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人工智能及聪慧农业类专业课程与教材培植研讨会召开_农业_人工智能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漫、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社长席清分别代表本科生院、信电学院和出版社致欢迎辞,对参会代表表示感谢,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深入研讨“双一流”培植和“四新”背景下全国农林高档学校人工智能及聪慧农业类专业教诲传授教化改革以及课程与教材培植等问题。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能研究中央主任李奇峰研究员从农业进入数字化时期、聪慧农业助力村落庄振兴和聪慧农业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聪慧农业最新的发展情形进行了先容。他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聪慧农业的发展供应了良好的契机,农业是信息化计策的主要领域,应借鉴欧盟的聪慧村落庄培植,推动中国数字村落庄培植。
信电学院教授李道亮提出了人工智能及聪慧农业类专业教材的定位,他表示,新教材一定要面向本科生,分专业课程和非信息技能类学生通识教诲两个种别进行编写,力求做到 “求质不求数”。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兰玉彬教授从聪慧农业与精准农业航空,农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农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运用以及农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先容了农用无人机和农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国家传授教化名师何勇教授指出,教材是人才培养主要载体和专业培植必要条件,要努力培植高水平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和系列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顾问刘军表示,教材要做事于高档教诲传授教化改革和人才培养,应以高质量的教材培植为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5所农林院校的干系专业专业培植卖力人及专家,环绕教材和学科培植,纷纭建言献策。丛晓红对会议进行总结。
随后,各位专家及新教材主编纷纭针对组建编写团队和启动教材编写事情等问题揭橥见地,并对课程定位、传授教化目标、教材编写大纲、教材的体系构架、内容及体例等问题提出初步的构想,都表示新教材要切实提高教材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示范性,教材的编写事情须整体统筹、分步落实、滚动培植。推进高档农林院校人工智能及聪慧农业类专业培植、课程培植,更好地做事于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
下午,全国农林院校人工智能及聪慧农业领域专家组成员参不雅观了我院传授教化和科研重点研究室。
工程实践创新中央常务副主任孟繁佳带领专家组参不雅观了电工技能实验室,电工学(电子技能)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以及工程综合实验与创新中央。在参不雅观过程中,孟繁佳细心解答专家组的问题,并展示了我院新引进的实验设备及技能。
在电子与自动化技能研究中央,孙红为专家组从农业信息的获取和物联网与反馈系统的掌握两方面重点讲解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信息获取技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同时,孙红副主任也针对各式传感器开拓与作物信息感知,无人机载作物监测与智能作业装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先容。
进入农业信息获取技能重点实验室,电子系副教授李寒向专家组演示了果实采摘机器人、农业巡检机器人、智能农机等基于人工智能技能的多功能农业机器人,指出了机器人在果实识别与采摘方面的打破。
来源 | 信电学院 张广芃 叶子清
责编 | 杨祎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