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汤药、20年研究、3000万元成果转化费……大略几个数字的背后却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温肺化纤项目科研团队多年的科研求索。
近日,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签署计策互助框架协议以及“温肺化纤颗粒”科技成果开拓转让协议,转让金额3000万元,标志着该项科技成果即将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一剂汤药撬动3000万元医药项目_化纤_科技结果 智能问答

据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处转移转化中央主任朱武先容,“温肺化纤颗粒”采取“政府搭台+高校赋权+团队赋能+企业出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模式,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互助分为4个阶段:江西中医药大学GLP实验室完成“温肺化纤颗粒”大鼠的急性和6个月长期毒性研究,在得到临床批件后,把该新药干系的专利权、生产工艺等转移至企业,直至终极投产。

温肺化纤干系项目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打通成果转化的“末了一公里”,用了20余年。
江西中医药大学温肺化纤项目科研团队带头人刘良徛教授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他关注到肺间质纤维化,带领团队立足临床诊疗中展开研究。
“当时肺间质纤维化在西医领域没有很好药物治疗,站在中医的角度我们认为该病症属于肺部‘阴疽’,且病症严重,久病入络。
”刘良徛说,团队基于国医大师洪广祥“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诊疗中研发药方,创制“温肺化纤汤”。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温肺化纤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刘良徛带领团队对“温肺化纤汤”展开进一步的药理研究,剖析研究“温肺化纤汤”对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详细浸染机制,干系科研项目获批20余项国家及省级课题,个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有6项。

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部分新冠病毒传染患者规复期涌现肺纤维化,刘良徛团队在治疗中采取“温肺化纤汤”,帮助提升患者免疫力,有效改进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
当年,“温肺化纤汤”得到海内里医药同行的高度认可,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院内制剂,从而开拓出“温肺化纤颗粒”。
我省正推进一批创新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示范能力强的中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家当化,温肺化纤干系项目被列为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抗新冠肺炎中药研发”研究课题。
在我省科技成果家当化政策支持下,江西中医药大学提出“三全”科技成果转化做事模式,全链条赋能、全流程协同、全方位跟进,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助力温肺化纤干系项目科技成果在赣“落地着花”。

眼下,“温肺化纤汤”已在全国36家医院推广利用。
下一步,刘良徛表示,该团队将扩展“温肺化纤汤”的适应症研究范围,利用当代生物技能,研究“温肺化纤汤”的分子靶点,探索精准医疗,推进我省中医药当代化和国际化。
( 陈 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