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就有一群特殊的“00后”——浙江大学首批人工智能专业31名本科生,今年将完本钱科学业。

这个专业门槛有多高?未来趋势又若何?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卒业生查询访问_人工智能_学生 AI快讯

作为海内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毕业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连续深造。

31名毕业生 30人打算升学 学生们把考研当成“标配”

遇上毕业季,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接下来会去哪儿,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升学,是这31个学生给出最多的答案。

方洲翔已被保研浙大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读初三时,‘阿尔法狗’的涌现让我非常震荡,从那时我开始想学人工智能。
”为了打仗更多前沿知识,读研早早地列入了他的方案。
不同于方洲翔年少的梦想,武琳峻则是“四年来越学越上头”,“不读下去,自己都禁绝许。
”如今,他如愿成为了浙大该专业的直博生。

不少同学坦言,研究生读出来后就业会更好。
已经保研的陈蔚最近在忙毕业论文,论文课题和未来的读研方向很有关系,“往后想留在高校连续搞研究,不止读研,读博也很有必要。
”有保研资格的都“冲”了,没保研资格的也在冲。
这次考研,金郅潇报考了本校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读研是他的首选。

浙大打算机科学与技能学院官网上,公示着一份各专业免研推举名额分配表。
结合理解到的情形,粗略地统计出了一个结果——31个学生中30人要连续深造。
显得“另类”的那一逻辑学生,早在几个月前就进入杭州某公司演习。
据同班同学说,他常常早出晚归,最近联系得比较少。

近乎百分百的升学比,并没有让吴飞教授意外。
吴飞是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他的办公室和学生的实验室只有一个转角的间隔。
平时,一有空他就会去实验室溜达一圈,和学生聊谈天。
同时,他还教这批学生《人工智能根本》课程,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他都亲自批改。

“本色高、能力强。
”谈起这批学生,吴飞的脸上写满骄傲,“险些个个都是学习和研究人工智能的好苗子。
”他说,为了给学生供应连续研究的平台,浙大在全国率先打造“人工智能”及“智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让‘好苗子’们长得更好。

不仅在浙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考研激情亲切在其他高校同样飞腾。
浙江财经大学是浙江省内最早开设该专业的大学,该校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帅向透露,首届学生目前正读大三,初步统计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有升学打算。

连续四年录取分数线全校最高 数学难到让人“发疯” 学不好会被“分流”

过去三年,全国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从最初的35所暴增至440所。
部分高校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浙财大从2020年的97人增加到2022年的152人,浙大去年所招人数比首批学生数增加了近一倍。

“ChatGPT热”也搅动着学生和家长群。
近段韶光,不少高三家长也在谈论人工智能的话题。
除了就业,他们很关心:人工智能专业门槛高不高,好不好学?

695分,全省第327名。
这是浙大2019级竺可桢学院图灵班浙江高考生的全省最低分和位次。
作为汇聚打算机科学根本学科拔尖人才的实验班,当年所招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全都来自图灵班。
不仅这一届,后三届录取分数线也都是浙大所有专业的最高分。

高分征象在海内其他名校也很普遍。
以浙江高招为例,2019年,上海交大、南大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录取分数线都在685分以上,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该专业也都是当年本校高考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专业对数学学科哀求极高。
浙大图灵班的学生,数学根本有多好?随机调查了十几个同学创造,他们的数学高考成绩大多在135分以上,也有一些靠近满分,还有不少同学高中时参加过数理竞赛。

即便如此,一提及理论课学习,数学却是被他们“吐槽”最多的,乃至有同学给它定义为“难到发疯”的级别。
四年前,当吴飞打开专业培养方案时,也不禁为这群同学捏了一把汗:“数学难度大,想要学好是很辛劳的。

高考数学拿到139分的李明伟,自称数学“老差了”,由于进入大学落后修的数学内容与之前打仗的不一样,很多内容是从零学起,像线性代数、数学剖析、概率论等课程,难度都跟数学专业学生学的一样高。

期末备考时,林尚仪常常复习到半夜三点,睡三四个小时爬起来直接去考试,“隔壁寝室有个同学,便是大一时线性代数‘挂科’(考试不及格),结果被‘分流’走了。

数学底子非常好的武琳峻是浙大理工科稠浊班一员,他和6名稠浊班同学大一结束时选择了人工智能方向,他也感叹:“学习压力不小!

门槛高不仅表现在入学时,还表示在全体大学期间。
图灵班有“良好劣汰”的规则,每学期涌现主修科目“挂科”或者综合排名位于后20%的学生,都将面临被“分流”。

首届图灵班辅导员王奕飞见告,经由多轮“淘汰”,班级人数从入学时的64人缩减至41人,而人工智能方向也减少到15人,“分流”出的9名同学单设为人工智能专业普通班。

但高难度没有打倒学霸们。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遇强则强,及时“攻关”。
每次上完课,武琳峻险些都会窝在图书馆一下午,看例题、做习题,哪块内容不懂,就把它当作“硬骨头”去“啃”,花四五个小时琢磨透一个问题是家常便饭。
5门数学课中,武琳峻拿到2门“满绩”。

不仅是武琳峻,这个专业的每门课都会有一批高分学生,乃至“满绩”学生涌现。

“小忙”到一两点 “大忙”得通宵 对女生来说寻衅更大

跟猖獗吐槽数学比,专业课让不少同学像“打了鸡血”。
人工智能专业课学习重实践性,每门课都要完成几个设计寻衅,多的四五个,少的两三个,动手实操过程每每让学生喜好得“不克不及自休”。

在《人工智能根本》课中,实训内容占35%。
许多学生都提到一个故意思的大作业——设计一款像“阿尔法狗”的围棋游戏,可以在8×8尺寸棋盘上“捉对厮杀”。
最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的是《打算机视觉导论》课中设计的“德州扑克”变形版游戏,3人一组互助,边玩边改进。

有趣归有趣,当一个学期十几门课程凑到一块儿时,压力不是一样平常大。
大二上学期,是学生公认最“疯魔”的时候——不算选修课,课表上共有13门课程,70%旁边的课都要书面期末考。

在为期两周的期末考试中,除了备考,他们还要提交四到五项大作业,于是期末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
李明伟回顾道,在完成一次C++课程大作业时,一贯有个bug(程序缺点)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小组三人在一家咖啡厅里面一贯debug(排错)到后半夜,“过程很煎熬,但当代码从0开始到实现目标,就会超有造诣感。

“有时一觉醒来有了灵感,就赶紧起床去试一下,把任务完成。
”方洲翔说,“小忙”至少到深夜一两点,“大忙”就得通宵了。

是“难专业”,也是“男专业”。
人工智能在浙大男女比例靠近10∶1。
把稳到,其他高校的该专业,也是男生占大多数,财经类大学情形稍好,如浙财大男生数约为女生数的2倍。

浙大首批图灵班学生中,女生林尚仪有独到方法。
面对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习,性情爽朗、乐不雅观的她总能找到好办法调节感情,“我会常常逛B站(哔哩哔哩),看一些影视剧的段子混剪。

林尚仪并不以为女生学不好人工智能专业,只是抗压能力、体力对女生来说寻衅更大。
这一点在浙财大也得到了印证。
张帅院长向举例,该校人工智能专业2020级学生,成绩排名前20位中女生占了一半。

“坑”多“萝卜”少 本科学历能找到不错的事情 硕士生薪资比本科生赶过一截

考研直博成为主流,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职场上不好“混”?

“坑”多“萝卜”少——这是当古人工智能行业用人突出的抵牾点。
2020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央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领悟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
随着近年行业快速发展,这一缺口呈现几何式增长。
就在前几天,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ChatGPT干系领域就业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人工智能新发职位是2018年第一季度的2.74倍,均匀年薪达33.15万元。

“对人工智能方向学生的就业前景,我们很有信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智能科学与技能专业卖力人范影乐教授估计,在ChatGPT引发又一轮环球热后,会有越来越多企业乐意花大价钱“抢人”。

范影乐的信心更来自身边。
去年,一则范例案例在浙江高校圈中爆火——杭电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能专业的本科生,全班56人中34人考研“上岸”,22人选择就业。
虽然并不是“人工智能专业”,但由于与“人工智能”专业关联度高,这些毕业生的均匀起薪也都达到了30万+,个中4人进了华为,2人进了腾讯,5人进了海康威视,多个学生手握三四个0ffer(录取意向)。

调查了BOSS直聘、出路无忧及多家互联网企业的公开招聘信息创造,人工智能干系岗位需求量很大,而个中对学历哀求不高的“运用型”人才占大头。
比如,“算法工程师”,在某招聘网站上,常年有几十家企业挂着年薪30万元以上的招聘信息,华为、网易、小米等大公司对本科生也是“来者不拒”。

本科学历能得到一份不错的事情,硕士毕业生就业上风更为明显。
如阿里、菜鸟、字节跳动、蔚来等企业,把大部分人工智能研发岗位的招聘哀求定为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拥有事情经历的本科毕业生。
在报酬方面,这部分岗位也会赶过一截。
网易有道的人工智能研究员(用户画像方向)岗位,给应届本科生开出的价码是12—24K(千元)月薪,硕士学历或有事情经历的高等测试工程师则能拿到20—30K月薪、每年13薪的报酬。

“我们AI算法研究院的哀求都是硕士学历以上,且要揭橥过至少两篇顶会(顶级学术会议)文章。
”一位某互联网头部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向透露,只管是商业市场,但那些能做实验性研究的人才,大企业也很急需,“前沿研究每每能推动产品实现意想不到的发展。

除了搜索引擎、推举算法、语音助手、图像处理等常见方向,人工智能人才在金融、医药等干系行业中也非常抢手,但对学历的哀求很高,乃至哀求博士或在顶级学术刊物揭橥成果。