演习,深入理解行业一线。通过这些路子,实现教室和行业前沿的无缝对接。”随着科技进步,2024年,学校还会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课程模块,让学生们及时理解行业的最新变革。
罗娟先容,上海工程技能大学该专业以机构养老做事管理和社区养老做事管理为两个紧张方向,以组建学校专业西席和实训基地带教老师“双师型”传授教化模式,以及“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专业知识培养体系为紧张特色,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构造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做事管理人才军队”,包括养老机构的职业经理人、社区养老方案师、个人养老顾问等三类人才。
据悉,上海工程技能大学养老做事管理专业团队共有11名专业西席,师生比为1:11。博士学位西席占到85%,专业西席团队7人为40岁以下的青年西席。所有西席都是具有养老做事管理背景的专业西席,部分西席有行业背景。
“我以为最故意思的课程之一是养老金融,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课程之一。”刘佳芸见告,养老金融是个交叉学科,有很多分支领域和多元主体的参与,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节制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特色,还要理解很多金融干系的知识点。“当时在教室上,老师还带我们研究了数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并通过一些实操软件进行仿照交易练习。”
与行业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养老一线
“社会实践是大学期间浓墨重彩的一笔,乃至比课程还要精彩。”林曼青见告,通过专业课学习,以及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履历传授,自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再加以实践,认识就更加深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入真实岗位之后很快就可以上手。”
陈姝君先容,大一时设置了专业和理论根本课,让学生夯实根本,大二时课程更加聚焦,延伸到老年社会事情、养老企业经营管理、老龄家当经济学等,后续会加入一些技能性课程,比如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医技能疗法等。除课程外,从大一开始,就加入实训,每周及寒暑假都会由老师带队组织学生进入养老机构或社区进行实践,到真实场景中与老年人互动做事。大三上学期,学生们会进行持续一个学期的集中演习,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养老机构的岗位设置与哀求,探索自己适宜什么样的岗位,为未来就业打下根本。
同样,在上海工程技能大学,在专业课老师的安排与牵线下,学生们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养老机构演习,从根本的照顾护士岗做起,逐渐过渡到运营管理岗,从而理解全体机构的运营办法。“这对学生认识养老行业、职业,有着十分主要的浸染。”罗娟说道。
罗娟见告,从专业培植之初,学院就与多家养老行业龙头企业紧密互助,携手定向培养做事管理综合型人才,并鼓励学生就业和深造。养老做事管理专业已与国内外多家养老机构和多个社区养老做事组织及干系政府部门签订产学互助协议、校外演习基地和协同培养意向,为学生供应奖学金以及演习和就业机会。
大学四年间,林曼青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我们去敬老院或者社区给老年人做志愿做事活动,结束后要走的时候,爷爷奶奶们就会问:‘你们还会再来吗?你们下一次什么时候来?’那个时候我就特殊冲动,我们一些很平凡的举动,可能会改变他们一天的心情,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故意义的。”
一开始并不想做照顾护士的林曼青,在大三演习实践的时候,反而选择了去一线做照顾护士事情。“我特殊想理解养老最基层的事情是什么,以及老年人真正的照顾护士需求。以是选择了一家专门照顾认知症(即阿尔兹海默症)的机构,做了四个多月的照顾护士员。
“做照顾护士是我一开始填报专业时最害怕的事,但是后来,我的想法变了。”林曼青说,一方面,如果未来要深耕这个行业,就必须要理解如何去照顾老人、知道老人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林曼青的外公那时涌现了早期认知症的症状,“我溘然创造,这种疾病实在离我们很近,是很多老人会碰着的疾病。如果有机会去理解这个群体,并把我的所学带给家人、身边的人,乃至更多的老人,是一件好事。”
强调代价不雅观念培养和对行业的热爱
这段演习经历也让林曼青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思考自己是否适宜这个行业。
“一开始只是教材上的理论的东西,我以为自己学到了好多,认为自己很适宜这个行业。但是真正进入实操,才创造,现实和教材存在很大差距。刚去机构演习时,林曼青一度陷入低迷状态。后来,在跟各种各样的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她逐步习得了一些技巧,“有的老人须要陪伴和谛听,有的老人则像小朋友一样须要鼓励。”
“在和老人相处的过程中,沟通很主要。有些老人特殊健谈、有很多想法,这就须要我们充当好谛听者的角色;还有一些老人不善言辞、不爱说话,我们就须要适当鼓励,勾引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由于方言等缘故原由,有的时候通过言语沟通很难完备理解老人的需求,我们也会通过一些肢体措辞和老人互动,这也是沟通中的一个小技巧。”刘佳芸说道。
林佳华坦言,在打仗一线之前也会有迷茫,但在进入不同模式的机构中去调研实践之后,从事这个行业的想法就愈加武断了。“我在机构从事照顾护士和前台事情的时候,和很多老年人有近间隔打仗,我创造,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我很愉快,很喜好和他们做朋友。有很多爷爷奶奶都很喜好我,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像是一本书,有很多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毕业前末了一次演习,我做老年人能力评估岗位,公司一位管理职员说的话对我很有启示。他说,我们是‘青春养老人’,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树立精确的信念,这项奇迹是涉及每一个人的社会民生,每个人都该当享有有肃静的老年生活。一旦带入这个想法,从事养老就有了更多的积极性。”林佳华说道。
在学校,老师们也给予学生很多勾引和帮助。吴玉霞见告,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方案上,老师们除了帮助他们提升综合本色之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养老行业须要有情怀的,老师们亲自垂范,用自己对养老奇迹的积极热心传染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浸染。
“我们特殊看重培养学生的代价理念。”陈姝君强调,从事养老行业首先要热爱这个行业,要尊重长辈、热爱生命。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专门安排了做事伦理课程,在社会实践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社会对养老专业的偏见在逐步旋转
“我很喜好‘青春养老人’这个称呼。”林佳华见告,现在国家对付养老家当的人才培养力度在逐年加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行业、在行业内深耕,“首届本科毕业生受欢迎,是一个很好的旗子暗记,我们也会更有信心。”
林佳华见告,自己想在养老行业扎根。她把稳到,在读大学的这4年间,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很惊人。4年前还是传统养老机构居多,但是逐步地,旅居养老、社区居家养老、CCRC养老社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等新型养老办法逐步涌现,各机构都在进行创新探索,岗位也更加多元化。
刘佳芸也对养老做事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同时她也有自己的思考:“从社会与经济等多维度核阅,未来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譬如做事供需不匹配、从业职员的薪酬报酬等问题,能否在未来得到有效办理,关系到行业未来的发展。”
罗娟剖析称,银发经济时期到来,养老做事管理在全社会的百口当链都须要,包括消费、投资、生产等都涉及。虽然开设新的专业有难度,但这是专业培植的应有之义。“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社会和家长对新专业的认知加深还须要一定韶光。”
但是,社会和家长认知的确在逐步转变。罗娟见告,在养老本科专业招生的前一两年,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有的学生是被调处进养老专业的,但是,这一情形很快就发生变革。
“考生、家长意识到,养老做事并不是便是照顾老人饮食起居或当保姆,而是涵盖了做事老年人的教诲、文旅、金融、保险、医疗东西、数字平台、住宅适老化改造等领域。在养老家当链上的每个环节,都熟年轻人大展拳脚的空间。从近年趋势来看,学生主动选择该专业的比例呈上升态势。家长和社会对养老行业的认知不断提升,学生也不断加强为养老奇迹做贡献的信心。”罗娟说道。
陈姝君也明显感想熏染到了这一变革。“一开始有质疑和担忧很正常。每年招生季,我都会接到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咨询。2020年,家长们打电话咨询的时候,问得最多的便是‘这个养老专业是不是便是奉养老人的呀?’‘这个专业就业怎么样呀’等等,每每须要做大量阐明,家长才会理解。几年下来,现在家长问这样问题的很少了,打过来一样平常都咨询更为深入专业的问题。“今年高招季,不少家长在报考咨询时提到,看到我们学校首届毕业生就业的干系宣布,在自己子女填报志愿时更加方向选择养老专业。”
“这解释,随着时期发展,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知更加深入了。未来会有更多年轻学生进入到养老行业,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做事老人,推动养老做事管理的专业化和风雅化发展,学生也能从这一朝阳家傍边找到个人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闫小红表示。
新京报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正 柳宝庆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