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史上最脱销的旗舰当属搭载麒麟980的P30系列,上市仅7个月就发卖超过2000万台!
不过,受制裁影响,终极销量仅有2500万台,遗憾未能达成3000万台的目标。

华为最牛钉子户手机汇总——深度解析最经典的六款麒麟神U_麒麟_华为 云服务

而早半年上市的Mate 20系列,终极销量也定格在1700万台,但如果将二者销量加在一起,就意味着这款麒麟U旗舰手机的老用户群体高达4000万+!

如果再加上光彩、nova等多款热销机型,现有去世忠用户数量该当有数千万之多;再加上鸿蒙4.0的“分外照顾”,这批搭载麒麟980的华为手机再存活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单从性能上来看,麒麟980基本靠近骁龙778G的水平——CPU性能稍弱但GPU性能不相上下,这个性能水平只要不是用来玩原神,日常游戏娱乐是没问题的。

例如华为首款改进的公版CPU架构首次利用在麒麟980这一代;结合AI赋能的Flex-Scheduling智能调度机制,可以让基于DSU的多核调度系统运行得更加完美。

GPU的崛起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结果,Mali-G76这一代是Bifrost架构的顶峰之作,结合华为用于演习神经网络模型的GPU Turbo技能,终极实现跨硬件的最优资源分配。

总结一下,虽然现在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大肆吹嘘AI,但是首次将NPU集成到SoC中的麒麟970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当时还非常有前瞻性地构建了一个可以对接开拓者的HiAI移动打算平台。

随着麒麟980这一代,华为连续挖掘AI的潜力,从而完成了处理器与底层系统之间软硬件的有机结合。
终于在鸿蒙4.0的支持下,麒麟980的实力再次得到了用户的深刻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没用过华为手机的用户总喜好用“智商税”来形容麒麟处理器的缘故原由:只知道骁龙、天玑的性能,却对华为软硬件全栈优化、超长系统掩护能力一无所知。

2.麒麟810

虽然搭载华为首款中端GPU麒麟810的机器均为中端机,但正好这些中端机在海内拥有最大的用户群体,因此麒麟810的铁杆用户群体也不容小觑。

个中光彩9X系列、光彩Play4T Pro销量取得巨大成功,Nova5z也是一款销量与口碑兼具的热门机型,另一款拥有大量虔诚用户的中端机型则是光彩20S。

这款中端CPU率先首发自研达芬奇NPU架构,整体性能比较麒麟980低落50%旁边,加之由于并未受益于鸿蒙4.0,对应的钉子户群体今年或将有所松动。

3.麒麟990系列

麒麟990实在便是麒麟980的极致完美版,其基于AI调度机制引入了全新的4MB系统缓存,其余修正后的CPU架构进行了整体超频,而GPU部分则在体积上大幅扩大,频率有所降落。

也便是说,华为在保持CPU架构、GPU架构、制程工艺不变的情形下,通过一系列架构优化,实现了麒麟990性能提升、功耗降落的壮举!
尤其是GPU部分,有了显著的进步。

此外,在NPU部分,自研达芬奇架构已迭代至业界首个“大核+小核”创新构造,完美兼顾“低功耗+高性能”的AI算力场景,并进一步强化了麒麟810上首次搭载的HiAI2.0智能打算平台。

当然,本代用户最熟习的,还是麒麟990 5G上业界首发的5G基带一体化方案,对付5G的全面遍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且在量产韶光上领先于友商半年以上。

此外,基于7nm+EUV制程工艺以及更高频的中小核,其能效表现、CPU多核性能均比麒麟990略胜一筹;而且由于多了一个NPU大核,AI算力明显更强。

至于搭载“冰麒麟”系列的最有名手机,无疑是Mate30系列,其销量刚刚达到2000万台;随后推出的P40系列受到制裁加深的影响,其终极销量也只打破1000万台。

由此可见当时制裁对华为的打击有多大——尤其是随后的芯片短缺最为关键,毕竟之前P30系列创下了销量记录,可P40系列销量却下滑了60%!

即便如此,麒麟990系列依然帮助华为留住了3000万旗舰用户;并凭借出色的综合实力,打造了一大批铁杆用户。
而后续鸿蒙4.0的推动,更是进一步稳固了“冰麒麟”铁杆用户。

此外,还有光彩30 Pro系列、V30系列等销量与口碑双丰收的劲爆手机,而光彩Play4 Pro、Nova6系列则成为各自产品线中的“永不过时”,阵容极为强大。

4 / 5、麒麟820 / 985

麒麟820实在便是麒麟810性能大幅加强版,集成了5G基带,其CPU设计由上一代的“双大核+六小核”改为“单大核+三中核+四小核”的性能至上设计,因此多核性能提升了20%旁边。

至于GPU部分,则陆续升级至同样是六核心设计的Mali-G57,频率略有降落,终极实现了38%的性能提升。

热门机型方面,虽然由于分外的历史背景,搭载麒麟820的机型数量较少,但其光芒依然刺目耀眼,光彩30S、光彩X10、Nova7 SE等机型,都是兼具高销量与良好口碑的经典机型。

麒麟985是麒麟820的性能增强版,首先它的CPU大核和中核都进行了超频,不过性能提升很小,大概5%旁边,GPU部分增加了两个核心,性能提升了17%。

单从性能来看,增幅不算大,但麒麟985也拥有与麒麟990相同的NPU架构——即“单大核+单小核”的设计,而麒麟820则仅有一个NPU大核。

其余,那些搭载麒麟985的铁杆手机,比如Nova7系列、Nova8系列两代的四款机型,以及光彩独立前的余晖机型光彩30,都可以升级到鸿蒙4.0,这也是一大隐形上风。

6.麒麟9000系列

这代基于当时最前辈的台积电5nm工艺打造,延续了麒麟985“单大核+三中核+四小核”的CPU设计,大核和中核升级为A77架构,GPU则迭代到当时最新的Mali-G78,配置完好。

其余,基于其旗舰定位,在CPU的L3缓存坚持在麒麟980/990的4MB水平的同时,其系统缓存却直接堆到了惊人的8MB容量(SoC各个功能模块共享)——而后续的骁龙888仅有3MB!

看得出来,华为为了延长麒麟9000系列的生命周期,拼了命,不惜统统代价猖獗囤料!
再加上华为得心应手的CPU架构优化能力,其CPU能效水平领先安卓旗舰端两年!

不过在GPU方面,麒麟9000系列遭遇了与麒麟985同样的瓶颈——通过堆叠核心得到的性能提升远低于理论值,并因此拉低了GPU的能效比(仅比骁龙888略胜一筹)。

但这些都是制裁绝境下的无奈之举,由于韶光太紧迫,只能在大规模GPU优化上妥协,而日常利用最主要的CPU能效才是关注重点。

正是由于这一代芯片的分外性,终极搭载的机型绝大部分都集中在Mate40系列上,而仅Mate40 Pro一款手机的销量就打破了1000万台!
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经典!

结尾:

麒麟回归之后,搭载麒麟9000S的Mate60系列和Mate X5合计销量打破1000万台!
这是在产能极其有限的情形下取得的成绩,足见麒麟芯片的号召力有多么惊人!

当然,华为也没有停滞提高的脚步,比如去年8月就发布了鸿蒙4.0,大幅提升了体验,并且已经遍及到了五年前的麒麟980机型。

今年1月发布的鸿蒙Galaxy Edition终于迈出了打造鸿蒙生态的第一步!
虽然仍有一些重量级运用没有适配,但有情由相信,从制裁绝境中重生的华为会找到得当的应对之策!

结尾

致力于手机知识的探索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